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官西
目前肺結核病仍是常見病、多發(fā)病,有關肺結核X線表現的各類分析較多,但對老年人肺結核的分析尚不多見,本文對我院近年來收集的資料完整,經臨床、X線檢查、痰結核菌檢查證實的100例老年人肺結核進行回顧性總結分析,以不斷總結經驗,進一步提高對本病的診斷治療水平。
一、老年人肺結核表現多不典型,無癥狀者高達26%,與青壯年患者比較有以下特點:
1老年肺結核男多于女,男性為女性的4~8倍。
2癥狀不典型,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所以結核病中毒癥狀不明顯。起病隱襲,全身癥狀表現為主,呼吸道癥狀輕微,如常表現為貧血,消瘦,食欲減退,嗜睡等,發(fā)熱、盜汗癥狀出現幾率顯著低于中青年患者。少數患者則以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為首發(fā)癥狀,或以低蛋白血癥,低鈉低鉀血癥表現為主。極易誤診。
3慢性纖維空洞型和血行播散型肺結核患病人數明顯增多。
4病變范圍廣泛,空洞型者多。有報道老年肺結核X線表現中,空洞者占53%。
5排菌病人多。
6病程長,難治、復治病例多,老年人肺結核多由青年期患病遷延而來,或青年時期已治療,老年時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復發(fā),病程長,治療難度大。
7并發(fā)癥與合并癥多,老年人肺結核86.6%有并發(fā)病,主要為糖尿病、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壓病等。
8治療效果差。臨床實踐證明,合理應用抗結核藥物治療,幾乎可將全部初治痰菌陽性肺結核患者徹底治愈。由于老年患者的組織修復能力下降,再加上合并癥較多,抗結核藥物的治療效果顯著較成年人為差,特別是復治患者的效果更差。
9復發(fā)率高。由于老年人抵抗力弱,再加上合并癥多、營養(yǎng)不良等因素的影響,使老年肺結核容易復發(fā)。復發(fā)誘因以呼吸系統(tǒng)感染為主。預防呼吸道感染對防止結核病的復發(fā)有重要意義。
10病死率高。據報道老年肺結核的病死率為8.1%,高于全部結核患者病死率5.1%。病程長于10年者病死率達31.5%。死亡原因除結核惡化外,以感染性休克和呼吸衰竭為常見原因。
盡管肺結核的主要診斷手段為X線檢查,但必須結合病史和臨床表現,痰細菌學檢查以及一些必要的特殊檢查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堅持以病原學診斷及病理學診斷為主才能得出正確的診斷。如高度懷疑肺結核,但又未獲得確切依據的可行抗結核藥物試驗治療以明確診斷。
二、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 本組100例中,男61例,女39例;年齡58~81歲,平均66歲。
2 臨床癥狀 主要發(fā)熱有45例,其中高熱25例,持續(xù)低熱20例;主要為咳嗽有20例,咳痰80例,其中咳膿痰30例,咳血或痰中帶血50例;消瘦乏力80例,盜汗48例,合并慢支等肺部病變者25例,有繼往肺結核病史者40例,無明顯癥狀通過老年人體檢發(fā)現者15例。
3 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升高38例,血沉快75例,痰結核菌陽性55例。
4 X線表現特點
(1)病變部位特點 位于右肺65例,左肺35例,位于上中肺65例,位于下肺35例 。位于雙下肺的比例最 低,位于上中肺的比例明顯高于下肺野。
(2)病變形態(tài)特點
(3)團塊狀影30例,病變范圍1~5cm左右,大多呈棉絮狀實變塊影,密度較均勻,邊緣較清晰,其中可見不規(guī)則小透光區(qū),順支氣管走向,附近多有散在小顆粒狀病灶。多位于下肺野。
(4) 云霧狀影34例,病灶多散在分布于鎖骨上、下區(qū),病灶0.5~1.5cm大小,密度不均勻邊緣不清,有時伴有條索狀影與肺門相通。
(5)伴有厚壁空洞25例,空洞中等大小,內無積液,內壁不平,有時見條塊影突入腔內呈“山島征”,周圍邊緣模糊,與近病灶相連。肺下區(qū)的結核,易融合形成多發(fā)空洞,大多屬于纖維空洞型肺結核,具有垂柳狀或繩狀征象。
(6)結核球9例,直徑為1~3.5cm,無分葉,密度偏高均勻,邊緣較清晰,其中2例內有小空洞,周圍多有衛(wèi)星病灶及纖維條影相連。
(7) 伴有慢支、胸膜增厚粘連或胸腔積液15例。
(8) 老年人粟粒型肺結核表現極不典型、粟粒點狀影少,且分布不均,有時只在中內帶區(qū)出現小粟粒狀影。
