胡海燕
北京市懷柔區(qū)慢性病相關因素的現(xiàn)況調查
胡海燕
目的 了解懷柔區(qū)居民慢性病相關知識知曉與身體活動情況,為制定有針對性的慢性病干預措施提供依據(jù)。方法 采用多階段抽樣,抽取懷柔區(qū)不同地理分布地區(qū)常住居民2280例,調查常住居民對慢性病相關知識知曉與身體活動情況的現(xiàn)狀。結果 居民對慢性病高危人群標準知曉率為56.8%;居民對自身體重、腰圍、血壓、血糖的知曉率分別為79.3%、75.0%、74.7%、37.8%;感覺健康狀況應答很好28.9%,感覺健康狀況應答好48.9%;營養(yǎng)標簽知曉率40.9%;身體活動情況達標率61.3%。結論 針對本地區(qū)常住居民慢性病相關知識知曉與身體活動情況,積極采取干預措施,開展健康教育,倡導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增強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技能是慢性病防治的長期任務。
慢性??;知識;身體活動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為主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我國居民健康和經濟社會發(fā)展所面臨的嚴重挑戰(zhàn)[1]。開展慢性病相關因素調查工作,掌握居民對慢性病相關因素知曉情況及身體活動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制定慢性病干預措施已成為當務之急,是實現(xiàn)對慢性病預防控制的必要舉措。2014年3—10月懷柔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了此次調研工作,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調查對象為懷柔區(qū)≥18歲的常住居民。本調查采用多階段抽樣,抽取懷柔區(qū)不同地理分布地區(qū)共8個社區(qū)/村常住居民2280例,男女性別比例1:1,其中平原地區(qū)1512例,半山區(qū)564例,山區(qū)204例;年齡分布18~34歲778例,35~49歲749例,50歲以上753例(年齡≥18歲指1996年2月24日前出生,以公歷出生日期為依據(jù);常住居民指在以往12個月中,在懷柔區(qū)累計居住6個月及以上者)。
1.2調查方法 調查問卷內容由懷柔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自行設計,正式調查前進行預調查試驗并進行修正;調查人員均由經過懷柔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統(tǒng)一培訓的調查員面對面訪談的形式完成問卷。
1.3身體活動標準 參照2011版《中國成人身體活動與健康指南》,對不同活動項目進行當量換算。1千步當量是指普通人中等速度(4 km/h)步行1000步(約10 min),消耗能量31.5 kcal。身體活動定義指由于骨骼肌收縮產生的機體能量消耗增加的活動。本調查按照日?;顒臃诸惙▽⑸眢w活動分類為職業(yè)性身體活動、交通往來身體活動、家務性身體活動和運動鍛煉身體活動四類。
1.4統(tǒng)計學分析 剔除無效調查問卷后,將問卷通過Epidate 3.1軟件錄入數(shù)據(jù)庫,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描述,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三組比較采用F檢驗,兩兩比較采用q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自身健康狀況知曉情況 居民對自身體重、腰圍、血壓、血糖的知曉率分別為79.3%(1809/2280)、75.0%(1709/2280)、74.7%(1703/2280)、37.8%(862/2280)。不同性別居民各項應答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地理分布及各年齡組居民應答結果顯示腰圍、血壓、血糖自身情況知曉率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地區(qū)、年齡的2280例居民自身健康狀況知曉情況[例(%)]
本調查結果顯示,關于自身感覺健康狀況問題:居民中28.9%(660/2280)認為總體感覺健康狀況很好;48.9%(1116/2280)認為總體感覺健康狀況好;20.8%(474/2280)認為總體感覺健康狀況一般;1.3%(30/2280)認為總體感覺健康狀況不好或很不好。不同地理分布地區(qū),平原、半山區(qū)、山區(qū)居民總體感覺健康狀況應答結果為一般以上的比例分別為98.5%(1489/1512)、99.8%(563/564)、97.1%(198/20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性別,男性居民總體感覺健康狀況應答結果為一般以上的比例為98.6%(1124/1140);女性居民總體感覺健康狀況應答結果為一般以上的比例為98.8%(1126/114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組由低至高,關于自身感覺健康狀況應答結果一般以上的比例分別為99.5%(774/778)、98.8%(740/749)、97.7%(736/75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
2.2慢性病高危人群標準知曉情況 居民對慢性病高危人群標準血壓水平、現(xiàn)在吸煙、空腹血糖、血清總膽固醇范圍、腰圍范圍5項問題的知曉率分別為49.5%(1129/2280)、53.0%(1208/2280)、47.4%(1081/2280)、46.7%(1065/2280)、48.0%(1094/ 2280)。按照5項問題正確回答1項為知曉高危人群標準計算,知曉率為56.8%(1295/2280)。按照不同性別居民對現(xiàn)在是否吸煙及血清總膽固醇范圍的慢性病高危人群問題知曉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地區(qū)及各年齡組居民對血壓水平、現(xiàn)在吸煙、空腹血糖、總膽固醇范圍、腰圍范圍等問題知曉率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地區(qū)、年齡的2280例居民慢性病高危人群標準知曉情況[例(%)]
2.3營養(yǎng)標簽知曉情況 本調查結果顯示,40.9%(933/2280)的居民應答知曉營養(yǎng)標簽;38.6%(880/2280)的居民應答購買食物時會關注食品包裝上的營養(yǎng)標簽;其中38.6%(879/2280)選擇會關注營養(yǎng)素種類,37.1%(846/2280)選擇會關注能量與營養(yǎng)素含量,38.2%(871/2280)選擇會關注營養(yǎng)成分對健康的作用。不同性別、地區(qū)、年齡主要關注營養(yǎng)標簽內容見表3。
表3 不同性別、地區(qū)、年齡的2280例居民營養(yǎng)標簽內容關注情況[例(%)]
