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迎春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對子宮癌患者術后心理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近2年來在該院接受手術的212例子宮癌患者,隨機分為兩個組各106例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患者作為對照組,接受綜合護理干預患者作為觀察組。結果 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SDS評分、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軀體功能、日常生活、社會功能、心理功能、精神狀態(tài)較對照組明顯改善(P<0.01),疼痛評分也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1),住院時間較對照組明顯減少(P<0.05)。結論 對子宮癌手術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明顯減輕了患者術后負面情緒,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 綜合護理干預;子宮癌;心理;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73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5)10(a)-0075-03
子宮癌是目前威脅女性健康的第三大惡性腫瘤,是導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婦科疾病[1]。手術是目前治療子宮癌的主要方式。由于子宮癌患者本身就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恐懼等各種心理問題,再加上手術的強烈應激,會給患者心理和生理功能帶來嚴重刺激,使患者心理問題明顯加重。因此對子宮癌手術患者來說,應重視圍術期患者心理狀況,采取必要護理措施,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該院對子宮癌圍術期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其應用效果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間到該院接受子宮癌根治術治療的212例子宮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經影像學技術、病理學診斷、細胞學診斷,確診為子宮癌;認知功能正常;排除肝腎功能不全、精神性疾病、語言溝通障礙者;按照患者不同的護理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106例,年齡25~70歲,平均(48.6±11.2)歲;病理分期:I期48例,Ⅱ期58例;對照組106例,年齡24~72歲,平均(49.1±12.0)歲;病理分期:I期42例,Ⅱ期64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統計處理未表現統計學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經子宮癌根治術治療時采取常規(guī)護理:術前對患者常規(guī)訪視,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常規(guī)備皮禁食,向患者講解手術具體情況及手術注意事項。術后密切注意患者體征變化,常規(guī)心電圖監(jiān)測,注意血壓、心率、呼吸、脈搏等變化,若出現異常情況,立即處理。
觀察組患者圍術期接受綜合護理干預。①術前訪視。術前及時到病房訪視,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常規(guī)備皮禁食,向患者講解手術具體情況及手術注意事項。及時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環(huán)境,講述手術方法、目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患者心理狀態(tài),根據患者文化程度及接受程度,耐心解答患者疑問,善于運用溝通技巧,緩解患者不良情緒。②營造溫馨、干凈、和諧的病房環(huán)境。患者在住進病房后,護理人員應及時向患者自我介紹,醫(yī)護人員及相關主治醫(yī)師要與患者溝通,同一病房盡量為同一病情患者,介紹各個病友相關資料,緩解他們之間的尷尬。病房內各物品要擺放整齊,危險物品遠離患者,病房墻上宣告欄張貼子宮癌相關知識海報,衛(wèi)生間內裝好扶手,防滑墊。每天對病房進行清潔,定時消毒隔離,窗臺擺放綠色植物,定時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清新。③心理護理。對患者予以心理護理干預時,護理人員應態(tài)度和藹可親,舉止大方,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溝通,關心、愛護患者,明確患者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及時幫助患者解決。鼓勵患者表達自身感受,耐心傾聽,掌握患者心理狀態(tài),積極與患者溝通和交談,幫助患者克服恐懼、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并由成功案例患者現身說法,介紹手術情況、方法及注意事項,以此協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與勇氣。④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性觀念,給予患者足夠的家庭支持和社會支持。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時,向患者講解正確的性觀念,介紹機體生理結構,糾正患者及家屬的錯誤認知及行為,消除患者術后性生活的困擾。同時要做好患者和親戚朋友的思想工作,勸導患者家屬多于患者溝通交談,并與醫(yī)護人員配合,穩(wěn)定患者情緒,促進患者恢復。尤其是對已婚女性的丈夫,應加強患者丈夫的開導,讓丈夫能給予患者足夠的情感支持,表達對妻子的愛意關懷,消除患者不良情緒。給予患者足夠的家庭支持和社會支持,使患者能夠認知到自身價值,喚起患者對生命價值的重視。⑤生活護理。術后針對患者日常生活習慣、病情恢復情況,幫助患者糾正日常生活不良習慣。根據患者飲食習慣,幫助患者制定均衡化、多樣化飲食方案,確保飲食清淡、營養(yǎng)豐富、高蛋白,術后初期流質飲食過渡到半流質食物。術后指導患者床上功能鍛煉,如床上大小便,避免發(fā)生便秘。術后注意加強患者衛(wèi)生工作,勤換床單、衣服,注意切口情況,保證切口周圍皮膚的清潔干燥,及時更換敷料,以免切口感染。患者長期臥床時,注意保持床單的整潔、干燥,幫助患者翻身,勤擦拭患處皮膚,對壓紅部位不要按摩,鋪氣墊床,以免引起壓瘡。術后叮囑患者按時作息,不要熬夜,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睡前情緒不要太過于波動,不要看電視,病房內光線柔和,減少光刺激。⑥疼痛護理。疼痛是子宮癌根治術后患者常見并發(fā)癥,手術創(chuàng)傷、術后疤痕部位等情況均會使患者產生疼痛感,術后通過認知干預、情緒轉移法幫助患者減輕疼痛感。對劇烈疼痛患者采取藥物鎮(zhèn)痛。盡量口服鎮(zhèn)痛藥物,按時按量規(guī)律給藥,階段選擇用藥,以此消除患者術后疼痛。
1.3 評價指標
對患者負面情緒進行評估時,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SAS分數超過50分則表示患者存在焦慮、SDS分數超過42分則表示患者存抑郁情緒,分數越高,患者負面情緒越嚴重[2]。
采用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包括軀體功能、日常生活、社會功能、心理功能、精神狀態(tài)五個維度,每個維度以百分制計算,分數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高[3]。
運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對患者術后疼痛進行評價,0分:無痛;1-3分:輕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分數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4]。統計兩組患者住院時間。
1.4 統計方法
