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俊琦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臨床特點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平均分成兩組,對照組30例患兒給予常規(guī)臨床治療,觀察組30例患兒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鹽酸氨溴索治療,觀察患兒臨床特點及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3.3%,顯著高于對照組73.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加強新生兒臨床護理工作及吸入性肺炎的早期診斷及治療能力,能有效降低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發(fā)病率及死亡率。
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指的是胎兒或新生兒在宮內、分娩過程中或出生后經呼吸道吸入羊水、乳汁及胎糞等異物而引起的肺部炎癥反應,屬于新生兒早期常見疾病及多發(fā)疾病,臨床死亡率相對較高[1-2]。本研究選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探討分析其臨床特點及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平均分成兩組,各30例患兒。觀察組患兒中男16例,女14例,過期產例10例,足月17例,早產3例,平均胎齡38.8周;對照組患兒中男17例,女13例,過期產例11例,足月17例,早產2例,平均胎齡38.9周。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表現(xiàn) 60例患兒多表現(xiàn)出非特異性感染癥狀,其中表現(xiàn)出呼吸困難48例,進食減少42例,口唇發(fā)紺43例,嗆咳30例,發(fā)熱10例,口吐白沫及吐奶22例,吸氣三凹征10例;聽診顯示有濕性啰音的45例,腹部叩診呈濁音的31例。其中有患兒同時表現(xiàn)出以上2種或兩種以上癥狀。
1.3 輔助檢查表現(xiàn) 給予所有患兒行X線胸片檢查,其中顯示有單側病變28例,雙側病變的32例;大片狀陰影18例,斑片狀陰影47例,肺紋理增強19例,肺門陰影增濃13例,肺段樣改變17例,胸腔積液10例。其中有患兒同時顯示出2種或兩種以上影像。
1.4 臨床治療 兩組患兒均常規(guī)鼻導管插管給予低流量吸氧治療,常規(guī)霧化吸入以濕化氣道,護理人員要定期為患兒翻身扣背,如有必要要給予人工吸痰操作以維持呼吸道的通暢性。體溫無升高現(xiàn)象的患兒要將其放置于暖箱中,根據患兒臨床癥狀選擇合理抗生素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兒加用鹽酸氨溴索注射液7.5mg靜脈注射治療。治療期間要密切觀察患兒呼吸、肺部啰音以及體溫變化情況。
1.5 療效判定標準[2] 痊愈:治療1周后患兒咳喘癥狀消失,體溫恢復正常,肺部干、濕羅音消失,胸片顯示正常;有效:患兒咳喘癥狀明顯減輕,肺部音明顯減少,體溫恢復正常,胸片檢查有所好轉;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改善甚至有所加重。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1周后,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73.3%,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 與對照組比較,X2=4.32,p<0.05。
3 討論
新生兒吸入性肺炎以吸入羊水最為多見,其次為胎糞吸入及乳汁吸入[4]。而吸入的羊水、胎糞或乳汁含有化學物質較多,除能引起機械性刺激外,還能引起肺泡發(fā)生化學性炎癥,進而降低肺泡氣體的彌散功能,加重新生兒缺氧癥狀,而低氧血癥以及酸中毒能導致肺血管出現(xiàn)收縮,加重患兒呼吸困難癥狀,導致肺炎不易消散被吸收[5]。因此患兒會表現(xiàn)出反應差、食欲下降、紫紺等臨床癥狀。對患兒進行體格檢查時可聞及細小肺部病變,肺部叩診呈濁音、濕羅音,X線胸片檢查其主要表現(xiàn)出肺紋理增粗、斑片狀影、斑點狀及阻塞性肺氣腫等。血氣變化能有效反映出患兒缺氧癥狀,可在患兒病情危重時給予應用以及時了解病情嚴重程度,以輔助臨床治療。
在新生兒吸入性肺炎,尤其是胎糞吸入而引起的重癥肺炎中,臨床上仍以清理呼吸道、支持療法、抗感染、供氧及持續(xù)正壓吸氧治療為主[6]。氨溴索屬于臨床廣泛應用的快速排痰藥物,主要作用于氣道分泌細胞中增加漿液的分泌,增加纖毛擺動頻率及強度,促進痰液的排出;氨溴索能對肺泡Ⅱ型細胞產生刺激,促進其合成及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質,降低肺泡表面的張力以及黏液的黏著力,使分布在支氣管分泌區(qū)的抗生素濃度有所提高,且求具有較高的抗氧化及抗炎作用。通過氨溴索支氣管肺泡的灌洗治療能有效清除支氣管及肺泡中存留的胎糞等物質,阻止致病因素的發(fā)生及發(fā)展,從而減輕疾病程度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本研究中,氨溴索治療組患兒林場總有效率達到93.3%,顯著高于常規(guī)治療組73.3%,充分證實了氨溴索顯著的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提高孕婦圍生期工作質量,加強對新生兒的臨床護理工作,提高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早期診斷及治療能力,能有效降低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發(fā)生率,提高新生兒生存質量,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楊紅群.新生兒吸入性肺炎合并心衰B型利鈉肽檢測的臨床價值[J].當代醫(yī)學.2013,04(15):54-55.
[2]楊梅.新生兒吸入性肺炎臨床特點及診治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01(01):66-67.
[3]鮑靈芝,齊薛浩,馬桂香,龐蕓.新生兒吸入性肺炎合并心肌損害相關檢測指標分析[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3,11(15):88-89.
[4]徐英姿.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心肌酶譜變化及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14(07):80-81.
[5]楊文升.146例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發(fā)病原因與診治探討[J].右江醫(yī)學.2010,11(03):624-625.
[6]顧玉紅.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診治進展[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10,15(02):55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