三、 治療
老年結核的治療與其他年齡組基本相同,仍應遵循“早期、聯(lián)合、適量、規(guī)律、全程”這5條原則,但鑒于老年人體質差并發(fā)癥多,消化功能弱,肝腎功能減退等因素。用藥劑量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筆者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老年人劑量參照青壯年正常劑量的三分之二為宜。
可選用的抗結核藥物有:異煙肼(INH)300mg/d,利福平(RFP)450~600mg/d,乙胺丁醇(EMB)750mg/d,均可清晨一次頓服。初治輕型病例可選用異煙肼(INH) 利福平(RFP),但該兩藥聯(lián)用可增加對肝臟的毒性反應,既往有肝功異常者可選用異煙肼(INH) 乙胺丁醇(EMB)。重癥結核病例開始時可3藥合用,以強化治療,2個月后改用2藥合用,療程至少要9個月。鏈霉素因腎毒性和對聽神經有損害,老年患者應慎用,一般限用于嚴重病例,劑量減為0.5~0.75g/d。常規(guī)加服維生素B6 (吡哆醇)以預防異煙肼引起的末梢神經炎。老年結核復治病例多,因而耐藥病例也多,凡是復治病例,治療前必須作藥物敏感試驗,在藥物敏感試驗未匯報之前,可依據以往用藥史,先采用預定化療方案治療。初始強化治療階段一般應3藥或4藥聯(lián)用,如異煙肼(INH) 利福平(RFP) 乙胺丁醇(EMB)或加吡嗪酰胺(PZA),這樣至少可以包括兩種結核菌敏感藥物,直至藥敏試驗報告結果后再酌情調整。
老年人堅持正規(guī)用藥率低,依從性差,不能嚴格遵守醫(yī)囑治療,并經常錯誤用藥,間斷用藥,未滿療程中斷用藥,如此不規(guī)律的自服藥治療,常導致治療效果差或治療失敗,需對治療嚴格管理。最好采用住院治療或門診加強監(jiān)督化療,實施直視下短程化療(DOTS),是治愈老年肺結核的重要保障。
四、治療觀察 經抗癆治療后,多數病例病變縮小,密度減低,逐漸吸收。少數合并癥嚴重,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出現反復和轉化,以演變?yōu)榻Y核球、纖維斑塊、條索狀影等病 變?yōu)橹鳌?/p>
為了及早發(fā)現藥物副作用,調整化學治療方案,對所有接受抗結核化療的老年患者應定期檢查肝功能(轉氨酶和膽紅素)、血肌酐、尿素氮、血常規(guī)和血小板計數。若轉氨酶升高達正常值上限的3~5倍或出現厭食、惡心、嘔吐癥狀,應停用或減量異煙肼和利福平。待癥狀和酶學指標恢復正常后,再以較低劑量分別給予,2~3周內逐漸恢復常用劑量,若仍不能忍受其中某種藥物,應予更換或改變治療方案,如將利福平改為利福噴汀。服用乙胺丁醇者應定期進行眼科檢查,以便早期發(fā)現視神經炎和視野改變,若劑量不超過15mg/kg,發(fā)生率較低。
需要重視患者的支持治療,病情嚴重者在加強化療的同時,可適當應用激素以減輕中毒癥狀,改善食欲和全身狀況?;A病如糖尿病、心力衰竭等應積極治療。免疫功能低下者,應加用增強免疫的藥物?;煙o效,有手術適應證者,考慮手術治療。繼發(fā)肺部感染時可加用抗菌藥物。應保證患者充分的營養(yǎng),適當的休息,避免過勞、煩躁、憂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及適當的濕度和溫度,合并低氧血癥者給予氧療。
五、預后
非耐藥結核菌感染及早期診治多可痊愈。胸膜結核未治療者,25%在2年內發(fā)生肺或肺外結核。結核性腦膜炎有昏迷者病死率可達30%。下列情況預后也較差:肺結核并發(fā)肺纖維化、肺心病,心包結核患者年齡大、心包液發(fā)展快、心肌損害重,腸結核并發(fā)腸梗阻、腸穿孔,肝脾結核確診晚、黃疸或結核性肝膿腫向胸、腹腔穿破者等。
盡管肺結核的主要診斷手段為X線檢查,但必須結合病史和臨床表現,痰細菌學檢查以及一些必要的特殊檢查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必要時行胸部CT,堅持以病原學診斷及病理學診斷為主才能得出正確的診斷。如高度懷疑肺結核,但又未獲得確切依據的可行抗結核藥物試驗治療以明確診斷。
參考文獻:
(1)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內科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技術指導組.第四次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8年2月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