本次研究的數據在處理時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并應用t檢驗,當P<0.05時,表示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變化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SAS評分、SD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護理后SAS評分、SDS評分較護理前明顯降低,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軀體功能、日常生活、社會功能、心理功能、精神狀態(tài)較對照組明顯改善,差異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2.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疼痛程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前SF評分(4.8±0.7)分,護理后(3.6±0.7)分;對照組護理前SF評分(4.6±0.8)分,護理后(3.1±0.8)分;兩組護理前SF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前后及兩組護理后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2.4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住院時間(13.4±2.5)d,對照組住院時間(14.5±2.7)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子宮癌是婦科常見威脅女性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的惡心腫瘤,給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子宮癌患者在接受子宮癌根治術治療時,患者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颊咴诘弥∏楹?,對身體健康、家庭的擔心,就會出現恐慌、焦慮、抑郁等情緒,在實施子宮癌根治術時,患者需要切除子宮,術后存在閉經、內分泌失調等癥狀;同時患者對子宮癌手術的認知不夠,對疾病治療缺乏信心;術后生理功能結構的改變及疾病治療的經濟負擔都會加重患者負面情緒,使患者出現焦慮、不安、恐懼等心理。而患者不良情緒的產生,心理負擔的加重,都會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情緒的敏感會影響家庭和諧,導致生活質量的顯著降低。因此對子宮癌術后患者,不僅要重視緩解患者疾病癥狀,也要重視緩解患者生理和心理癥狀。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SDS評分都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1),提示重視患者圍術期不良情緒的出現,將患者心理護理貫穿于整個治療過程,通過一定的心理疏導干預,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因而綜合護理干預對子宮癌患者術后心理改善效果良好。
生活質量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國的機能動力和主觀感受,包含了一個人的生物運動和社會心理,可反映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質量。綜合護理干預是針對患者具體情況采取的針對性、全面性、規(guī)范性的護理措施,針對患者心理問題、日常生活問題、睡眠情況等各方面內容均考慮其中,并采用有效的護理措施,滿足患者需求,消除患者不良情緒。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可促進患者大腦皮層神經系統機制的恢復,改變神經內分泌系統,調動機體免疫機制,促進患者身心健康全面恢復[5]。通過綜合護理干預的運用,明顯改善了患者負面情緒,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使患者生理和心理維持在一個較為健康的狀態(tài)中。因此對子宮癌術后患者采取必要的護理措施,掌握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采取必要疏導干預,以此緩解患者術后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6]。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后軀體功能、日常生活、社會功能、心理功能、精神狀態(tài)都較對照組有顯著改善(P<0.01),說明對子宮癌術后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大幅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有利于配合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促進患者康復,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改善[7]。
疼痛是子宮癌術后常見癥狀,在對疼痛患者予以護理時,需明確癌痛的原因和機理,然后通過合理方法緩解患者疼痛。腫瘤屬于實質性組織,會對內臟、神經造成壓迫,導致感覺、運動異常,致疼痛發(fā)生。患者接受手術治療時,手術本身屬于應激源,切口疼痛及手術疤痕也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疼痛。疼痛會影響患者術后恢復,會給患者帶來心理波動,致負面情緒出現。護理人員需重視患者術后疼痛,對輕度疼痛患者,盡量轉移患者注意力,通過精神、心理干預,緩解患者術后疼痛。對劇烈疼痛患者,可采取相應的藥物輔助鎮(zhèn)痛。本研究中兩組護理前后疼痛評分及組間護理后評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提示綜合護理干預對減輕患者疼痛感效果更好。
本研究中,觀察組住院時間較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觀察組術后恢復情況更好。這或是因為觀察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有效改善了不良情緒,對治療配合度更好,更有利于治療;同時患者疼痛感覺輕了,也有利于患者軀體功能、日常生活、社會功能、心理功能及精神狀態(tài)等的提高,患者恢復得更好更快。
綜上所述,對子宮癌患者術后采取綜合護理干預,重視患者圍術期各種問題,采取全面的護理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減輕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患者能盡快康復,具有較高的臨床應價值。
[參考文獻]
[1] 伍嬌嬌,馮定慶,凌斌.宮頸癌預后相關分子標志物的研究進展[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9(24):3961-3963.
[2] 楊靜誼.心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化療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3,34(16):2460-2461.
[3] 原少清,楊帶芹,李平東,等.肺癌圍手術期術后患者五態(tài)性格特征-生活質量調查及其相關性分析[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30(4):450-452.
[4] 龔清安,李熳.直腸癌患者術后疼痛程度與血清補體C3、C4水平的相關性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4,43(23):3008-3010
[5] 劉麗.心理干預對宮頸癌患者圍手術期情緒及相關免疫指標影響的研究[D].長春中醫(yī)藥大學,2011.4.
[6] 王亞娥.認知行為干預對宮頸癌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1):23-24.
[7] 劉春紅.心理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患者圍手術期的臨床影響[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4(z2):226-227.
(收稿日期:201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