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0-0066-02
作文是語文學習的重頭戲,它往往決定著語文成績的好壞。因此作文指導教學也就顯得異常重要了。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每個語文教師最關注的話題。下面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一點粗淺的體會,也希望能給作文教學注入新的理念,讓學生把寫作當成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在快樂的情感體驗中,完成培養(yǎng)學生表情達意能力的目標。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力求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同時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方面的積累素材,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fā)?!庇纱丝梢?,中學作文教學有著兩個明確的目標,一是培養(yǎng)學生兩種能力(既表達能力、思考能力),二是培養(yǎng)一種態(tài)度(即生活態(tài)度)。在作文中,往往是不會選題、不會集材、不會謀篇、不會措詞、缺乏思想等。面對著這種情況,許多有志于語文教學改革的教師都在千方百計地尋找適合學生的作文教學方法,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在教材中加深生活感悟
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從閱讀課文中搜集寫作資源,應成為語文教師能力素質的題中之義。閱讀教學緊密結合寫作訓練,注重體驗和感悟,7-9年級學段目標特點之一便是強化主觀感受,要求閱讀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要求寫作方面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在教學中讀寫結合,使學生更能由閱讀聯(lián)系自己,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來,例如在以人生與生命為專題的第一單元教學中,教學《在山的那一邊》讓學生寫一寫“我”爬上山頂卻沒有看到大海時的心理感受,或者寫一寫“我”終于見到大海時的情景,從而體驗失敗與成功。在教學《童趣》時,引導學生打開童年記憶大門,將童年時期看到、觀察到、感悟到的生命現(xiàn)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諸如蜘蛛結網、螞蟻搬家等一一寫出來,讓學生敬畏生命,領悟到生命的短暫而美好。
二、技巧指導
(一)注重細節(jié)描寫,細心觀察,細微之處見真情,細節(jié)往往最能打動人,我想作文要寫的有情感必定要把握好其中的細節(jié)比如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的刻畫也可以是環(huán)境的烘托,甚至可以小到一絲絲的白發(fā)都可以描繪。為了讓學生學會細節(jié)描寫,在學了朱自清的《背影》之后,我讓學生寫了一篇關于細節(jié)描寫的文章,孩子們寫的雖然還有模仿的痕跡,但是其中也不乏好的作品。有人專門描繪了人物的眼神,有人還突出了外婆的腳步。用她為了不打擾我學習故意放輕腳步來體現(xiàn)老人對我的愛……寫的很成功,學生的觀察力也特細致。
(二)培養(yǎng)學生善用修辭
關于修辭我們常用的無非是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對比等,尤其是前三種最常用。比喻、擬人能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排比能使語言讀起來更有氣勢。比如:為了寫一個人的皮膚嬌嫩,可以用像剝了皮的煮雞蛋來形容,是不是要比直接的寫“他的皮膚嫩白嫩白的”更形象些。但運用的修辭一定要恰當,并不是越多越好,太多了會顯得華而不實。
(三)學會套用。有人之所以能三篇文章走遍天下,就是因為大部分的問題都是相通的。比如:《難忘的一天》《第一次干……》還有很多,舉不勝舉。其實都是一樣的,完全可以套用。套用除了套用主題之外還可以套用形式。作文的結構是鳳頭、豬肚、豹尾。因此開頭與結尾特別重要。套用切記單純的模仿,尤其忌諱教師在學生寫作之前,先念一篇游戲作文,再讓學生去仿寫,這樣就大錯而特錯了,我曾試驗過,他們寫的作文幾乎都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幾乎與作文選上的一樣,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是知識模仿的高手,而不是作文的高手。有了這個感受之后我就改變了方法,不再念了,而是鼓勵學生自己試著去說,人多力量大,把好的點子積累下來一塊分享。
(四)注重片段訓練。這就是我經常給學生說的“小大結合”,我們把片段作文稱之為小作文。既然是小作文,可以不限字數(shù)。一兩百也罷,一句話也罷,只要經常寫,并且學會運用到大作文當中。久而久之,作文水平就會有很大的提高,大部分教師都堅持讓學生寫日記,這也是一種很好的習慣。
(五)注重修改。一篇好的作文就要反復不斷的去修改,在改中才能發(fā)現(xiàn)不足的地方,在改中才能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三、在積極實踐中抒發(fā)真情
除了在寫作技巧上指導學生以外,再就是通過大量的閱讀,如:南宋大詩人陸游在《冬夜讀書示子聿》中說:“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边@后兩句詩就很好地道出了實踐在學習中的重要性。通過閱讀獲得的語言感悟、思想啟迪、文章技法;通過觀察獲得的素材和感想,美得感受、情的共鳴、理的啟迪以及課堂上學到的方法,都需要通過具體的文字寫作才能被自己所掌握,從而加深體會,所以要經常地進行作文寫作。
教師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并把它隨時記錄在生活隨記本上,有什么就寫什么,發(fā)生什么就記錄什么,有什么感悟就記下什么。比如:記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自我生活等,作好讀書筆記。
總之,學生蘊藏著極大地寫作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思維潛力,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創(chuàng)造,發(fā)展空間,啟動創(chuàng)新思維,準確發(fā)表獨特見解,促進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形成由“愛寫作文”到“寫好作文”良性循環(huán),從而提高作文效率和質量,全面實現(xiàn)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