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華
摘要:我國建筑結構的設計規(guī)范,在結構構件承載能力的安全性、結構的整體牢固性和結構的耐久性等方面的安全設置水準,總體上均低于國外同類規(guī)范。在調整結構安全設置水準的問題上存在著不同的見解?;炷两Y構的耐久性是當前困擾建筑基礎設施的世界性問題,應當引起我國有關主管部門和設計施工單位的足夠重視。建筑工程的設計應有最低使用壽命的要求;對于重要公共基礎設施和建筑物,在其使用期內應實施強制性的定期安全檢測。要完善技術標準體系與管理體制,鼓勵科技創(chuàng)新和技術進步。
關健詞:建筑結構;安全性;耐久性
為我國建筑結構工程的安全性與耐久性現狀能夠更好地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需求,適應我國經濟轉型后面向市場經濟的需求,提出一些問題及建議。
1.建筑結構工程的安全性
結構安全性是各種作用下結構防止破壞倒塌、保護人員不受傷害的能力,是結構工程最重要的質量指標。結構工程的安全性主要決定于結構的設計與施工水準,也與結構的正確使用(維護、檢測)有關,而這些又與建筑工程法規(guī)和技術標準(規(guī)范、規(guī)程、條例等)的合理設置及運用相關聯。
1.1 結構構件承載能力的安全性。與結構構件安全水準關系最大的兩個因素:一是規(guī)范規(guī)定結構需要承受多大的荷載(荷載標準值),比如同樣是辦公樓,我國規(guī)范自1959年以來均規(guī)定樓板承受的活荷載是1.5KPa(在新修訂的規(guī)范里已改為2KPa),而美國、英國則分別為2.4KPa和2.5KPa;二是規(guī)范規(guī)定的荷載分項系數與材料強度分項系數的大小,前者是計算荷載對結構構件的作用時,將荷載標準值加以放大的一個系數,后者是計算結構構件固有的承載能力時,將構件材料的強度標準值加以縮小的一個系數。這樣根據我國原有規(guī)范設計辦公樓時,所依據的樓層設計荷載,而設計時據以確定構件能夠承受荷載的能力卻要比英國、美國規(guī)范高,兩者都使構件承載力的安全水準下降。這里的問題主要在于設計墨守成規(guī),在結構方案、材料選用、分析計算、結構構造上缺乏創(chuàng)新。
1.2調整結構安全設置水準的不同見解。我國結構設計規(guī)范的安全設置水準較低,與我國建國后長期處于短缺經濟和計劃體制的歷史條件有關。這種作法能夠對土建結構取用較低的安全水準并基本滿足了當時的生產與生活需求,并歷經了較長時間的考驗,這是國內建筑科技人員經過巨大努力取得的重大成就。但是,由于安全儲備較低,抵御意外作用的能力相對不足。如果能夠適當提高安全設置水準,將有利于減少事故的發(fā)生頻率和提高工程抗御災害的能力。國內發(fā)生的大量工程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管理上的腐敗和不善以及嚴重的人為錯誤所致。
2.建筑結構工程的耐久性
建筑結構工程的耐久性與工程的使用壽命相聯系,是使用期內結構保持正常功能的能力。這一正常功能包括結構的安全性和結構的適用性,而且更多地體現在適用性上。
2.1建筑結構工程的耐久性現狀。當今大多數建筑結構由混凝土建造?;炷两Y構的耐久性是當前困擾土建基礎設施工程的世界性問題,并非我國所特有,但是這一問題至今尚未引起我國政府主管部門和廣大設計與施工單位的足夠重視。長期以來,人們一直以為混凝土應是非常耐久的材料。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期,發(fā)達國家才逐漸發(fā)現原先建成的基礎設施工程在一些環(huán)境因素影響下出現過早損壞。
