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生 劉 瑞
(四川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 四川成都 611130)
在我國,無論哪種類型的圖書館文化舞臺,圖書館員都是長期獨霸當仁不讓的“主角”,而讀者卻被排除在文化主體之外,因此,圖書館文化的凋零就成了常態(tài)。要使圖書館文化建設走出迷途,最堅實的一步是要在圖書館文化要素亂象中進行從三維結構走向二維結構的探索。
圖書館文化要素結構亂象由來已久,時至今日,圖書館文化要素結構仍然是以三維度顯現(xiàn)出來,即以文化建設主體的圖書館員為一方;以管理對象之一的讀者為一方;以管理對象之二的圖書館文化成果為一方(如圖1)。
圖1 圖書館文化要素錯位結構圖
在這個三維結構中,讀者是被作為管理對象而排除在文化主體之外的。然而,從圖書館文化所要遵循的價值觀、文化性質、文化形態(tài)來看,讀者都是當仁不讓的主體。
站在圖書館文化要素角度分析,無論什么樣的精神和物質文化,說到底也是由圖書館這個特定區(qū)域的人創(chuàng)造的。在文化要素上,館員讀者是同一序列的要素,目的相同,共同發(fā)揮作用。據(jù)此,圖書館文化要素應該是二維結構:以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圖書館員、讀者為一方;以圖書館文化成果——圖書館精神文化與物質文化為另一方(如圖2)。
圖2 圖書館文化要素結構應然圖
只有這兩方有機高度地融合在一起,通過第一方館員與讀者的共同努力,才能積累、沉淀、調適,進而形成和創(chuàng)造優(yōu)質的圖書館文化。尤其是館員,首先要有讓讀者回歸文化主體地位的認知,把圖書館文化建設的舞臺相讓給廣大讀者,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將讀者群體納入主體與館員一同進行圖書館文化的創(chuàng)造,才有可能使亂象局面獲得扭轉。同時,需清醒地認識到,圖書館文化要素從三維度走向二維度是一個較長的實踐過程。為了確立讀者在圖書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讓圖書館文化回歸自己的領地,從文化要素的三維度向二維度邁進,可以四川交通與四川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為例做如下嘗試。
2005年,四川交通職業(yè)技術圖書館與本院人文系聯(lián)合開展了藝術設計與工業(yè)設計專業(yè)職高學生作品選拔大獎賽。將獲獎作品擺設在圖書館回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將學生獲獎作品用于圖書館環(huán)境布置,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內部環(huán)境,使讀者感覺親切而溫馨,突出了圖書館人文氣氛。
2006年教育部高教司高職高專圖書館新任館長高級研修班在四川大學舉辦,結業(yè)時學員參觀了四川交通職業(yè)圖書館,學生作品的裝飾獲得代表肯定,但有代表提出缺少一個高格的藝術文化景觀統(tǒng)領。通過院讀書協(xié)會在學生讀者中開展的文化雕塑的創(chuàng)意征集,一個知識隧道的青銅浮雕設計圖案入圍。此設計思想把交通屬性、教育屬性與圖書館本質完美結合,凝聚了眾多讀者的思想,藝術創(chuàng)意豐富深刻,得到評委們一致認可,擬在學院下階段文化景觀打造中實施。
圖書館員的強勢特征,在制度文化建設上是表現(xiàn)最為充分的。考慮到在制度文化建設上,讀者(特別是學生讀者)一直是弱勢群體。因此,在制度文化建設上,擬作三個方面的改革。一是在修訂制度時,讓學生工作委員會選派讀者參與讀者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增強讀者對制度的成因和目的的認識,求得讀者認同;二是在制定的過程讓學生全程參與,從讀者層面提出相關意見使制度文化建設更具科學性、人文色彩;三是讓讀者參與制度的執(zhí)行,包括優(yōu)雅環(huán)境的維護、對違規(guī)讀者的處理等,以達到讀者理解和自覺遵守。并且,在圖書館每推出一項新的讀者服務規(guī)章制度以前,首先面向讀者進行問卷調查,務求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和執(zhí)行更具可操作性和人性化。
