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金 王強
摘要:本文對前人所研究相關(guān)的非均勻沙群體沉降速度進行歸納、總結(jié),介紹渾水中非均勻沙群體沉降速度的研究計算研究公式,并分析它們的優(yōu)點與不足,對進一步探討非均勻沙群體沉降速度計算公式提供依據(jù)。最后,對往后非均勻沙群體沉速的研究進行展望。
關(guān)鍵詞: 非均勻沙,含沙量 ,渾水,沉降速度
引言
沉速是泥沙的一個基本特性,反映了泥沙顆粒與水體相互作用時對水體阻力的抗拒能力[1],當(dāng)前,科研界對均勻沙運動的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進展[2,3,4,5],計算群體沉速的公式比較有名的是Batchelor公式,此外還有G Stokes、C.W.Oseen、Richardon和Zaki、王尚毅、錢意穎、萬兆惠等公式。非均勻沙的運動特性較均勻沙復(fù)雜,目前對非均勻沙的研究還比較少,天然情況下,河流泥沙組成多為非均勻沙[6],因此,研究非均勻沙運動特性特別是其群體沉速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我們有必要對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進行歸納并指出存在的問題,并對未來的研究發(fā)展方向展望。
1、一般(低含沙)渾水中沉速計算研究
3、展望
在以往渾水中非均勻沙沉降的研究中,能較好地考慮到水體中含沙量對沉速的影響,但是當(dāng)非均勻沙放入水中,其一部分的細(xì)泥沙也會參與水體的含沙量組成,增大渾水的含沙量,單考慮水體含沙量是不準(zhǔn)確的,應(yīng)當(dāng)將沙體中參與含沙量組成的那一部分泥沙算進去,張耀哲曾提出可將運動現(xiàn)象概化為非均勻沙中非粘性顆粒在由粘性顆粒組成的渾水體中進行的群體沉降運動 。這是一個發(fā)展方向,另一個研究方向是,認(rèn)為非均勻沙中的非粘性顆粒在粘性顆粒和水中本有的粘性顆粒組成的混水體中的群體沉降運動。
參考文獻:
[1]錢寧,萬兆惠著.泥沙運動力學(xué)[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03.
[2]Yang C T.SedimentTransport:theory and practice,McGraw-Hill Series in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M].1996:6-11.
[3]Buffington J M, Montgomery D R.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eight decades of incipient motion studi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gravel-bedded rivers[J].Water Resources Research,1997,33(8):1993-2029.
[4]Shvidchenko A B,Pender G.Flum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relative depth on the incipient motion of coarse uniform sediments[J].WaterResources Research,2000,36(2):619-628.
[5]Aguirre-Pe J,Olivero M L,Moncada A T.Particle densimetricFroude number for estimating sediment transport[J].Journal Hydraulic Engineering,2003,129(6):428-437.
[6]胡海明,李義天.非均勻沙的運動機理及輸沙率計算方法的研究[J].水動力學(xué)研究與進展,1996,11(3):284-292.
[7]沙玉清.泥沙運動學(xué)引論(修訂本)[M].西安:陜西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96.
[8]費祥俊.泥沙的群體沉降_兩種典型情況下非均勻沙沉速計算[J].泥沙研究,1992,(3):11-19.
[9]費祥俊.黃河中下游含沙水流粘度的計算模型[J].泥沙研究,1991,(2):1-13.
[10]褚君達.渾水的粘性,河流泥沙國際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1980年.
[11]韓文亮,郜國明,惠遇甲.動水中非均勻沙沉降規(guī)律的試驗研究.泥沙研究,1998,9(3).
[12]趙連軍,談廣鳴,韋直林.天然懸移質(zhì)泥沙粒徑分布及混合平均沉速的計算.中國農(nóng)村水利水電 2004,(9)
[13]張紅武,張清.黃河水流挾沙力的計算公式,人民黃河,1992(11).
[14]張淑英,張紅武,江恩惠.黃河非均勻沙沉降規(guī)律探討,人民黃河,1995,3(3).
[15]鄭邦民,夏軍強.固體顆粒的群體沉降速度分析,泥沙研究,200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