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其坤
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 重慶 401120
摘要:本文以重慶軌道交通五號線園博中心站~丹鶴站區(qū)間暗挖隧道穿越回填土段為例,詳細介紹了隧道施工中采取的一系列符合實際有效的措施,克服了地面沉降、隧道不均勻變形、暴雨季節(jié)大量涌水等諸多問題,順利攻克了暗挖隧道穿越富水、高填土段的施工難題,確保了隧道按期貫通。
關鍵詞:地鐵隧道;暗挖穿越;富水地層;高填方地層;不穩(wěn)定地層
一、工程概況
重慶軌道交通五號線土建5101標工程,里程為DK7+800~DK11+010.446,線路全長3210.446m。工程包含2站3區(qū)間。其中園博中心站~丹鶴站區(qū)間(以下簡稱園~丹區(qū)間)從園博中心站大里程端起始,下穿重慶力帆停車場后向西南方向前行,依次下穿重慶力帆乘用車項目KD新廠房、儲油庫、重慶力帆污水處理站后,再繼續(xù)向西南行進進入丹鶴站。園~丹區(qū)間為單洞單線隧道,右線隧道長1152.784m,左線隧道長1158.044m。隧道拱頂埋深15.3~22.8m,均采用暗挖法施工。區(qū)間右線YDK8+431.211~YDK8+760.000、左線ZDK8+430.991~888.000段隧道位于回填層;其中區(qū)間右線YDK8+464.5~714.956、左線ZDK8+468.5~706.737段隧道底部位于回填層。其余段隧道上部為回填層,下部為砂質泥巖。區(qū)間總平面布置見圖1,穿越回填土段地質縱剖面見圖2。
圖1 園~丹區(qū)間總平面圖
圖2 區(qū)間穿越回填土段地質縱剖面圖
二、施工風險分析
根據前期勘察回填土段,原為荒蕪谷地,后來在快速的城市建設中被廢棄的建筑渣土填滿。填土層平均厚度40多米,最深處達到60多米,土質多由大塊孤石、粘性土夾砂、泥巖塊石以及混凝土、磚塊等生活垃圾。當初該地方還未納入規(guī)劃范圍,填土是以拋填的方式進行。大小石頭、磚頭、泥土、混凝土廢渣和生活垃圾等交混在一起,地質疏松、不均勻,承重能力差?;靥钔量障洞?,透水性強,水含量豐富。回填土層為最近3~10年形成的,不同渣質之間在不斷的相互作用,雖然前期進行過碾壓夯實,但并不能保證其穩(wěn)定性。
同時回填段原為低洼谷地,巨大的V字形山谷形成天然的積水池,同時回填土空隙大,透水性強,水含量豐富。在其中進行隧道開挖就像是在“懸浮”土層中施工一樣,上下左右都沒有穩(wěn)固的可附著力的地方,稍有不慎就會發(fā)生下沉或偏移。同時隧道底部是十幾米厚的松軟回填土層,隧道本身巨大的重量使隧道就像在水里漂浮一樣,一旦通車,在列車的重力和震動沖擊作用下,隧道很容易下沉,出現不均勻沉降,而出現隧道開裂的險情。
三、沉降誘因分析
在施工期間為保持人工填土段地表建筑的穩(wěn)定性與道路的正常運行,對路面沉降提出要求嚴格。在施工準備階段,對隧道施工期間可能引起地層沉降的原因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
1、土體特性的影響
園~丹區(qū)間隧道拱頂埋深15.3~22.8m,上覆土體全部為人工填土,主要為砂巖和碎屑巖,分析認為隧道開挖擾動后,易引起開挖周邊土體松弛變形,出現潛在的坍滑區(qū)。
2、道路通行車輛荷載的作用
隧道施工期間上部道路按原標準通行,車輛密集。由于隧道埋深淺,必須考慮車輛荷載作用,特別是重型車輛高速通過時引起的震動較大,施工時應充分考慮。
