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云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青光眼術后并發(fā)白內障的臨床因素,以及透明角膜切口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手術治療青光眼術后并發(fā)白內障的臨床效果。方法 臨床確診的青光眼小梁切除+虹膜根切術后并發(fā)性白內障46例46眼,分析病因,行透明角膜切口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隨訪6個月,觀察手術效果。結果 青光眼術前即有不同程度晶狀體混濁37眼,青光眼術后曾出現(xiàn)眼壓過低10眼,青光眼術后即出現(xiàn)晶狀體局部混濁4眼,青光眼術后曾出現(xiàn)術眼感染1眼。46眼行白內障術后視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壓控制在正常范圍。結論 青光眼術后并發(fā)白內障的主要原因有患者自身因素、濾過術后眼壓過低、手術損傷以及術后感染。透明角膜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是治療青光眼術后并發(fā)性白內障的有效辦法。
【關鍵詞】青光眼術后白內障;透明角膜切口;超聲乳化
【中圖分類號】R77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2-0331-01
青光眼是一種較為復雜的眼科常見疾病,患者有病理性高眼壓或者正常眼壓合并視乳頭、視網膜神經纖維層損害以及視野改變。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失明。在青光眼的各種治療方法中,抗青光眼濾過手術是主要方式之一。造成此并發(fā)癥的因素有很多,并且患者的病情也比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更為復雜,有上方濾過泡、淺前房、瞳孔區(qū)虹膜后粘連、晶狀體核硬度高、懸韌帶損傷、角膜內皮計數低等等各種情況,白內障手術難度更大[1] 。為探討分析青光眼術后并發(fā)白內障的臨床因素,以及透明角膜切口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手術治療青光眼術后并發(fā)白內障的臨床效果,該研究選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該院收治的青光眼術后并發(fā)白內障患者46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收治的青光眼術后并發(fā)白內障患者46例46眼,男29例,女17例,年齡在20~75歲之間,平均為50.2歲。所有患者均在該院或外院實施過青光眼小梁切除+虹膜根切除術?;颊哂型暾木驮\資料(包括門診病歷及出院記錄)。術前視力光感8眼,眼前手動16眼,眼前指數12眼,0.01~0.1共10眼。晶狀體核硬度Ⅱ級24眼,Ⅲ級15眼,Ⅳ級7眼。11眼伴有虹膜后粘連。術前平均眼壓(14.7±3.6)mmHg。術后隨訪6個月。
1.2 手術方法
術前常規(guī)行視力、眼壓、視覺電生理、驗光、人工晶體度數測量、角膜內皮計數、UBM等檢查,雙氯芬酸鈉及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點眼。0.5%鹽酸丙美卡因表面麻醉,3.0 mm穿刺刀于10點位避開濾過泡做透明角膜切口,3點位做角膜緣輔助切口,前房內注入粘彈劑(其勝),有虹膜后粘連者鈍性分離虹膜,瞳孔過小影響操作者用眼內剪于瞳孔緣做多個小的放射狀切開,連續(xù)環(huán)形撕囊,如有晶狀體皮質溢出則改行開罐式截囊,乳酸鈉林格氏液水分離、水分層,囊袋內超聲乳化晶狀體核,吸皮質,植入折疊型人工晶體,水密角膜切口,不縫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術眼。
2 結果
2.1 并發(fā)白內障的因素
根據患者青光眼手術出院記錄及門診檢查資料分析青光眼術后并發(fā)白內障的因素,主要由以下幾種:
2.1.1 患者自身 有37眼青光眼術前即有不同程度晶狀體混濁。青光眼術后白內障加重,視力漸進性下降。
2.1.2 眼壓過低 有10眼在青光眼術后曾出現(xiàn)長期低眼壓(<10 mmHg),主要是由于青光眼術后濾過過強引起。
2.1.3 手術因素 有4眼在青光眼術前晶狀體無明顯混濁或皮質輕度點狀混濁,術后住院期間晶狀體出現(xiàn)上方局部明顯混濁,后門診隨訪期間晶狀體短期內混濁加重??紤]為術中手術器械損傷晶狀體引起。
2.1.4 感染因素 有1眼在青光眼術前晶狀體無明顯混濁,術后曾有感染癥狀,雖經治療后感染得到控制,但晶狀體出現(xiàn)混濁,后逐漸加重。
2.2 白內障術后眼部情況
2.2.1 術后視力 所有患者術后視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隨訪6個月,視力0.1者4眼,0.12~0.2者7眼,0.25~0.5者29眼,0.6以上者6眼。
2.2.2 術后眼壓 術后有7眼出現(xiàn)一過性高眼壓,予前房放液、0.25%鹽酸倍他洛爾滴眼后眼壓降至正常范圍,其余39眼術后眼壓在正常范圍。
2.2.3 術后并發(fā)癥 所有患者均未出現(xiàn)后囊膜破裂,未損傷濾過泡。術后角膜水腫、后彈力層明顯皺褶7眼;瞳孔區(qū)滲出膜形成5眼,予球旁注射甲強龍,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水眼膏點眼。2~9 d后并發(fā)癥消退。
3 討論
青光眼術后出現(xiàn)并發(fā)性白內障的因素有很多,對患者和家屬的生活質量和秩序造成了直接影響。抗青光眼術后白內障在超聲乳化技術開展的早期階段一直不被認可[2]。隨著現(xiàn)代醫(yī)療技術水平的日益提高,通過對各種手術方式的比較,抗青光眼術后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逐漸得到了廣泛的認可。透明角膜切口超聲乳化技術具有切口小,角膜內皮損傷少,術后反應較輕的優(yōu)點。對于有濾過泡的患者,透明角膜切口白內障手術不損傷結膜和鞏膜,保證了原濾過功能的完好性,使眼壓維持穩(wěn)定,而且為青光眼的二次手術留有空間。切口的位置可以選擇鼻上或顳上無濾過泡象限的角膜緣以便于操作。對于瞳孔機化無法散大者,可用眼內剪在瞳孔緣做多個放射狀切開,但缺點是術后瞳孔偏大,對光反射消失。術中應選擇較好的粘彈劑,既能很好的保護角膜內皮,又能保證術后便于被快速吸除干凈。超聲乳化可以避免娩核對角膜內皮和虹膜的刺激。囊袋內植入折疊型人工晶體不刺激睫狀溝,術后眼壓控制良好。術后水密角膜切口,可不予縫合,避免醫(yī)源性散光。因此,通過對46例患者的觀察,證明透明角膜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是治療青光眼術后并發(fā)性白內障的有效辦法。
參考文獻
[1] 姚克.復雜病例的白內障手術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89-90.
[2] 黃建綱.小梁切除術遠期療效的評價[J].國外醫(yī)學:眼科學分冊,198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