2.2建筑結構工程使用階段的正常檢測與維護。結構耐久性和使用壽命的概念,與使用階段的檢測、維護和修理不能分割,對處于露天和惡劣環(huán)境下的基礎設施工程來說尤其如此。為了保證結構安全性和耐久性,一些工程在建成后的使用過程中,應該進行定期檢測和維護。我國有結構工程的設計規(guī)范與施工規(guī)范,但沒有如何使用的規(guī)范。有些國家對于結構的損壞可能危及公眾安全的建筑物與橋、隧等公共工程,強制規(guī)定必須定期檢測;即使是建筑物的玻璃幕墻和外墻面磚等建筑部件,因其墜落后容易傷及公眾,也有強制定期檢測的要求。我國由于施工管理水平相對較差,施工操作人員的素質不高,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制度不夠健全,規(guī)范對結構安全與耐久性的設置水準又相對較低,已建的工程中往往存在較多隱患,所以更有必要從法制上確定建筑工程的正常使用和定期檢測的要求。對于建筑結構工程的安全質量,雖然政府已做出了設計與施工的責任單位和個人需對其“終身負責”的規(guī)定,但是這種要求執(zhí)行起來缺乏可操作性。要將結構安全質量事故減少到最低程度,還應以預防為主,通過例行檢測及時發(fā)現問題?,F在國內有大量建筑工程因步入老化期需要診治,也有大量已建的違章工程需要評估,更有許多工程發(fā)生病害需要診斷和加固,各地已涌現不少從事建筑工程診斷、治理與加固的隊伍,并有蓬勃發(fā)展成為一種新興行業(yè)的趨勢。出現問題和病害以后再來治理固然重要,但是我們應該更加強調預防。對于在役建筑工程的檢測和評估,要建立相應的法規(guī)和標準,要有從業(yè)人員的注冊和從業(yè)機構的資質認證制度,在管理體制上予以規(guī)范。
3.為了改善我國建筑結構工程的安全性與耐久性,提出了以下建議
3.1土建工程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應有定期的檢測和正常的維護修理加以保證。對于重要土建工程,我國尚無必須進行安全檢測的法規(guī)。在基礎設施工程的投資上有重新建、輕維修的傾向,不利于保證工程壽命和投資效益。建議對橋、隧等重要公共基礎設施和重要的公共建筑物,在其使用期內實施強制性的定期安全檢測。為此,需要制定法規(guī)和編制相應的技術標準;對于土建結構工程的檢測與評估,需要建立從業(yè)人員的注冊制度和從業(yè)機構的資質認證與監(jiān)管體制。凡屬已建工程的安全診斷也可一并歸入這一行業(yè)。建議有關部門在橋、隧、道路等土建基礎設施工程投資上,根據需要,加大工程維修費的比例。
3.2完善技術標準體系與管理體制,發(fā)揮學會、協會在技術標準編制、修訂和管理中的作用;逐步淡化技術規(guī)范條文的強制性質;鼓勵編制地方性規(guī)范(標準)和企業(yè)標準,以適應不同地區(qū)在環(huán)境地質和經濟、技術水平上的差異,并鼓勵科技創(chuàng)新和技術進步。
3.3合理設置土建結構設計的安全水準,必須考慮工程失效的風險后果、社會的財富與資源供給乃至公眾的意向等多種因素。隨著我國經濟形勢的巨大變化,有必要重新審視現行土建結構工程設計規(guī)范的安全設置水準,建議主管部門組織論證。橋梁等交通土建結構的風險后果較大,且由于車流、車載、車速的快速發(fā)展,在設計荷載標準值和承載力安全度的設置水準上似乎應比一般的建筑結構有更高的安全儲備。在建筑結構的安全設置水準上,建議進一步收集不同意見,包括商品房消費者的意向。我國不同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相差懸殊,在建筑物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上是否需要區(qū)別對待也值得探討。
4、結語
我國建筑結構設計規(guī)范采用可靠度設計方法的經驗及問題值得總結??煽慷确椒ㄓ糜诓煌愋徒Y構的先決條件和難度不一,不必強求一律。建議有關部門在推廣可靠度方法于各類設計規(guī)范時,廣泛征集各種看法,實事求是,穩(wěn)慎對待,不宜急于求成。
參考文獻:
[1]《建筑結構工程的安全性》
[2]《建筑結構工程的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