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貴玉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095-01
小學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打基礎的一項綜合工程。三年級是學生習作的起步階段。但目前的小學起步階段的習作教學依然存在著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頑疾。怎樣幫助三年級學生突破習作瓶頸, 讓他們順利起步,輕松愉快地邁入習作之門呢?筆者認為可以借鑒美國作文教學的經驗,進行嘗試和探索。
一、小學習作起步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學生方面
1.畏難心理。第二學段是學生習作的初始階段。新課標要求學生從三年級開始習作。在三年級學生心目中,往往把習作看得很神秘,還沒開始學,就已經產生了畏懼心理。而有的教師常以一些常規(guī)的作文輔導法開始習作教學,如審題 、定中心、選材、組材等,常常弄得小學生束手無策。
2.缺乏真實性。為了讓剛開始學習寫作的學生的作文寫生動,教師經常搬來一大堆范文讓學生仿套,這種做法往往使三年級學生初學習作便產生誤解,誤認為習作就是生搬硬套,隨意編造,這與新課標要求的“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相違背,也對以后的習作教學造成不良影響。
(二)教師方面
1.教學形式僵化。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習作教學內容毫無新意,不是命題作文就是半命題,常見的題目如《難忘的一個人》、《印象深刻的一件事》等,缺乏趣味,沒有創(chuàng)新,學生對此不感興趣。學生的思維空間和自主空間受到束縛,長此以往,導致學生的習作缺乏思考力和想像力,更缺乏創(chuàng)造力。
2.要求隨意拔高。在寫作時,教師常常規(guī)定字數(shù),限定時間。一般情況下,教師都會要求學生當堂完成習作。時間緊,任務重,缺乏生活經驗與體驗的學生大多采取“閉門造車”的方法,隨意拼湊。
3.思想內容要求過高。由于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向重視道德教育的影響,教師總是過高地看重習作內容的思想性。在習作實踐中,思想性強的文章容易得高分,因此“撿錢包、扶盲人”等現(xiàn)象屢見不鮮,“我叫紅領巾” 、“我是少先隊員”等口號層出不窮,成了“千人一面”的作文,習作失去了個性。
(三)教材方面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依據(jù)和憑借?,F(xiàn)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習作這塊在培養(yǎng)各年級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體現(xiàn)上,沒有清晰而明確的訓練序列,缺少統(tǒng)籌安排,只是簡單地以“語文園地”的形式出現(xiàn)。教師因缺乏整體有序的習作教學意識,因此習作教學缺乏系統(tǒng)性,帶有很大的隨意性。
二、借鑒美國作文教學經驗談方法
由于中西方社會、歷史、文化背景不同,借鑒美國小學作文教學經驗、美國學生的寫作方法,對改變我們小學習作教學的現(xiàn)狀有利,對促進我們新課程習作教學改革有一定的作用。
1.培養(yǎng)興趣,降低要求。
美國的作文教學非常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例如讓孩子學習寫一篇記敘文,題目內容自己定。美國老師采取了“游戲”的方法,讓孩子們邊畫邊玩邊寫東西。步驟如下:一:飾圖、圖解;二:花園大門;三:“開頭點睛”;四:“捉對”提意見;五:上電腦輸入文章;六:老師提問題,學生修改;七:完活。 孩子們認為這樣的寫作過程很有意思,邊畫邊寫,每個人都寫了很多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有了興趣,就能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敢于表達樂于言說。在習作的起步階段,教師應盡量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學寫,在輕松愉悅中結合自己的獨特體驗,就容易培養(yǎng)起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有了寫作的興趣,學生就容易觸發(fā)思維,產生積極的表達欲望。
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習作的興趣,降低寫作難度——不限內容和形式,不作命題規(guī)定,打破寫作時間和字數(shù)的限制,給他們延長創(chuàng)作時間,引導生活實踐,讓學生能夠“不拘形式地自由表達”。這樣才能讓處于起步階段的三年級學生感到無拘無束,感到有興趣寫,有東西可寫,就會消除習作的恐懼心理。
2. 鼓勵想象,豐富內容。
豐富的想象力是寫好習作的源泉。教師在習作教學中要注意為學生創(chuàng)設激發(fā)想象的情境,引發(fā)他們的想象思維,使學生的思維在想象中活躍和豐富。例如三年級的習作教學編寫童話故事,符合兒童天真好奇、喜愛幻想的天性,可以使他們興致勃勃,產生許多奇妙的聯(lián)想。教師還應及時告訴他們:習作并不可怕,只要大家平時認真觀察,展開豐富的想象,那么每人都能寫出好習作來。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是生活的再現(xiàn)。傳統(tǒng)習作教學對學生的思維束縛太多,教師應改革習作教學方式,豐富習作教學內容,從小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觀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例如從觀察生活中的小動物(自己飼養(yǎng)的貓、狗、鳥、金魚等)、小植物(如花草生長、種子發(fā)芽等)、天氣變化開始,再到家庭生活條件的變化及城市的環(huán)境變遷等等,逐步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事情、現(xiàn)象,同學之間通過相互交流想法,分析原因,習作的內容就不斷地豐富。
3.注重實用,提倡開放。
美國的作文課關注人生,關注命運,關注學生未來的發(fā)展,美國的作文課與社會、生活是溝通的,追求真實和實用。同樣的作文題《我的父親》,中國學生常常隨意編寫,而美國學生通過去采訪父親、母親、祖父、乃至伯伯、叔叔、鄰居和同事,可以寫出一篇生動而深刻的調查報告或紀實文學。
美國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開放性值得我們借鑒。教師應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思考、準備的余地,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多角度地看待身邊的一切事物,注重實用,提倡開放,拓寬習作教學資源,開放習作訓練的路徑,讓學生學會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人生觀和價值觀。
4.引導思考,積極評價。
語文課外學習資源是取之不盡的。從三年級習作起步開始,教師就要讓孩子們知道,生活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他們學習的課堂,讓學生超越課堂、超越年齡去思考人生和社會,教師要把孩子的眼光從校內引向校外,引導孩子學會思考生命,思考人生,思考社會,引導他們多留意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中的熱點話題,如交通問題、環(huán)保問題、民生問題等等,不僅關注現(xiàn)實,還關注未來,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幫助學生拓寬知識視野和社會視野。借鑒美國的作文方法,告訴孩子們怎樣去思考問題,教給孩子們尋找答案的方法,如查參考書、利用圖書館、電腦查詢、走訪調查等多種收集和整理信息資料的方法,還要積極肯定孩子們的努力,贊許孩子們自己的思考結論,保護和激勵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欲望和嘗試。
作為教師,應當十分尊重孩子們辛勤的寫作成果。三年級的孩子,雖然他們的文筆較稚嫩,內容較簡單,但“言為心聲”,只要是言之有理,有事實依據(jù)的,就應當?shù)玫嚼蠋煶浞值恼J可。根據(jù)小學生喜歡表揚的心理特點,教師在習作評改的環(huán)節(jié)(學生自評、互評的環(huán)節(jié))應采用積極的評價。積極的、多元的評價應貫穿在習作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
總而言之,三年級學生初學習作,教師應懷寬容之心,降低要求,積極鼓勵,增強學生的習作興趣和信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借鑒美國的作文方法,教師尋找貼近學生實際、適合三年級學生的習作起步教學的有效途徑,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地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現(xiàn)實,從習作中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思考力。這是一項重要而有挑戰(zhàn)性的教學任務,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去探索、實踐、創(chuàng)新,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引導學生順利地走上習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