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在本組62名患者之中,7名檢查出存在腸上皮化生,11名有上皮內(nèi)瘤變,檢出率"/>
羅文
摘要:目的:對比并分析萎縮性胃炎內(nèi)鏡表現(xiàn)與病理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和吻合度。方法: 將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進行內(nèi)鏡檢查的62名疑似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納入本研究,在采用內(nèi)鏡檢查法后均進行病理學檢查,對比檢查結果。結果:病理診斷結果顯示,43名確診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診斷符合率為69.4%,其中病理診斷確診為單純性萎縮性胃炎與萎縮性胃炎伴增生者分別為24、19例,在病理符合率上兩組并無顯著差異(P>0.05)。在本組62名患者之中,7名檢查出存在腸上皮化生,11名有上皮內(nèi)瘤變,檢出率共計29.0%。結論:對于萎縮性胃炎患者,采用內(nèi)鏡檢查聯(lián)合病理學檢查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診斷準確性,避免出現(xiàn)誤診和漏診問題,該種診斷方式值得在臨床中進行推廣和使用。
萎縮性胃炎屬于癌變前兆之一,對此類患者進行及時診斷和隨訪對于胃癌的防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萎縮性胃炎患者往往伴隨沉重的心理負擔,這給他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在這一背景下,必須采取科學的措施提升萎縮性胃炎的診斷準確性[1]。為了分析萎縮性胃炎患者內(nèi)鏡表現(xiàn)和病理檢查結果的差異,現(xiàn)對近年來在我院進行檢查的萎縮性胃炎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進行內(nèi)鏡檢查的62名疑似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納入本研究,其中男34名,女28名,年齡為34~78歲,平均年齡為(56.8±6.1)歲,在內(nèi)鏡檢查結束后,取患者胃黏膜組織開展病理檢查,對比兩組診斷結果。排除標準:消化道腫瘤患者;消化道潰瘍患者;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其他上消化道疾病患者。
1.2 術前準備與診斷依據(jù)
在檢查前,要求患者禁食、禁飲,讓患者了解檢查方式與安全性,緩解他們的不良心理,簽署知情同意書,口服10ml利多卡因膠漿,祛除患者胃內(nèi)泡沫。內(nèi)鏡診斷依據(jù):(1)患者黏膜皺襞消失或者變平,黏膜呈現(xiàn)出紅白相間表現(xiàn),血管清晰可見;(2)黏膜呈現(xiàn)出結節(jié)或者顆粒狀。在病理診斷上,取2~5塊活檢組織,進行常規(guī)處理,診斷結果參照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06),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種類型,輕度即慢性炎性細胞數(shù)量少,集中在黏膜淺層位置,不超過黏膜層三分之一;中度即炎性細胞密集,超過粘膜層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重度即炎性細胞密集,占據(jù)整個黏膜層。萎縮性胃炎診斷標準包括輕度、中度和重度,輕度即固有腺體減少體積不到三分之一;中度即固有腺體體積減少介于三分之一與三分之二之間;重度即固有腺體減少數(shù)量超過三分之二[2]。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來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本組經(jīng)內(nèi)鏡診斷疑似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62名患者中,病理診斷結果顯示,43名確診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診斷符合率為69.4%,其中病理診斷確診為單純性萎縮性胃炎與萎縮性胃炎伴增生者分別為24、19例,在病理符合率上兩組并無顯著差異(P>0.05)。
在本組62名患者之中,7名檢查出存在腸上皮化生,11名有上皮內(nèi)瘤變,檢出率共計29.0%。
3 討論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如果延誤治療很容易導致患者病情惡化,演化為胃癌,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和生命安全[3]。國外研究顯示,胃癌的發(fā)病會經(jīng)歷非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上皮內(nèi)瘤變、胃癌幾個階段,其中,慢性萎縮性胃炎、上皮內(nèi)瘤變、腸上皮化生與胃癌的發(fā)展密切相關,上皮內(nèi)瘤變可以從低級發(fā)展為高級,可以逆轉(zhuǎn),也可以保持不變,高級別上皮內(nèi)瘤則會發(fā)展成為胃癌,對于此類患者,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非常重要。因此,醫(yī)護人員需要綜合分析此類患者的特點,對其開展全面、系統(tǒng)的診斷和檢查,制定出科學的治療方案,避免患者病情惡化。胃黏膜異型增生是胃癌癌前病變前兆,胃黏膜異性增生屬于一個動態(tài)變化過程,可能從輕度病變發(fā)展到重度病變,但是也可能保持不變甚至出現(xiàn)逆轉(zhuǎn),而一旦發(fā)生重度異型增生,那么就是不可逆的,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就會成為胃癌。因此,對于萎縮性胃炎患者,研究其內(nèi)鏡表現(xiàn)與病理檢查結果能夠及時發(fā)展異型增生,并予以患者科學的干預與生活指導,避免病情惡化。