3、地下水作用
由于回填地層空隙率大,地層富水后在水作用下第地層形成擠密效應,加劇不同渣質之間相互作用,降低地層穩(wěn)定性。同時在隧道開挖過程中,會形成水土流失,更加劇了地層沉降。
4、地層應力的釋放
由地層的收斂約束特性可知,隨地層位移的增大,上覆地層施加到隧道結構上的荷載將減小。最佳支護概念就是在允許地層產生穩(wěn)定位移的條件下,使支護結構所受的力最小。淺埋暗挖隧道,為保證地表的變形得到控制,原則上不允許地表出現超越規(guī)定值的下沉而換取最佳支護條件。而且,本工程土體為人工填土,是具有潛在坍滑面的地層。隨地表下沉、地層應力的釋放,坍滑面會逐次產生,伴隨著地表大范圍下沉,沉降槽寬度及下沉量均較大??梢?,采取有效的支護措施,控制地層應力釋放度是解決下沉及范圍的關鍵。
四、總體施工方案
控制開挖過程中產生沉降的關鍵是保持開挖工作面的穩(wěn)定,選擇合適的施工方法非常重要。園~丹區(qū)間回填段采用環(huán)形預留核心土法進行機械開挖,分步進行支護。其余斷面均采用全斷面法進行水壓爆破施工。同時為了保證施工過程中及地鐵開通運營后,區(qū)間結構穩(wěn)定。項目借鑒在不穩(wěn)定地層上搭高架橋的做法,為隧道打上樁基。通過樁基密集地立足下方穩(wěn)定巖層,穩(wěn)穩(wěn)得托住隧道,減輕下方回填土層的承重,使隧道在松散的地基上站住了腳。同時樁基能夠保證隧道建成后下方地下水的正常循環(huán),從而消除了地下水積壓導致隧道上浮的風險。
五、施工工藝方法
(一)技術參數
區(qū)間隧道采用曲墻+仰拱的五心圓馬蹄形斷面,隧道開挖尺寸為7m×6.87m,襯砌均為復合式襯砌。區(qū)間分A型、B型、C型、D型、E型五種斷面襯砌形式。區(qū)間斷面設計參數見表1。區(qū)間右線YDK8+431.211~760.000、左線ZDK8+430.991~888.000段隧道位于回填層;其中區(qū)間右線YDK8+464.5~714.956、左線ZDK8+468.5~706.737段隧道底部位于回填層。區(qū)間右線YDK8+431.211~760.000、左線ZDK8+430.991~888.000段隧道位于回填層;其中區(qū)間右線YDK8+464.5~714.956、左線ZDK8+468.5~706.737段隧道底部位于回填層,隧道底部設置?400鉆孔灌注樁,樁底嵌巖深度1.5m,單軸抗壓強度達10.6MPa;每斷面橫向設置4根樁,樁縱向間距1.2m。其余段隧道上部為回填層,下部為砂質泥巖。區(qū)間為單洞單線隧道,回填段采用環(huán)形預留核心土進行開挖,其余斷面均采用全斷面法進行開挖。
表1 園~丹區(qū)間斷面支護參數表
支護
類型 開挖方式 支護 二次襯砌
超前支護 噴射混凝土及鋼筋網 錨桿 鋼拱架
A型襯砌斷面 全斷面、環(huán)形預留核心土(回填段) 拱部180°范圍內兩排φ42超前小導管,第一排L=4.5m@0.4m×2.4m(外插角10°),第一排L=3.5m@0.4m×2.4m(外插角60°) C25混凝土27cm厚Φ8-@200×200mm鋼筋網,雙層 φ22藥卷錨桿L=3.5m環(huán)縱向間距1m×0.6m Ⅰ20b型鋼拱架0.6m/榀 C40,P12鋼筋混凝土,仰拱80cm,拱墻60cm
B型襯砌斷面 全斷面 拱部180°范圍內兩排φ42超前小導管,第一排L=4.5m@0.4m×2m(外插角10°),第一排L=3.5m@0.4m×2m(外插角60°) C25混凝土27cm厚Φ8-@200×200mm鋼筋網,雙層 φ22藥卷錨桿L=3.5m環(huán)縱向間距1m×0.5m Ⅰ20b型鋼拱架0.5m/榀 C40,P12鋼筋混凝土,仰拱60cm,拱墻60cm