實現(xiàn)以館員讀者共為主體圖書館文化的范式不可能一蹴而就。核心是先要調適以學生讀者為主導的精神文化活動方式,通過多次嘗試、實踐,慢慢積累、慢慢沉淀,形成習慣,最終形成范式。
依托學校讀者協(xié)會、圖書管理會每年策劃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系列讀書活動。所有策劃、組織都由院讀書協(xié)會具體負責,圖書館館長擔任指導。每屆從4月開始,貫穿全年,由6—8個項目活動組成,以全院的活動為主體,系部活動為輔助。有點有面,無論點面均以學生讀者為主體。
圖書館老師參與的書評、書介事例并不鮮見。圖書館開展的活動始終把握一點:由學生讀者一手組織,參與的老師最多只起導演作用。如書評,由學生上臺主講,由學生讀者互評。傳統(tǒng)書評、書介角色的換位,讓學生很快進入角色,現(xiàn)場氛圍生動熱烈。
有聲閱讀是學生讀者普遍喜愛的形式,每年都組織至少二次以上的詩歌、散文等優(yōu)秀作品朗誦。通過有聲閱讀可以使詩歌大放其彩,獲得對作品更深的理解和美的享受。在組織形式上,一改過去由老師組織、評價的樊籬。首先由同學們自己確定作品,自己上臺朗誦,由參加的學生互評,讓學生通過組織參加活動,發(fā)揮積極性、主動性,認識朗誦,提高朗誦水平。
從2006年起,讀書協(xié)會倡議并開始組織圖書漂流活動。漂流圖書由圖書館提供一部份,讀者自愿提供閑置圖書參與漂流。以社科、文學、生活類等閱讀性較強的圖書為主。參與者可以在任一漂流點取閱圖書,圖書閱讀完畢,讀者可將圖書回放任何一個圖書漂流點,供其他讀者繼續(xù)取閱。為記錄圖書漂流的軌跡,每本漂流用書配漂流書簽1張,并配有讀書筆記,方便借閱者抒寫讀書心得,或推薦書籍,促進書籍循環(huán)閱讀和交流閱讀心得。
這種全新的知識文化傳播方式得到了廣大學生的歡迎。它打破了書籍傳統(tǒng)的傳遞方式,大大增加了書籍閱讀的方便與自由度,增強了讀者的誠信度。并由漂流活動的常態(tài)化進而導致了一個圖書“跳蚤市場”的雛形。這一系列活動,從組織、策劃、到管理等都由學生進行,為圖書館文化增加了新的內容和形式。
從閱讀文化出發(fā),我們組織策劃讀者書評征集活動。我們共開展了五屆征文。每一屆約收到300——500篇稿件,組織專家及學生代表評審。并將獲獎作品按照內容分為:感悟經典、感悟人生、感恩生活、親情友情、篤學勵志、心靈成長、頌歌一曲7個分主題結集成《圖書館文化——我的精神家園》[1]。
讓讀者在高職圖書館文化中,不僅成長為技能性人才,也成長為一個名符其實的文化人。
為了使圖書館文化活動的開展更加深入,連續(xù)5屆讀書協(xié)會走出校園,聯(lián)合周邊幾所大學讀者,招募了志愿者在12月1日這個特殊的日子里,進行“宣傳防治愛滋病”的活動。活動得到了廣大學生和社會群眾的支持,并舉行了簽名儀式。讓圖書館文化不僅局限在書本里,也將文化的觸角延伸到生活中,擴展了圖書館文化的外延,活動在周邊幾所大學獲得良好反響。
由北京泉州商會出資,四川工程職院圖書館館員與學生讀者共同策劃設置建立“5.12地震展覽館”。由學校圖管會的學生積極策劃、布局、講解。中央三臺報道稱,地震展覽館主體鮮明,構思獨特,藝術感染力強。目前這個四川全省首個集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和普及地震科普知識為一體的學校地震展覽館已成為四川工程學院圖書館的一個文化品牌。
在以上學生讀者為“主體”的圖書館文化建設的嘗試中,其組織形式上有三個特色:一是所有活動都是以讀者為主導,從讀者層面創(chuàng)新地開展活動;二是把讀者與學生的雙重身份疊合在一起,通過聯(lián)合黨委辦公室(宣傳部)、學工部、團委、來開展活動;三是把圖書館文化整合進學校文化中來,既相對獨立開展,又作為學校文化的一部分統(tǒng)一規(guī)劃整體開展。
要扭轉圖書館文化建設長期被圖書館員攬為自娛自樂的尷尬局面,理論上的撥亂反正固然是重要的,但更為重要的要長期堅持圖書館文化要素從三維走向二維結構的探索,不斷為圖書館員與讀者結為一體的自由創(chuàng)造提供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因為文化說到底是要靠時間積淀,且應該是“自由放養(yǎng)”[2]的成果。
(來稿時間:2014年6月)
1.文南生.圖書館文化——我的精神家園.四川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印刷,2012.10
2.章春野.回歸文化的圖書館——圖書館現(xiàn)代發(fā)展的歷史考察.情報資料工作,2009(4):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