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國杰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和“思”的辯證關系是如此,“教”與“思”的關系亦如此。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必須重視教后之“思”,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教師要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回顧、分析和審視整個教學過程,這樣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jiān)控的能力,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yǎng),提升自我發(fā)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學藝術,有助于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藝術個性,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課后要思“得”?!妒酚洝酚姓Z“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苯處熞此冀虒W過程中的“得”,如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預設而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隨機應變而得當?shù)拇胧?,條分縷析的板書;又如某些教學思想滲透的方法與應用的過程,應用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等。把這些詳細得當?shù)赜涗浵聛?,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暗谩笔墙處熤苯犹岣哒n堂教學實效性的寶貴經(jīng)驗,所“得”越多,經(jīng)驗就越豐富,課堂教學就會得心應手,教學收效肯定甚好。
課后要思“失”。 愛迪生說:“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庇袝r從失敗的教訓中得到的東西,要比從成功的經(jīng)驗中得到的多,也更深刻得多。好多老師認為所謂的“好課”的標準是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龍頭”“鳳尾”“銅腰”個個精雕細琢,教學過程中電媒、聲媒、光媒一個不能少,學生討論熱熱鬧鬧,回答問題對答如流。這種“好課”似乎無懈可擊,但往往會留下許多遺憾或“內(nèi)傷”,如教學內(nèi)容安排欠妥,教學方法設計不當,教學重點不突出;又如教學語言不精練,教學環(huán)節(jié)過渡不自然,沒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空間等等。對這些“內(nèi)傷”,教師必須認真回顧、仔細梳理、深刻反思和無情剖析,并對癥下藥,找出改進措施。善于總結經(jīng)驗的教師會不失時機地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 “內(nèi)傷”之痛。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苯虒W中的疏漏與失誤在所難免,教師要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并對其做深刻地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寶貴的財富。教師要及時客觀地找出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不足與失誤,并能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及時做好查漏補缺的工作。“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教師也應反思別人教學之“失”,成本最低的財富是把別人的經(jīng)驗教訓當作自己的經(jīng)驗教訓。因此,教師應從別人身上汲取可貴的經(jīng)驗教訓以警醒自己。做到如此,相信我們的課堂教學會越來越完美,課堂實效性會越來越佳。
反思“智慧的火花”。 “智慧的火花”即“靈感”。俄羅斯偉大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繪畫大師列賓說:“靈感,是由于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痹谡n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nèi)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fā)展及融洽的情感交流,教師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fā)事件而產(chǎn)生教學的瞬間靈感,這些靈感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時去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也總會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教與學中師生“智慧的火花”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后豐富教學的材料養(yǎng)分。
反思“再教的設計”。每上完一節(jié)課,教師要靜心沉思:自己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guī)律,教法上有哪些創(chuàng)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fā)現(xiàn),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qū)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地歸類與取舍,更重要的是必須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nèi)容時應該如何去做,寫出“再教設計”的新方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如果再給平行班級教授同樣的內(nèi)容時,教師肯定會拿出更精美的教學設計,教學時課堂的實效性肯定會有明顯的提高,同時,自己的教學水平也肯定會提升到一個的新境界。
韓愈說:“行成于思,毀于隨。”課后反思,貴在行動,貴在及時,貴在堅持。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作為教師,我們應“吾日三省吾教”,以思促教,以思益教。若如此,我們的課堂教學會更具藝術性,教學效率會更上一個臺階,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成長為一位真正的經(jīng)驗型、學術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