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善玉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在課堂上使用最新的技術進行教學活動已成為一種發(fā)展趨勢,如多媒體設備在課堂上的使用就為課堂帶來生機與活力。隨著近些年來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所以應該研究如何在中學生物課上設計使用多媒體化教學。
關鍵詞:多媒體化教學;神經調節(jié);顯微鏡
多媒體技術在中學課堂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對課堂也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這種技術融合了文字、聲音、圖像等各種傳媒機制,并組合在一起,化抽象為具體,突破了初中生物中的教學難點,突出了學生的學習重點,能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體現(xiàn)其優(yōu)越性。
一、突出教學重點、難點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學重點和難點往往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以及精力,而且由于教學手段的單一和枯燥,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教學效率不高。但是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解決該問題,因為多媒體技術能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而且動靜結合,聲色兼?zhèn)?。例如,在講授“血液循環(huán)”時,血管的交錯復雜,所以使用常規(guī)方法講授時學生就不易懂,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就能將不同循環(huán)(心臟、體循環(huán)、肺循環(huán))的圖解放在一起,并將3幅圖疊在一起,構成血液循環(huán),能使學生對重點和難點有更好的理解。
二、實現(xiàn)抽象到具體的轉化
由于生物涉及許多抽象微觀的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一些凸顯和運動過程放大并體現(xiàn)出來,實現(xiàn)從抽象到具體的轉化。一些內容僅靠教師口頭講解很難令學生理解并消化,多媒體技術可以通過動畫效果將一些運動過程體現(xiàn)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例如,在“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的講述中,如果沒有多媒體技術的參與,則教師需在黑板上將興奮傳導的途徑表示出來,學生則需要對這一過程進行強記,這不利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但是多媒體的使用就是講這一過程形象的表示出來,將抽象轉化為形象,學生更易掌握。
三、突破生物變化速度的限制
由于生命是運動的,一些過程轉瞬即逝,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很難體現(xiàn)這些過程,如植物的雙受精,如果使用顯微鏡觀察這些就會花費較多的時間,對教學進度產生影響,但是多媒體技術的快進功能可以將這一過程大大縮短,不但節(jié)省了時間,而且學生也更易掌握。對于一些比較重要的過程,教師可以將其定格,讓學生更好地觀察,有效地促進教學,提升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在信息化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大勢所趨,多媒體技術由于其自身的優(yōu)勢能有效地提高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對生物的理解和掌握,本文主要對初中生物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教學進行了探討,希望可以為同行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幫助。
參考文獻:
[1]劉培荃.論多媒體應用對初中生物教學的促進和影響[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1).
[2]閆晶.多媒體技術運用于初中生物教學的優(yōu)勢[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