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素文
【摘要】本文通過對“把”結構的語法意義和用法的考察,運用比較的方法,探究粵方言中同表處置義的“將”字結構的與“把”字句的異同,發(fā)現(xiàn)與普通話的“把”相比,粵語中的“將”字結構的語法意義更為狹窄,只表處置;對主要動詞、主語語義和賓語性質(zhì)的要求更為嚴格;并有用“但”(他)表復指的用法。
【關鍵詞】粵語;將;把字結構
中圖分類號:H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3-161-02
一、引言
“把”字句也是最先被提出進行研究的句式。早在20世紀40年代后期,呂叔湘(1948)就首先對“把”字句進行了研究,隨后不少學者從不同角度去研究該句式并取得了豐碩成果,相比之下,對方言中“把”字句的研究并不多。漢語普通話中有“S把OV”的“把”字結構,而粵語中也有“S將OV”的對應結構。本文借鑒前賢已有的成果,從官話“把”字結構的特征入手,通過異同比較,找出粵方言中與之對應的由介詞“將”組成的結構的語法意義和具體用法。
二、介詞“把”和“將”的來源
關于二者的由來,筆者同意介詞“把”、“將”都是由動詞虛化而來的說法?!鞍选焙汀皩ⅰ痹谏瞎艜r都是動詞,詞義為“握”或“拿”,如:
闕黨童子將命。(《論語·憲問》)
禹親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墨子·非攻下》)
在唐代,二者仍可作為動詞,但有的用法己虛化,產(chǎn)生了處置式,如:
念我常能數(shù)字至,將詩不必萬人傳。(杜甫《公安送韋二》)
莫把杭州刺史欺。(白居易《白香山全集》)
但當時,“把”和“將”還可以用于工具狀語,一直到清代才有了明確分工:處置式用“把”或“將”,工具狀語用“拿”,如:
我把你的膀子折了。(《紅樓夢》)
拿真心待你,你倒不信了。(《紅樓夢》)
此后處置式使用的范圍更加廣泛,“把”字出現(xiàn)了超出“處置”范圍的用法,如:
怎么把特務跑了!
粵語,尤其是口語中基本沒有“把”表處置的用法,具有用此法的只有介詞“將”。它跟官話中的“把”一樣,經(jīng)歷了從動詞虛化為介詞的語法化過程。雖然粵方言史料有限,但從清末粵方言學話課本《粵語全書》中發(fā)現(xiàn)以下例句,可以體現(xiàn)這一虛化過程:
但將個喲石嚓起屋。他用那些石頭來蓋房子。
此“材料工具句”中,“將”字作為引出材料工具的詞,動詞性很強,它后而所帶出的表示材料的名詞與它之后的動詞之間,在語義上沒有支配關系,整個句子屬于連動句而非介詞詞組句。
在現(xiàn)代粵方言里,“將”表示材料工具句的用法已經(jīng)被“擰”、“擐”等動詞取代。這些動詞的語義上都包含“手持”義項,這個語義特征與官話中的“把/將”一樣,是發(fā)展出“處置”的語義源頭。但是在眾多動詞中,只有“將”完全虛化為表處置的介詞?!皩ⅰ敝阅馨l(fā)展出“處置”用法的原因就是語義上純粹是表示“手持”,而沒有“移動”(如“擰”、“擐”)、“使用”(如“用”、“使”)的義項,加上“將”字結構在粵語使用中的弱勢性①,使得它未能如官話的“把”那樣兼有“讓”、“使”等超出“處置”范圍的用法。