C型襯砌斷面 全斷面 拱部120°范圍內φ42超前小導管,L=4.5m@0.4m×3.0m(外插角5°) C25混凝土25cm厚Φ8-@200×200mm鋼筋網,雙層 φ22藥卷錨桿L=3m環(huán)縱向間距1m×0.5m Ⅰ18型鋼拱架0.5m/榀 50cm厚C40,P12鋼筋混凝土
D型襯砌斷 全斷面 ─ C25混凝土23cm厚Φ8-@200×200mm鋼筋網,雙層 φ22藥卷錨桿L=2.5m環(huán)縱向間距1m×1m Ⅰ16型鋼拱架1m/榀 35cm厚C40,P12鋼筋混凝土
E型襯砌斷 全斷面 ─ C25混凝土26cm厚Φ8-@200×200mm鋼筋網,雙層 φ22藥卷錨桿L=3m環(huán)縱向間距1m×0.75m Ⅰ18型鋼拱架0.75m/榀 45cm厚C40,P12鋼筋混凝土
(二)超前地質預報
在隧道開挖前應利用超前地質預報手段,探明開挖面前方圍巖特性、軟弱地層段、構造等情況等,根據得出的結果,信息反饋,為正確的選擇施工方法、優(yōu)化支護、采取特殊措施等提供依據,指導施工。
本工程綜合利用工程地質法與超前水平勘探進行超前地質預報工作。采用洞內地質素描,每10米對左側洞壁、右側洞壁、洞頂及掌子面各拍攝一張數碼相片。淺埋段采用多孔水平鉆探、多孔CT(按6孔),鉆孔長度30m;深埋段每50米單孔水平鉆探一孔,單孔長度10米;孔內數碼成像。
(二)洞身開挖
回填段采用環(huán)形預留核心土法進行機械開挖,其余斷面均采用全斷面法進行水壓爆破施工。上臺階必須采用人工開挖,每循環(huán)開挖進尺不大于1榀鋼架。邊墻開挖進尺不大于2榀。仰拱開挖前必須完成鋼架鎖腳錨桿(管),每循環(huán)開挖進尺不大于3m。初期支護封閉成環(huán)位置距上臺階掌子面距離不大于35m。下臺階施工兩側應錯開一循環(huán)。采用挖機扒碴排險,裝載機裝碴,自卸汽車運至指定棄碴點。環(huán)形預留核心土開挖見圖3。
圖3 環(huán)形預留核心土開挖示意圖
(三)初期支護
為控制地層應力的釋放,隧道施工特別重視支護工作,嚴格遵循“管超前、嚴注漿、強支護、塊封閉、勤量測”的技術要求進行施工。隧道A、B、C型斷面均設置超前小導管,超前小導管采用?42熱軋無縫鋼管加工制成,壁厚4mm;隧道采用工字鋼鋼架,工字鋼型號有20b、18、16,拱架接頭處設置鎖腳錨桿;隧道錨桿型式為Φ22砂漿錨桿,采用YT-28型風鉆鉆孔,高壓風槍清孔;大跨隧道初支鋪設雙層鋼筋網片,單洞單線隧道鋪設單層鋼筋網片,網片規(guī)格HRB300φ8@200×200mm;噴射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5,初期噴射厚度23cm~35cm。各斷面具體設計參數詳見表1。
(四)墊層施工
在隧道底部設置墊層能夠承受并傳遞上部荷載,保護地基土防止擾動,減少沉降。本區(qū)間隧道底部設施C25墊層混凝土,A型斷面墊層厚度27cm,B、C型斷面墊層厚度20cm,D、E型斷面墊層厚度15cm。墊層緊隨開挖進行,為減少其與出碴運輸的干擾,采用橫向通道左右線轉換施工。測量放線,測量組根據設計現場標示出基底標高。人工進行撿底,清除軟土、泥漿及浮碴;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至澆注點,坍落度宜為12~14cm,。人工攤平,平板震搗器搗固,搗固密實后找平、收光。混凝土澆筑完成后12小時內進行灑水養(yǎng)護。
