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新敏
傳統(tǒng)的中專思想政治教學存在著諸多的弊端,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學生興趣不高,主動參與意識不強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政治教師,而中專思想政治課程新標準的試行為我們解決這一弊端提供了機遇。
作為一名長期從事中專政治課教學的教師,筆者常常思考何謂有效教學,怎樣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是我們通過各種技巧,實施各種活動,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全盤灌輸給學生就達到了事先設置的教學目標呢?還是更應該追求力圖讓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自主地進行思考,并從中受到或多或少的啟發(fā)呢?從效果看,前者可以較快地讓學生達到教學的知識、技能目標,而后者較慢;從影響看,前者容易讓學生成為溫順的服從者,而后者更容易讓學生形成獨立見解,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思維和自主的學習能力;從情感培養(yǎng)看,前者讓學生體驗的是水到渠成的順利,而后者則使學生遭遇到峰回路轉的曲折。所以,有效的中專政治課堂應當是師生雙方“心動大于行動”,思維的火花在師生的互動中不斷地閃爍,應當有碰撞、有異見、有爭論、有質(zhì)疑。
教學有效性指教師通過課堂授課的途徑,使學生最大程度加深對知識的了解,并能夠兼顧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中專生正處在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他們是一個快速成長的群體,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在潛移默化中加速形成,中專的政治教學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政治課程本身的高度抽象使得學生常常出現(xiàn)厭煩情緒。如何在中專政治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教學效果有效化是每位政治教育者需要迫切思考并且努力解決的問題。從教學實踐出發(fā),提高中專政治教學的效率,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讓問題意識成為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路標
隨著教學手段的信息化,一堂課所展示的知識點很多,信息量非常大。但是從課堂知識的結構來看,脈絡應當是非常清晰的,教師通過提問,可以提綱挈領,讓學生更明確本課時知識的邏輯結構,教師還可以通過設問的層次性表達,讓學生在理解上由淺人深,實現(xiàn)學生在課堂學習上的一個個“熱點”和“高潮”。當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已經(jīng)普遍使用了問題式教學,但不同教師所取得的教學效果卻大相徑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師對提問把握的時機、內(nèi)容、方式等存在較大差異。通過大量聽課評課所得的經(jīng)驗,筆者認為如果要提高提問的有效性,需要處理好以下兩對關系。
(一)“小”與“大”的關系
教師的提問設置,有“小”有“大”。只要問題設置得當,無論“大”、“小”,都可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靶 笔侵附處焼栴}的切入點一定要小,否則,問題設置過于寬泛,學生可能找不到回答問題的抓手。
(二)“易”和“難”的問題
“易”就是指教師的問題設置應當有明確的指向性,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教師意圖并能做出較為接近的回答?!半y”是指教師設置的問題能夠觸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或者更深層次的理解。如果設置的問題太容易,往往會失去所設問題的價值。相反,如果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能力,設問太難,學生如同原地跳躍而摘不到果子,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與興趣。
因此,教師對有難度的問題不妨通過設置數(shù)個存在邏輯關系的簡單問題來實現(xiàn)。要使學生理解相關知識點,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那么教師設置問題的方法與把握提問的時機是關鍵。
二、端正教育價值取向,形成科學評價標準
新課程改變了課程評價過分強調(diào)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傳統(tǒng)教育對學生來說是通過考試和排榜作為評定學生的優(yōu)劣,即所謂的一張試卷定終身。忽視了學生的其他能力的發(fā)揮,造成學生得不到全面發(fā)展。新課程則要求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學習生活評價中主要運用質(zhì)地性、診斷性和激勵性評價方法,少用定量性、甄別性和終結性評價方法,針對不同學生、學生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因此,在學生的發(fā)展過程中,教師應作為學生的促進者,采用多維指標和多樣方法對學生進行評價,給予學生身心發(fā)展上的支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能力,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或自我評價。
三、注重課堂上的師生互動
課堂教學互動是指教師和學生間相互交流,對課程相互探討,進而達到相互促進的一種組織教學的形式。課堂教學師生互動不僅能提高教師教學的情緒,還能多方面、深層次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參與教學,讓他們感覺到教師和他們是朋友,課本和他們是朋友,從而達到教學有效化的目的。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授課的對象是學生,想要一節(jié)課有效果,那么必須先激發(fā)學生對課程的興趣,然后才能循序漸進。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法有很多,如引用故事、小組討論等,但各種各樣的教授方式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激發(fā)學生對課程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加強與學生的感情交流。師生和諧方能傳課授業(yè),在政治教學中教師學會加強與學生的感情交流有著重要的作用。古語有云:“親其師,信其道?!闭未蠖嗍抢碚撝R,對學生來說是一門枯燥抽象的課程。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得加強與學生的感隋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比如在課堂上活躍一下氣氛,讓學生覺得課堂并不是非常嚴肅,從而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然后才是與學生深入交流,了解他們內(nèi)心的想法,聽聽他們對課程的建議,進而與學生形成一種亦師亦友的關系,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明確課堂互動目的。在課堂互動前作為教師首先要明確一點:課堂互動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達到高效率教學為目的的。課堂上所做的互動不能偏離這個主旨。一旦偏離了這個主旨,將會導致學生對教學的內(nèi)容不感興趣,只對互動的環(huán)節(jié)感興趣。這就背離了課堂互動的目的。因此,在課堂互動前要明確互動的目的,做到適可而止,拿捏有度,不可追求表面的熱鬧而讓互動流于形式。
四、讓問題意識成為點燃學生探究欲望的火種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碑斎?,好的、有效的課堂從來就不只是教師依靠自己的知識、技巧讓學生較為順利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還應該以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能力為目標。所以,課堂提問,不僅要以學生為對象,更要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有疑問,培養(yǎng)學生提問,讓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剖析知識,整理結構,實施方法,體驗過程,樹立觀念,從而更好地向課堂教學目標靠攏。
作為中專政治教育者,提高政治教學的有效性將對學生的學習及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也正是因為這樣,中專政治教師必須及時地認識到有效教學的誤區(qū),積極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