三、用法探析
借鑒“把”字句的研究成果來比較粵語中的“將”字結構可以更好地了解它的用法。
因為“把”字句式能產(chǎn)性高,說起來順溜,北方地區(qū)尤其是北京人很喜歡使用該句式②,而在廣州方言里,“處置句仍是處于整體上的弱勢,口語中不多見”③,所以官話中的“把”字句發(fā)展比粵語中的對應結構快,有了一些超出“處置”范圍的用法,因此二者用法既有相同也有差異。
1動詞
傅雨賢先生曾指出不表示動作活動意義的中性動詞、能愿動詞和趨向動詞、大部分不及物動詞、少數(shù)表示行為活動、視覺、聽覺或心理活動的及物動詞,因不能致果或致態(tài),不具有構成“把”字句的能力,不能構成“將”字結構④。如:
(1)把他爹病了。
(2)你常做一樣的飯,把人都吃夠了。
這些句子中的“把”不表處置,均不能轉變?yōu)榛浾Z中的“將”,如:
(3)(一1)*將但阿爸?、蜃?。
(4)(一2)*你成日煮一樣嘅宋,將人都食厭啦。
可見,在粵語中,因“將”字結構只能表“處置”,故謂語動詞后必帶受事賓語,“將”后不能接不及物動詞。
2動詞前后的連帶成分
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兩種結構中的動詞后帶補語,或動詞前有狀語,或狀語補語兼有,或單個動詞后有時體助詞“了”或“著”,如:
(5)a.一定要把敵人徹底消滅。
b.-定要將敵人徹底消滅。
(6)a他把工作辭了。
b.但將份工辭Ⅱ左。
(7)a他把書拿著。
b但將本書擰住。
3“把”前的附加成分
除了動詞前可帶狀語外,“把”和“將”前也可以帶上各種狀語:
(8)a學生立刻把書藏起來。
b學生即刻將本書收埋。
若“把”字句中有能愿動詞、否定副詞,一般放在“把”前而非主要動詞前,粵語中的“將”也有同樣規(guī)律,如:
(9)a.我能把事情辦好。
b我可以將件事做好。
但在表否定時,二者都有個別例外情況,如:
(lO)a.把人不當人。
b.將人唔當人。
這些情況多屬口語,是少數(shù)??偟内厔萑允前逊穸ǜ痹~放于介詞前。
4.口語特殊格式“把0給V了”“相“(瞧/看)把OV了”
這兩種句式在北方口語中非常常見,前者從語法結構上看是“把”字句和“給(被)”字句的重合,含有結果義。這種用法在粵語的“將”字結構中不存在,不能說成“*我將但俾賣Ⅱ左”,再如:
(ll)a把我高興的呀,就不用說!
b.*將我開心到啊,就唔使講啦!
(12)a.把她氣的!
b將但激到!
以上句子均沒有主語,介詞后而的賓語都可以理解為主要動詞所表示的動作的發(fā)出者,即0就是施事者。例句(11)的動詞“高興”沒有被動性,它們不能轉化為被動句。句中的o只能理解為施事者,沒有被處置的意思,所以表示主要動詞的發(fā)出者的主語S就不存在,S不能直接補充到句子里組成完整的“S把OV”結構。因此,主要動詞具有被動性且形式主語S能被補充是“將”字結構適用于這種“(瞧/看)把OV了”結構的必要條件??梢?,“將”字結構對句式的要求比“把”更為嚴格。
5.問句“S把o疑問代詞?”
這一格式是“把”字句的疑問形式,一般在“把”前需要加上能愿動詞,表示疑問或反問,如:
(13)a.他想把你怎么樣?
b.但想將你點???
