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慶紅 孫怡濤
【關鍵詞】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臨床癥狀 治療措施
【中圖分類號】R248.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2-0304-0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是內(nèi)科常見的臨床疾病,其中胃出血約占70%左右。40%以上是由胃、十二指腸潰瘍導致工作過度勞累、日常飲食不規(guī)律、情緒異常緊張等有消化道病史的人群容易患潰瘍病。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疾病是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胃癌、出血性胃炎及口服阿斯匹林、考的松等藥物引起的急性潰瘍、肝硬化,嚴重燒傷和大手術等引起的應激性潰瘍等。對急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首先要明確病因。急性消化道出血時,血常規(guī)、血型、出凝血時間、大便常規(guī),大便或嘔吐物的隱血試驗肝功能及血肌酐、尿素氮。胃鏡和腹部B超等檢查有助于急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斷,X線鋇餐檢查及胃鏡檢查有助于潰瘍病的診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可達10%。大部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采用非手術的方法予以治療。具體措施包括輸血、輸液、通過不同的途徑使用各類止血藥物。胃癌引起的出血和經(jīng)上述治療措施仍不能控制的胃出血可考慮手術治療。
1臨床癥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的臨床癥狀是急性嘔血和黑便。一般出血小于500毫升,多以嘔血為主,也有以便血為主?;颊叱S袗盒母?,面色蒼白、雙眼發(fā)黑、口渴、脈快無力、血壓下降、心慌,甚至暈厥等失血癥狀。潰瘍病患者多伴有有規(guī)律的上腹痛,胃癌患者,還可伴有明顯食欲不振、上腹不適、消化不良及消瘦等表現(xiàn)。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輕度減少,可由組織液及脾貯血所補償,循環(huán)血量在1h內(nèi)即得改善,故可無自覺癥狀。急性失血在400ml以上可引起、頭暈、心慌,面色蒼白,軟弱無力、出冷汗等。失血在1200ml以上突然起立可產(chǎn)生暈厥、暈厥、四肢冰涼、尿少、煩躁不安,口渴、肢體冷感及血壓偏低等癥狀。急性大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貧血,氮質(zhì)血癥,發(fā)熱,等臨床癥狀。嚴重者可引起休克甚至造成死亡。醫(yī)務人員應正確判斷失血量,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脈搏,血壓,尿量等。血壓同脈搏的變化是估計失血量的重要的可靠指標。
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 對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應首先治療休克,然后努力查找出血的部位和病因,以決定進一步的治療方針和判斷預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時,往往病情重,病人不宜接受詳細問及查體,因此應抓住關鍵,突出重點。據(jù)病史及癥狀、體征、多數(shù)病人可作出初步病因診斷。
2.1迅速補充血容量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大出血后,病人血容量不足,可處于休克狀態(tài),此時應首先補充血容量。當血紅蛋白低于70g/L、收縮壓低于90mmHg時,應立即輸入足夠量全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先輸液,后輸血。病情危急時輸液、輸血同時進行。根據(jù)血壓調(diào)節(jié)輸液、輸血的速度,老年人,有心、肺、腎疾患患者不宜輸液量過多,速度過快,最好進行中心靜脈壓監(jiān)測。肝硬化患者應輸入新鮮血。血源困難,較遠時可先給予右旋糖酐,706代血漿或其他血漿代用品。在輸液、輸血過程中,必須密切觀察患者的神志及生命體征變化及其頸靜脈的充盈情況,判斷掌握血容量的補給情況,血容量是否補足。
2.2、選擇適宜的止血治療措施,應針對不同的病因,采取相應的止血措施。質(zhì)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療效最好, 其他如H2受體拮抗劑西米替丁和雷尼替丁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對消化性潰瘍和糜爛性胃炎出血。胃出血時可用去甲腎上腺素8mg,加入冷生理鹽水100~200ml,口服或作鼻胃管滴注。應激性潰瘍或出血性胃炎避免使用。垂體后葉素用于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几哐獕翰 ⒐谛牟』蛟袐D不宜使用。其他如凝血酶,生長抑制素等對上消化道出血也有一定的止血療效。根據(jù)患者不同的病因,病情還可采取三腔氣囊管壓迫止血 ,內(nèi)鏡直視下止血 ( 有直接對出血灶噴灑止血藥物,高頻電凝止血,激光止血血,放置縫合夾子 , 局部注射血管收縮藥或硬化劑,動脈內(nèi)灌注血管收縮藥或人工栓子多種方式 )血管介入技術,手術治療等治療方式來達到止血目的。
參考文獻
[1] 中華內(nèi)、外科雜志編委會:關于上消化道急性出血的診斷和治療問題座談記要。中華內(nèi)科雜志1979;18
[2]中華內(nèi)、外科雜志編委會:關于下消化道出血的診斷和治療問題座談記要。中華內(nèi)科雜志19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