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相芹
摘 要: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學生成功學習的關鍵,閱讀不但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養(yǎng)成以閱讀為快樂的情感體驗,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終身學習樹立良好的習慣。
關鍵詞:閱讀習慣;閱讀能力和興趣;閱讀技巧
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來源于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學生成功學習的關鍵,閱讀不但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小學教育中的重要一環(huán),“興趣是做好一切的最好老師!”學生如果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興趣,明確了目的,主體作用得以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就會增強,所以培養(yǎng)閱讀習慣和能力要盡早入手。那么應該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興趣
首先,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有位名人說過:“與書相伴的每一分鐘,都是對人生最好的獎賞”,“閱讀是要讓真正的陽光住在心里”。在發(fā)達國家公民的閱讀量要遠遠大于發(fā)展中國家,閱讀反射出了一個民族的知識層次,為了讓孩子們在人生中獲得更多獎賞和陽光,我們還是要在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習慣上集思廣益,人間冷暖,社會萬象,時代變革等要去關注,“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古人尚且如此,對生活付出滿腔的熱情,用心閱讀,仔細觀察,你所閱讀過的都將會打上你對生活理解的印記,閱讀所帶給你的能力就會在你的頭腦中化為自己世界獨特的感悟。
其次,要培養(yǎng)熱愛讀書的情趣,閱讀是增加語文積淀,豐富知識“內(nèi)存”的重要途徑。大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的同學看小說常常廢寢忘食,閱讀有趣的書時興趣盎然,都是因為“樂此”,才“不疲”。有興趣才能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程度,增加快樂的情緒。對閱讀而言,興趣可以激勵讀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達到提高閱讀效率的目的。在興趣盎然的情況下,思維最活躍、最敏捷,接受新知識最容易,記憶東西最牢固。只要是內(nèi)容健康的、積極的,富有知識性與啟發(fā)性,那么完全可以從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書籍入手,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科學選擇,正確把握閱讀方向
在課外閱讀方面,注意要讓學生掌握不管讀什么書,都應按步驟去進行:先粗讀,再細讀,最后再精讀。養(yǎng)成記讀書筆記的好習慣。最好再寫出讀書心得,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因人而異,給他們提出要求,而且還要引導學生感知語言表達的意境。抓住字、詞、句結合的環(huán)境,讓學生的說、寫有據(jù)可依。我在進行閱讀指導時,要求他們對書中的名言警句、優(yōu)美詞語、歇后語等分類摘抄,此外還可以試著讓學生根據(jù)對文章的理解把它畫出來,這樣不但加深了印象,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語文閱讀實踐活動是以學生自主學習和直接體驗為基本形式,以學生個性養(yǎng)成,擴大知識面,提高能力為基本目標的有意識的行為。學生喜歡讀,樂意讀,養(yǎng)成以閱讀為快樂的情感體驗,通過長期的培養(yǎng),使之人格化,品質(zhì)化,這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極佳途徑。
閱讀教學僅靠課本內(nèi)容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多涉獵,接觸異彩紛呈的大千世間,延伸學生閱讀的廣度和深度,增強學生的文化積淀,充實學生的文化底蘊,才能使學生具有豐富全面的語文素養(yǎng)。
“放出眼光,自己來拿”。閱讀教學也應如此。“放出眼光”,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變?yōu)橹鲃拥奶剿髡?,放手讓學生去讀,去品味,去感受,提出對課文的理解,體會和感悟作者要流露的真情實感,品味文章的精妙之處。主觀能動性得以增強。從實際效果來看,這一閱讀教學方式的改變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人們的精神食糧!書籍承載了人類獲得知識的偉大使命,珍愛它,善待它。養(yǎng)成了這樣種對書籍的思想感情何愁不好好讀書呢?選一本好書對你的收獲大有裨益,不加選擇往往會產(chǎn)生南轅北轍的后果,近幾年少兒讀物市場魚龍混雜,暴力、色情、陰謀等不健康書籍充斥市面,有關部門打擊之后仍層出不窮,這些不利于孩子正確價值觀形成的書籍讓我們憂心忡忡,寢食難安。學生不會辨別是非,只看熱鬧,隨意閱讀,很容易就對虛擬世界產(chǎn)生迷戀,毒害了學生幼小的心靈,家長、學校在制止這些東西的時候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因此引導他們正確的閱讀顯得尤為重要。
三、學會閱讀理解語境提高學生的認知表達能力
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急于求成。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時候,要正確把握閱讀節(jié)奏,理清文章的脈絡和背景,比如歷史信息、地理位置、文化風俗和風土人情。背景知識在閱讀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背景知識的影響大于語言知識;背景知識的缺乏會造成閱讀理解障礙。只有將背景知識與語篇的語言文字信息聯(lián)系起來,閱讀理解才能變得輕松順暢。
靈活運用豐富多彩的閱讀形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學生在生動活潑的閱讀形式中建立興趣,朗誦比賽、閱讀競賽、排練故事小品等都能鍛煉使學生所學的閱讀知識。在用中學,邊學邊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強方法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
不能對一篇文章歸納和概要,說明學生并沒有完全理解,一邊閱讀,一邊概括,分段進行,逐步積累。閱讀一段之后,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歸納主要意思。這樣就減少需要記憶的信息量。讀完之后,再根據(jù)每小段的中心意思進行組合概括。對掌握較好的學生還可以要求他們是對文章結構和寫作風格概括。提問題,是件非常難的事,在閱讀中養(yǎng)成了提問題的習慣,在其他方面也會養(yǎng)成提問題的習慣。只要學生心中有問題,就能產(chǎn)生探索的欲望。“大疑得大知”提出的問題越多,獲得的理解就越多。
閱讀能力作為小學教育中重要的一環(huán)應引起教師足夠的重視,激發(fā)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以后更高年級的學習和終身學習樹立良好的習慣,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