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珞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改良下鼻甲部分切除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臨床療效。方法:隨機選取2012年4月-2014年5月于本院就診的9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jù)手術方式的不同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以及觀察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下鼻甲部分切除術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改良下鼻甲部分切除術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手術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的對比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幾率以及創(chuàng)面愈合良好率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的對比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VAS評分結果均明顯優(yōu)于術前,組內對比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間對比結果未見明顯差異(P>0.05)。結論:改良下鼻甲部分切除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臨床效果顯著,其相較于常規(guī)下鼻甲部分切除術,手術時間以及出血量有所增加,但其可提高患者術后康復速度、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幾率,故仍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改良下鼻甲部分切除術;常規(guī)下鼻甲部分切除術;慢性肥厚性鼻炎
【中圖分類號】R765,2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2-0046-01
慢性肥厚性鼻炎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鼻甲肥大,其屬于鼻科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病癥類型。該病癥不但嚴重影響到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時也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極大干擾。曾有研究結果顯示該病癥單純進行藥物治療的臨床效果欠佳,故目前臨床多以手術治療為主[1]。常規(guī)下鼻甲切除術是最為常見的手術方式,但大量臨床資料顯示其具有手術視野不清晰、術后下鼻甲后端殘留骨質等弊端[2]。本次研究將以隨機選取2012年4月-2014年5月于本院就診的9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研究改良下鼻甲部分切除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4月-2014年5月于本院就診的9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jù)手術方式的不同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以及觀察組,每組各4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診斷標準;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36.4±2.1)歲;對照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齡:20-67歲,平均年齡(36.7±2.3)歲;兩組患者均存在鼻塞、流涕等臨床癥狀,排除因其他鼻腔疾病所引起上述臨床癥狀的患者、排除具有其他器官嚴重疾病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臨床表現(xiàn)、病癥嚴重程度等方面不具有明顯差異,固組間比較結果具有研究意義。
1.2方法
①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下鼻甲部分切除術進行治療(利用1%的地卡因對患者實行下鼻甲黏膜表面麻醉,并利用1%的多卡因對患者實行下鼻甲黏膜下浸潤麻醉,對于下鼻甲游離下緣肥厚的患者要利用鼻甲剪下肥厚邊緣。對于下鼻甲前后端肥大的患者則利用鼻甲將肥厚處剪開,并利用圈套器進行切除,術腔利用藻酸鈣進行填塞)。
②觀察組:采用改良下鼻甲部分切除術進行治療(麻醉方式與對照組相同,在內窺鏡下作縱向切口,貫穿下鼻甲全長,并在內窺鏡直視下將甲骨質與粘膜分離。直到將大部分下鼻甲骨質切除后,將粘膜全部保留,縫合1-2針,術腔利用藻酸鈣進行填塞)。
③兩組患者出院后繼續(xù)進行6個月的電話隨訪。
1.3觀察指標
①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本次研究將主要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
②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幾率以及創(chuàng)面愈合良好率(創(chuàng)面愈合良好率于術后第3天進行對比)。
③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鼻塞情況(本次研究將采用VAS評分評價患者主觀鼻塞感覺)。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情況的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的對比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下表1。
3討論
下鼻甲是機體正常呼吸以及肺部氣血交換的必要保證,其具有調節(jié)溫度、過濾空氣,維持呼吸道黏膜動力的重要作用。鼻腔或鼻竇的長期慢性炎癥會導致其出現(xiàn)病理性改變(如水腫、增生等),從而導致機體出現(xiàn)下鼻甲肥大[3-4]。該病癥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鼻塞,手術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治療方式。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了常規(guī)下鼻甲部分切除術,觀察組采用了改良下鼻甲部分切除術。從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雖比之對照組略長,但其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幾率、創(chuàng)面愈合良好率等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術后鼻塞情況均有明顯改善,故筆者認為該手術形式仍具有臨床應用價值。本次研究結果與周毅波等人的研究結果具有相似性[5]。
綜上所述,改良下鼻甲部分切除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臨床效果顯著,其相較于常規(guī)下鼻甲部分切除術,手術時間以及出血量有所增加,但其可提高患者術后康復速度、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幾率,故仍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譚嶺,王天生.翼管神經(jīng)切斷+下鼻甲部分切除術治療變應性鼻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4(11):173-174.
[2] 練鍵勤,李光啟,陳志強.鼻內鏡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臨床體會[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2,19 ( 08) : 37 -37.
[3]黃波.等離子消融術和雙下鼻甲部分剪除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療效比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6(11):439-440.
[4] 江劍橋,楊何.鼻內窺鏡下改良下鼻甲成形術療效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2,50 ( 6) : 131 -132.
[5]周毅波,于鋒,顏永毅.改良下鼻甲成形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臨床研究[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4,11(8) :2023-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