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風華(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人民醫(yī)院,黑龍江 富錦 156300)
雙源CT在心腦血管體檢中意義和價值
于風華
(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人民醫(yī)院,黑龍江 富錦 156300)
目的 評價心腦血管體檢中雙源CT的應用意義及價值。方法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腦血管體檢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在體檢中均采取雙源CT,進一步分析探討檢查結果。結果 120例心腦血管體檢者中,心腦血管功能正常34例(28.33%),冠狀動脈狹窄病變86例(71.67%);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輕度、中度、重度以及血管閉塞者集中在≥50歲群體,與<50歲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男性、女性冠狀動脈狹窄病變程度者均集中在輕、中度,男性發(fā)病率稍高于女性,但之間的數據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心腦血管體檢中,雙源CT應用意義價值顯著,可為心腦血管患者疾病狀況的明確診斷提供充分有效的科學依據。
雙源CT;心腦血管體驗;意義價值
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率高,致殘率及死亡率也較高。在臨床中針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采取早期診斷、治療方案非常關鍵[1]。將我院收治的120例心腦血管體檢者納入本次研究,其目的是評價心腦血管體檢中雙源CT的應用意義及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腦血管體檢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心腦血管臨床診斷標準[2]。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齡46~81歲,平均年齡(53.9±2.1)歲,均知情同意納入本次研究,且均采取雙源CT進行體驗。
1.2 方法
本次納入研究的86例心腦血管體檢者均采取雙源CT檢查,于體檢者右肘前埋置18G留置針,基于雙源CT檢查時,體檢者需保持空腹狀態(tài),同時需指導體檢者進行呼吸訓練。檢查期間,指導體檢者全程屏氣,以此使由于呼吸因素導致圖像質量變差的情況得到有效避免。基于檢查過程中,指導體檢者行仰臥位,及時對體檢者給予心電監(jiān)護,倘若體檢者心率<65次/min,可采取前瞻性心電門控掃描方法,倘若體檢者心率>65次/min,可采取回顧性心電門控掃描;倘若體檢者存在心率不齊癥狀,可口服25~50 mg的美托洛爾,然后進行約10 min的觀察,以體檢者的具體病情注射合理劑量的對比劑,進一步采取雙源CT掃描,并采取R-R間期百分比重建原始圖像;經VR、CPR以及MIP聯(lián)合syngo.via分析及重建血管,進一步由經驗豐富的放射性醫(yī)師進行診斷分析。
1.3 判定標準
血管管徑狹窄判斷標準:①輕度管徑狹窄:冠狀動脈管口直徑較狹窄<50%;②中度管徑狹窄:冠狀動脈管口直徑狹窄>50%,但<75%;③重度管徑狹窄:冠狀動脈管口直徑>75%;④血管閉塞:冠狀動脈管口直徑完全狹窄。對比評價不同年齡段(<50歲與≥50歲)心腦血管患者的冠狀動脈狹窄病變程度;同時,對比不同性別患者的冠狀動脈狹窄病變程度[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心腦血管體檢者心腦血管功能情況分析
120例心腦血管體檢者,心腦血管功能正常共34例(28.33%),冠狀動脈狹窄病變共86例(71.67%);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不同年齡段心腦血管體檢者冠狀動脈狹窄病變程度情況對比
輕度、中度、重度以及血管閉塞體檢者集中在≥50歲群體,與<50歲群體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不同性別體檢者的冠狀動脈狹窄病變程度情況對比
男性、女性體檢者冠狀動脈狹窄病變程度均集中在輕、中度,男性發(fā)病率稍高于女性,之間的數據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不同年齡段心腦血管體檢者冠狀動脈狹窄病變程度情況 [n(%)]
表2 不同性別體檢者的冠狀動脈狹窄病變程度情況對比 [n(%)]
在臨床中,為了使心腦血管體檢者獲得更為科學的診療,采取有效臨床診斷檢查方法非常關鍵。臨床通常會采取冠狀動脈血光造影檢查方法對心腦血管疾病體檢者的冠狀動脈病變進行判斷,雖然判斷價值高,但是該方法在篩選健康人群上效果不佳,與此同時此項技術在操作上較為復雜,有創(chuàng),輻射劑量高,價格高,因此此方法不是最優(yōu)的診斷方法。而對于雙源CT來說,一方面可獲取高質量的圖像,能夠清楚地識別冠狀動脈及腦血管病變情況;另一方面,在篩選健康人群上效果優(yōu)良。此外,無創(chuàng),易操作,可有效縮短診斷時間,且易被體檢者接受[4]。此次納入研究的120例心腦血管體檢者均采取雙源CT進行診斷,結果顯示:120例心腦血管體檢者,心腦血管功能正常共34例(28.33%),冠狀動脈狹窄病變共86例(71.67%);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以患者均明確鎮(zhèn)斷面,無漏診及誤診者。綜上所述:在心腦血管體檢中,雙源CT應用意義價值顯著,可為心腦血管患者疾病狀況的明確診斷提供充分有效的科學依據;因此,值得采納及應用。
[1] 彭 麗,郭 霞,李 萍,斬寶亮.雙源CT在心腦血管體檢意義和價值[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15(92):111-112.
[2] 闞楊楊,任 克,謝召勇,李 敏,于 欣,趙 宇,趙 麗,徐 克.正常肝臟、胰腺、脾臟雙源CT碘含量測量的初探[J].放射學實踐,2015,30(04):308-312.
[3] 孫 云,金家貴,曹東亮,劉艷萍,王璦萍.現代醫(yī)學影像技術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J].成都醫(yī)學院學報,2015,10(04):483-486.
[4] 巴紅珍,李延靜,劉冬琴,高 翔,閆 偉,鞏 凡.雙源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診斷心肌橋的價值探討[J].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4,14(13):2529-2531.
本文編輯:王 琦
R816;R54;R743
B
ISSN.2095-6681.2015.034.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