以上兩個例句都表處置,強調(diào)S對0施加的動作和影響。對比粵方言中“將”的用法,發(fā)現(xiàn)“將”的疑問形式與之一致,以上例句可以轉換為粵語中的對等結構,它們與普通話中“把”字句的表達具有相同的語義和結構。
6.賓語有定性
賓語需具有確定性是普遍接受的看法,因為“把”字句的作用是表處置,即在于將某人或某事物怎么樣,所以其對象必須是確定的、明確的。“把”后的賓語可以是具體人名或人稱代詞,可以是有“這、那”限制的詞組,可以是有具體限定的詞組、有數(shù)量詞修飾的偏正詞組,可以是疑問代詞或遍指代詞,還可以是單個確定的名詞⑥。例如:
(14)他把小芳送人了。
(15)慧芳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我。
(16)慧芳還把一網(wǎng)袋蘋果塞給他……
(17)他把一切都忘了。
(18)他要把車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
這些用法都跟粵語中的“將”相同。但在單個名詞的前,可以加上相應的量詞組成“量詞+名詞”結構,不需要數(shù)詞的參與,如:
(19)(一18)但想將(部)車放低,但系唔知放系邊好。
(20)但將(件)衫除落嚟。他把衣服脫下來。
但是,在官話中單個個體量詞卻不能這樣跟單個名詞搭配,不能說成:
(21)(一19)*他要把輛車放下。
(22)*他把件衣服脫下來。
同時,根據(jù)李新魁先生的研究,粵語的“將”字結構在表示強調(diào)處置的時候,有用“但”復指的用法⑥,如:
(23)將上房里執(zhí)拾好但。把上房里頭收拾好。
(24)等下將個盒合埋,擠好但。等會兒把盒子合起來,把它放好。
四、語法功能探析
一般認為“把”字結構的語法功能有四:單獨成句,充當句子的成分,構成復雜謂語及構成緊縮復句⑦,而粵語中的“將”字結構亦然。
1.單獨成句
“把”和“將”字句式加上語調(diào)和停頓就能成為句子,如:
(25)a他把書看完了。
b但將本書睇完Ⅱ左。
2充當句子的某一成分
“把”和“將”字結構跟一般詞組一樣能夠作為句子的成分,如充當句子的主語、賓語、定語和補語。
“把”和“將”字結構充當主語時,謂語動詞一般表示判斷或評議。如:
(26)a把身子養(yǎng)好才是最重要的。
b.將身體養(yǎng)好先系最緊要嘅。
“把”和“將”字結構充當句子賓語時,謂語動詞一般是表示視覺、心理活動、判斷或允許之類的動詞,如:
(27)a.我們打算把書拿回來。
b我地打算將啪書擐返黎。
把”和“將”字結構充當定語,修飾其后的名詞,也可以當句子的補語,如:
(28)a他沒有把錢還給我的意思。
b但無將啪錢還俾我嘅意思。
3構成復雜謂語
“把”和“將”字結構都可以構成復雜謂語,如連謂式、兼語式。例如:
(29)a.他把車拉到電影院門外等曹先生。
b但將車拉到電影院門口等曹先生。
4構成緊縮復句
“把”和“將”字結構在語法功能方而還能構成緊縮復句,包含復句關系。如:
(30)a你想把小芳送給誰就送給誰呀?
b你想將小芳送俾邊個就邊個啊?
綜上所述,表處置的介詞“把”與“將”都是從動詞演變而來的,在語言發(fā)展過程中,“把”作為介詞的語義范圍被擴大,而粵語的“將”仍固守表處置的語法意義。在用法上,粵語的“將”字結構后一般要跟及物動詞,動詞后帶補語,動詞前有狀語或狀語補語兼有,或單個動詞后有時體助詞“Ⅱ左”(了)、“住”(著);“(睇下)將OV了”結構要求主要動詞具有被動性,形式主語S能被補充;“將”前可以帶上各種狀語;能愿動詞、否定副詞,一般放在“將”前而不放在主要動詞前;表示疑問或反問,在“把”前需要加上能愿動詞;賓語要具有確定性,在單個名詞賓語的前而,可以加上相應的量詞組成“量詞+名詞”結構,不需要加數(shù)詞;“將”字結構的主語不能是受事者;粵語的“將”字結構在表示強調(diào)處置的時候,有用“但”復指的用法。在語法功能上,“把”和“將”字結構具有相同的功能:單獨成句,充當句子的成分,構成復雜謂語,構成緊縮復句。
注釋:
①③楊敬宇.清末粵方言語法及其發(fā)展研究[M]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105.
②④⑤⑦傅雨賢語法·方言探微[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2.
⑥李新魁,等廣州方言研究[M]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571-572.
參考文獻:
[1]胡文澤也談“把”字句的語法意義[J]語言研究,2005(2).
[2]黃皇宗.廣州話教程[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89
[3]李英哲.漢語歷時共時語法論集[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1.
[4]陸儉明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5]齊滬揚漲誼生,陳昌來現(xiàn)代漢語虛詞研究綜述[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6]宋王柱現(xiàn)代漢語語法十講[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