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
教學是以教學資源為中介,師生、生生交互影響的特殊的人際交往過程。課堂是動態(tài)的,資源也是動態(tài)的。所以,合理使用動態(tài)生成資源成了新課程倡導的一個重要教學理念。動態(tài)生成資源是指課堂教學活動中所蘊含的、有利于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能對課堂教學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具有一定課程意義的氛圍、環(huán)境、信息和機會。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積極開發(fā)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是英語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其中也包括師生或生生在課堂中情感交流形式的動態(tài)資源。教師應具有一雙慧眼,善于捕捉學生“對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應”(即情感),有效開發(fā)并合理利用情感資源,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案例一】
在一節(jié)口語交際課上,我讓學生用want to 說一句話。學生們說出了很多答案:“I want to make a nice kite, because I like flying kites.”“I want to be Bushs pen friend.”“I want to get to the moon.”輪到王靜文時,她說:“I want to buy some fruits.”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便接著問:“Why?”她回答道:“Because my grandma hasnt had any fruits for a long time.”我心頭一酸,這個父親早逝,母親改嫁,跟著奶奶過日子的小姑娘不僅成績優(yōu)異,而且十分懂事。我說了一句“You are a good girl.”便請她坐下。下課后,我的腦海里一直縈繞著這件事,覺得應該為善良的她做點什么。于是放學前,我布置了一道家庭作業(yè):明天的英語課要開一個水果party,如果家里有水果就帶一個來參加。第二天,大多數(shù)學生都帶來了水果,課上我?guī)е⒆觽冮_展了“水果叫賣行”、“水果舞伴”等活動,主要讓學生運用學過的句子介紹各種水果的顏色、形狀和味道,來“推銷(to sell)”或“邀請舞伴(to invite partners)”。孩子們興趣極濃,搜腸刮肚地去集詞成句,課堂氣氛達到了最佳狀態(tài)。最后一個項目是“贈送(to give as a present)”活動。我?guī)ь^把自己的幾個水果贈送給了王靜文,不少學生也心照不宣地把水果送給了她。很快,她面前的水果堆成了一座小山。這個善解人意、性格開朗的女孩連聲說“Thank you.”欣然接受了。所有的一切都顯得那么自然和諧。
【評一評】
學生在課堂上的發(fā)言有時也能成為教學資源,尤其是一些不經意的肺腑之言。如果教師能做到“言者無意,聽者有心”,加以適當挖掘,充分利用這瞬間的靈感,定可“點石成金”。如上例中,教師的有意之舉,既促成了一堂精彩的英語課,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心、細心,為創(chuàng)立團結友愛、其樂融融的班風添上了優(yōu)美的一筆。
【案例二】
在講授完牛津小學英語6B Unit 3 Asking the way后,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道根據(jù)情景設計對話的作業(yè):你在家門口和伙伴游戲時,來了一個陌生人,問你去***小學的路怎么走,根據(jù)你的回答組織對話。在第二天收上來的作業(yè)中,許奇新的對話設計讓我很生氣,面對陌生人的詢問:“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 Primary School, please? ”他只以一句“Sorry, I dont know.”便結束了對話。這個學生平時表現(xiàn)比較特別,天資不錯,成績也不差,但感覺他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勁來,上課也無精打采,怕讀怕寫。這么小的年齡,對人對事漠不關心,太可怕了。我決定給他來針“強心劑”。上課時,我把那組簡單對話用投影儀展示出來,當然點名是許奇新的作業(yè)。我的問題是:“Should we give the answer”?于是出現(xiàn)了這樣的一段對話:
S1:No, we shouldnt tell a lie.
S2:Perhaps what he thinks of is only playing.
S3:If he doesnt know, let it go. But he is a primary student indeed, Im sure he knows the way.
S4:He is lazy, I think.
T:We dont like the boy with this attitude. We must not be this kind of person.
最后,我宣布讓大家對昨天的家庭作業(yè)進行修改或加工,再一次收上來時,許奇新的作業(yè)已經面目一新了。
【評一評】
上述的做法不僅讓學生更好地對待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還滲透了道德教育。任何一門學科都不能以單純傳授知識為目的,還應兼顧情感、道德等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當然教師要有寬容之心,對待小學生更應注意委婉、耐心,善于將錯誤轉換為有效的教學資源,促進學生正確思想情感的生成,真正實現(xiàn)教書育人的目的。
【案例三】
教完牛津小學英語6B Unit 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后,我也讓學生們說說他們的“weekend”。思考片刻后,學生爭著說出自己的“plan”,幾乎是以打球、釣魚、逛書店、走親訪友、打電腦游戲為主。只有許清的回答是“Im going to do some housework.”我一聽,立刻接著說:“Thats great!”然后問其他同學:“What about this plan—doing some housework?”大家齊聲“Good idea.”我便趁機布置了周末家庭作業(yè)讓學生體會父母的辛苦,周一匯報交流。星期一的英語課上學生們展開了熱烈的交流。
S1:On Sunday morning, I went to the market with my mother and we cooked meals together. I got to know meals dont come easily. Mum is great.
S2:I washed so much clothes for the first time. I was so tired.
【評一評】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是一個開放的、有生命力的課堂,要求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搭建自由交流的平臺。上述的對話安排,是讓學生以親身體驗為基礎,在實踐中進行口語交流。
【結束語】
人類所學的任何一種知識都不應該是冰冷無感的客觀事物或一成不變的結構,尤其面對天真可愛的小學生,他們學到的應該是熱情的、有個性的文化知識,培養(yǎng)孩子們的情商與智商同等重要。小學英語自身的豐富性使得課堂中能生成多種資源。作為英語教師要用敏銳的教學機智去發(fā)現(xiàn)、捕捉,然后在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正確引導,適度拓展,創(chuàng)設一個個情感豐富、靈活和諧的學習空間。這樣,我們的英語課堂才能不斷“生成”美麗的風景,永遠“洋溢真情”。
【作者單位:南京市江寧區(qū)上元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