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劉玉英,馮書平
(河北省吳橋縣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內科,河北 滄州 061800)
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
張 靜,劉玉英,馮書平
(河北省吳橋縣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內科,河北滄州061800)
目的 觀察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9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颊?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采用胺碘酮治療,對照組采用利多卡因治療,并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結果 經治療,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6.6%,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出現(xiàn)甲狀腺功能低下2例,惡心、嘔吐癥狀3例,對照組出現(xiàn)嚴重竇性心動過緩4例,嘔吐、暈眩、驚厥等癥狀5例。經停藥及相關搶救治療后,兩組患者癥狀均已緩解并消失。結論 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療效顯著,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應用。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胺碘酮;療效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普遍出現(xiàn)的癥狀,心律失常會引發(fā)心率減緩、房室傳導受阻、心排血量降低、血氧供應不足,進而引發(fā)心肌梗死面積進一步加劇,嚴重時危及患者生命。針對心肌梗死患者,迅速恢復正常心律極其重要,為提高患者療效,降低藥物毒性反應,我院對胺碘酮的療效進行長期研究,并將其與利多卡因進行比較,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颊?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相關檢查,包括心電圖、心臟彩超、心肌酶及心肌檢查等,結果表明患者均符合臨床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診斷標準。其中男44例,女16例,年齡38~75歲,平均年齡(55±2.3)歲,心律失常類型:室性早搏28例,室性心動過速22例,室撲室顫1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心律失常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入選患者無胺碘酮和利多卡因禁忌證,同時也不存在甲狀腺功能異常和肝腎功能異常癥狀。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治療,靜脈注射,按體重1 mg/kg(一般為50 mg)作為首次負荷量,時間為10 min,期間觀察并記錄患者心率、血壓等指標變化。如10 min后,患者癥狀未發(fā)生顯著改善,則按首次標準為患者繼續(xù)靜脈注射一次,需注意的是,最大劑量不超過300 mg/h;待患者心律好轉后,繼續(xù)以1~4 mg/min滴速維持;時間為48~72 h[1]。
觀察組采用胺碘酮治療,將胺碘酮150 mg加入25%葡萄糖液20 mL中,靜脈推注(按3 mg/kg計算),觀察患者心律變化情況,如未得到有效控制,則15 min后繼續(xù)按相同劑量繼續(xù)靜脈推注,24 h內最多4次[2]。心律控制后繼續(xù)以1 mg/min的滴速維持,6 h后藥量減為0.5 mg/min,期間記錄患者的臨床癥狀、血壓、心率、心律和心功能變化,密切觀察個體反應,依據(jù)實際情況調整劑量或停藥。
1.3觀察指標
治療過程中,需詳細記錄所有患者的不良反應,具體包括甲狀腺功能低下、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及頭暈、目眩、驚厥等神經癥狀,并觀察兩組患者的療效。
1.4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經治療,如果室性早搏發(fā)生率較治療前減少>90%,短陣室速和成對室早完全消失;有效:經治療,如成對室早的發(fā)生率較治療前減少>80%,室性早搏發(fā)生率較治療前減少>60%;無效:經治療,依然出現(xiàn)短陣室速或成對室早,且室性早搏發(fā)生率較治療前減少<40%[3]??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6.6%,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2.2不良反應
觀察組出現(xiàn)甲狀腺功能低下2例,惡心、嘔吐癥狀3例;對照組出現(xiàn)嚴重竇性心動過緩4例,嘔吐、暈眩、驚厥等癥狀5例。經停藥及相關搶救治療后,兩組患者癥狀均已緩解并逐漸消失。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xù)性缺血和缺氧所引發(fā)的心肌壞死,臨床上最常見的表現(xiàn)為心絞痛加重、發(fā)作次數(shù)增加、發(fā)作時間延長,進而引發(fā)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如不及時進行搶救與治療,患者心肌梗死面積將進一步加劇,心功能急劇惡化,最終導致患者死亡。
治療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常用藥物為利多卡因,該藥在臨床使用上已有50年之久(始于1963年),對急性心肌梗死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及室性震顫具有一定療效,但由于該藥作用時間短,且進入身體后因血藥濃度不同會出現(xiàn)陣痛、嗜睡、驚厥、血壓下降、室性心動過速等不良反應,所以療效不是很理想[4]。胺碘酮屬Ⅲ類抗心律失常藥,適用于心肌梗死后并發(fā)的各類心律失常癥狀,也可用于經利多卡因治療無效的室性心動過速患者。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原理表現(xiàn)為:胺碘酮具有較輕度非競爭性α及β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能有效緩解動脈壓力及外周血管內阻力,提高冠狀動脈血液輸出量,保持心排量正常[5]。但由于該藥半衰期較長,對于長期用藥患者應嚴格把握好用藥劑量和療程,同時經常復查心電圖。
本次研究表明,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颊?,胺碘酮的療效顯著優(yōu)于利多卡因,總有效率分別為86.6%和7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對照組出現(xiàn)不良物反應9例,觀察組出現(xiàn)不良反應5例,說明胺碘酮治療心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療效較好,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1] 李巧春,李巧華,肖景剛.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2,24:155,164.
[2] 馮 靜.胺碘酮治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焖傩托穆墒С5呐R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13:136-138.
[3] 畢立雄.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臨床分析[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4,12:1706-1707.
[4] 戶生信,李軍龍.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32例[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0,08:1059-1060.
[5] 王 莉.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16:121-122.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542.22
B
ISSN.2095-6681.2015.020.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