(五)鉆孔灌注樁
由于在隧道有限空間內進行樁基施工,結合現場實際采用“分段鉆孔,分段打樁”的方法。設備鉆桿由5m統(tǒng)一截短至2m,將鉆機底座截短以適應隧道最邊部50cm高的空間。工序上前方開挖后方鉆孔緊密結合,打孔嚴格過程控制,防止分段銜接過程中的塌空,為確保樁基質量。
隧道底設置?400鉆孔灌注樁,樁底嵌巖深度1.5m,同時此昵稱的天然濕度單軸抗壓強度達10.6MPa。每斷面橫向設置4根樁,樁縱向間距1.2m。樁基待墊層施工強度達到70%后緊隨進行施工,每循環(huán)施工兩排共8根樁。定位放樣,路面墊層;埋設護筒,護筒直徑較樁徑大10cm,壁厚6mm,長1.5~3m,護筒頂高出墊層不少于0.3m,護筒中心與樁中心偏差不得大于20mm。鉆孔灌注樁設計見圖4。
圖4 鉆孔灌注樁設計圖
樁基采用小型旋挖鉆機LQ-11進行鉆孔,機械尺寸為5.65m×2.42m*3.3m,滿足現場施工要求。根據配備的導向裝置檢查控制鉆孔的垂直度,以確保鉆孔垂直度保持在允許范圍內。成孔一次完成,中間不能間斷施工,成孔完畢至灌注混凝土的間隔時間不能大于24h。鉆進過程中若發(fā)生斜孔、彎孔、縮徑、塌孔或沿護筒周圍冒漿以及地面沉陷等情況,立即停止鉆進,采取措施處理。當鉆孔傾斜時,可往復掃孔修正,如糾正無效,在孔內回填粘土或風化巖塊至偏孔處上部0.5m,再重新鉆進;鉆進中如遇塌孔,立即停鉆,回填粘土,待孔壁穩(wěn)定后再鉆。鉆孔完成后分節(jié)吊裝鋼筋籠,及時進行水下樁基混凝土灌注。
(六)襯砌及回填注漿
為了有效控制區(qū)間隧道沉降,在初期支護及下部端承樁基完成后及時施作仰拱及拱墻襯砌,將隧道各受理體系連成整體。隧道襯砌采用9m液壓全斷面臺車施工。在襯砌前在拱頂設置φ42mm鋼管,對二襯背后進行回填注漿。襯砌背后根據地質雷達檢測情況和出水情況,選擇合理的注漿參數和注漿材料,對襯砌背后進行回填及壓漿堵水?;靥钭{應在襯砌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后進行,達到設計標準。以達到消除拱墻襯砌背后空洞,將隧道襯砌體系與周邊圍巖緊密聯系,達到共同作用的目的,有效控制地層沉降。
六、結論
項目通過精心策劃、精細化管理。過程中采用了孤石爆破、機械開挖、分段鉆樁、分段打樁等符合實際的工法,克服了地面沉降、隧道不均勻變形、暴雨季節(jié)大量涌水等諸多問題,順利攻克了隧道穿越富水、高填土段的施工難題,確保了隧道按期貫通。工程安全、質量、進度可控,創(chuàng)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以后城市地鐵隧道相似工程地質條件下施工,提供了成熟的經驗。
參考文獻:
[1]王夢恕,中國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術,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洪開榮,我國隧道及地下工程發(fā)展現狀與展望,隧道建設,2015.
[3]趙萬里,城市軟弱地層下隧道施工技術,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
[4]黃俊,富水軟弱地層地鐵隧道淺埋暗挖施工技術,巖土工程技術,2005.
[5]徐明星,軟弱地層淺埋隧道施工綜述,山西建筑,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