就現(xiàn)階段來看,診斷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主要方式就是內(nèi)鏡檢查法與病理檢查法,該種方法可以診斷出超過50%的萎縮性胃炎患者,尤其是針對白相為主、黏膜變薄、黏膜粗糙患者,診斷準確率更高。因此,對于內(nèi)鏡懷疑為萎縮性胃炎的患者需要進行病理檢查,這樣既可以提升萎縮性胃炎診斷準確性,還可以及時發(fā)展患者是否存在上皮內(nèi)瘤病變,便于胃癌的防治和早期治療。同時,還可以指導萎縮性患者科學飲食、合理就醫(yī),最大限度的維護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
但是,對于萎縮性胃炎患者而言,病理與內(nèi)鏡檢查符合率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擾,常見的因素有年齡、血紅蛋白水平、體溫、醫(yī)師操作技巧等等[4]。同時,活檢位置的選擇深度、操作規(guī)范度、切面科學性、醫(yī)師閱片經(jīng)驗也會影響檢查吻合度。臨床研究顯示,胃鏡診斷結果與病理操作不符主要與三個因素有關:(1)胃鏡操作過程中,注入了過多的氣體,致使檢查結果出現(xiàn)假陽性;(2)鉗取活檢組織過少,未觀察到患者固有腺體層;(3)臨床醫(yī)師經(jīng)驗不足,對于胃鏡檢查結果的判斷存在不足。為了提升判斷準確率,內(nèi)鏡醫(yī)師必須要仔細觀察,控制好注氣量,多部位取組織進行活檢,控制好活檢深度,同時,還要制定出科學的溝通機制,及時對比患者的內(nèi)鏡檢查結果與病理檢查結果,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內(nèi)鏡檢查水平,保證診斷結果的準確性。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在本組經(jīng)內(nèi)鏡診斷疑似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62名患者中,病理診斷結果顯示,43名確診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診斷符合率為69.4%,其中病理診斷確診為單純性萎縮性胃炎與萎縮性胃炎伴增生者分別為24、19例,在病理符合率上兩組并無顯著差異(P>0.05),診斷結果理想。對此類患者同時采用內(nèi)鏡檢查法和病理檢查法可以有效提升診斷準確性,在檢查過程中,需要避免患者吸入過多氣體,并采取合理手段保障病理包埋、病理切片與病理閱片的準確性,避免出現(xiàn)誤診和漏診的問題[5-6】。
綜上所述,對于萎縮性胃炎患者,采用內(nèi)鏡檢查聯(lián)合病理學檢查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診斷準確性,避免出現(xiàn)誤診和漏診問題,該種診斷方式值得在臨床中進行推廣和使用[7]。
參考文獻:
(1)賈萬奇,吳成甫,尹泊. 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鏡診斷與病理診斷的相關性分析[J]. 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12,10(01): 62-64 .
(2)Stefano Pontone,Monica Standoli,Rita Angelini,Paolo Pontone.Efficacy of H. pylori eradication with a sequential regimen followed by rescue therapy in clinical practice. 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 . 2010
(3)徐園園,劉希雙,劉華,毛濤,鞠輝,張翠萍. 胃鏡下黏膜形態(tài)對慢性萎縮性胃炎診斷的價值[J]. 齊魯醫(yī)學雜志. 2012,14(05):462-463.
(4)聶淼,孫培軍. 胃復春、瑞巴派特聯(lián)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理改善觀察[J]. 吉林醫(yī)學. 2011,10(02): 227-229.
(5)Heiko Pohl,Thomas R?sch,Barbara T.Endocytoscopy for the detection of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in adult patients with celiac sprue: a prospective, blindedendocytoscopy-conventional histology correlation study.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 2009
(6)Shinji Ishikawa,Akihiko Togashi,Mituhiro Inoue,Shinobu Honda,F(xiàn)umiaki Nozawa,Eiichirou Toyama,Nobutomo Miyanari,Youichi Tabira,Hideo Baba. Indications for EMR/ESD in case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logical type, depth of wall invasion,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J]. Gastric Cancer . 2007 (1)
(7)utawatari N,Kikuchi S,Sakuramoto S, et al.A new diagnostic method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volume measurement by 32dimensional endoscop ic ultrasonography in early gastric cancer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ticancer Research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