2.4身體活動情況 根據(jù)本調查身體活動情況計算標準,61.3%(1397/2280)的居民不同項目累加后日均身體活動量達到6000步;居民選擇主要活動項目包括走路78.6%、整理床鋪42.1%、拖地板16.1%、清掃地毯10.3%、騎腳踏車9.0%、爬山8.1%、跑步6.0%。不同性別身體活動量達標率顯示,男性62.3%(710/1140),女性60.3%(687/114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地區(qū)居民身體活動達標率顯示,平原地區(qū)48.7%(737/1512),半山區(qū)81.6%(460/564),山區(qū)99.5%(203/20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各年齡組居民身體活動達標率顯示,18~34歲53.1%(413/778),35~49歲67.2%(503/749),50歲以上63.9%(484/75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慢性病的控制主要在于預防,而慢性病的預防首先應了解人群相關因素的分布,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研究表明,有效控制危險因素的發(fā)生可以減少40%的慢性病的發(fā)生[2]。本調查發(fā)現(xiàn),居民對慢性病高危人群標準總知曉率為56.8%,不同性別居民對現(xiàn)在是否吸煙為慢性病高危的因素問題知曉率男性高于女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不同地區(qū)、年齡居民對慢性病高危人群標準5項問題知曉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不同性別、地區(qū)、年齡對各種慢性病相關因素理解尚存在不同,應針對不同人群開展相應的干預工作。
研究表明,慢性疾病的高危因素的發(fā)生及分布與患者生活習慣明顯相關[3],本調查40.9%的居民應答對營養(yǎng)標簽問題知曉,而61.4%的居民購買食物時不會關注食品包裝上的營養(yǎng)標簽。因此,應加大居民購買食物時關注營養(yǎng)標簽的宣傳力度,進而提高居民營養(yǎng)水平。本調查還顯示,61.3%居民身體活動量達標,這與國內研究結果疾病一致[4]。18~34歲年齡段身體活動量達標率最低,與陳燕娜[5]研究結果一致,應加大年輕人群尤其是職業(yè)人群宣傳干預力度。通過定期對全人群開展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6],有目的、有重點地預防高危因素的發(fā)生,進而提高全人群對慢性病高危因素的預防效果。這也符合WHO推薦的慢性病預防與控制方法,一級預防優(yōu)于二級預防,全人群的策略高于高危人群策略,整合的危險因素管理優(yōu)于單一危險因素的干預。根據(jù)WHO研究策略,再結合本地區(qū)慢性病高危因素分布的實際情況,采取全人群及高危人群防治相結合的策略,及時、準確、針對性地開展慢性病危險因素早期干預措施,控制慢性病發(fā)生率的上升趨勢,提高人們的生命質量。
[1] 何善嫻,楊鳳,梅李琳,等.北京市東城區(qū)安貞苑社區(qū)慢性病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1,30(4):340-341.
[2] 史新巍.沈陽市社區(qū)居民慢性病相關因素調查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7(12):2313-2314.
[3] 宋京華,唐文凌,王少燕,等.2011年某市慢性病相關危險因素監(jiān)測結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1(17):581-582.
[4] 孫桂梅.2000例成人慢性病相關危險因素監(jiān)測調查分析[J].健康必讀,2012,11(9):58-59.
[5] 陳燕娜.首都機場地區(qū)居民慢性病相關危險因素現(xiàn)狀調查[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8,46(15):55-57.
[6] 張樹琴.南通市通州區(qū)平潮鎮(zhèn)居民慢性病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J].江蘇預防醫(yī)學,2010,21(2):33-34.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Chronic Diseases Correlation Factors of Residents in Huairou District of Beijing
Hu Haiyan
Objective Investigating the public awareness about chronic diseases and their physical activity,to provide data for chronic disease intervention in Huairou District.Methods 2280 people were sampled by multi-stage sampling method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reas of Huairou District,to investigate residents' awareness about chronic diseases and their physical activities.Results There are 56.8% of sampled residents know about the standard for high risk population of chronic diseases.79.3% people know about the weight of themselves,75.0% know about their waist circumference,74.7% of them know their blood pressure and 37.8% know their blood sugar.28.9% of the people think the health condition of themselves are very well.At the same time,48.9% residents think their health condition are well.The percent about knowing nutrition label is 40.9% and the percent rate about having enough physical activity is 61.3%.Conclusion It's a hard and long time task to enhance the residents' awareness of self health care and skills.It's necessary to actively take intervention measures,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mote good life style and behavior with the investigated data in this study.
Chronic diseases;Knowledge;Physical activity
R195.4
A
1673-5846(2015)12-0113-03
北京市懷柔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 10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