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屏
我經(jīng)過長期的研究和實踐,我對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做了很多嘗試,摸索出了一套提高初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較為有效的方法。
一、用心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我每上一篇新課文,都要根據(jù)課文特點,用不同的形式(美文齊讀,其他文章默讀),讓學生用心讀一遍課文,讓學生用筆畫出疑難字、詞、句及初讀印象最深的、精彩的句子等,讀出對課文的第一感覺;接下來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說什么都行,只要是從課文中生發(fā)出來的。比如學習《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有學生說:“這是一篇警醒我們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文章,我是從羅布泊消逝的慘狀讀出來的,真讓人痛心?!庇袑W生說:“這既像一篇說明文,又像一篇抒情散文,我還說不清?!蔽壹皶r肯定:“你的感覺很好,關(guān)于這個問題,我想大家會聯(lián)想到八年級上冊吳冠中的《橋之美》,隨著對課文理解的深入,我們會清楚本類文章的特點?!薄辛藢W生對課文這樣的了解,我會再次定位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后的教學就更有針對性了。因為用心讀了,大家都有話說,發(fā)言非常積極踴躍,課堂氣氛也非常活躍。學生的思維激活了,大家都想展示自己的精彩。
二、速讀課文,讀出作者的寫作思路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這篇文章寫了什么,在上一環(huán)節(jié)已基本弄清;是怎么寫的,這是我進一步重點引導的問題。為此,在速讀前我提出了如下問題:“請大家思考,羅布泊過去什么樣?現(xiàn)在什么樣?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同樣的悲劇提到的還有哪些?邊讀邊畫出相關(guān)詞句,三分鐘時間?!眴栴}具體,不是隨便說就能得到肯定的,從這個角度說,有一定難度。因此大家都認真閱讀,細心勾畫,準備著下一輪的精彩展示。三分鐘后,一位同學迫不及待地舉手說:“我在10—13自然段讀出了羅布泊消逝的原因:1.塔里木河人為改道;2.盲目濫用水?!蔽乙源藶榍腥朦c,追問:“原因介紹完之后,作者又寫了什么?”另一同學站起來說:“介紹了羅布泊現(xiàn)狀的荒涼,文章最后還提到了青海湖、月牙泉的悲劇?!弊x完后,同學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引出說明對象羅布泊?!钡酱宋恼碌乃悸肪头浅G逦耍阂稣f明對象——古今對比——消逝原因——現(xiàn)今荒涼景象——悲劇還在繼續(xù),強烈呼吁人們正視現(xiàn)實,提高環(huán)保意識。這同我們以前學的哪篇課文相類似?有的說《大自然的語言》,有的說《奇妙的克隆》,還有的說《生物入侵者》……它們都用了邏輯順序,屬事理說明文。
三、大聲讀精彩句、段,讀出自己的理解
經(jīng)過前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定的感知,這一環(huán)節(jié)對他們來說,沒有難度,差別只是語言的準確性、理解的深淺度。這也正是我指導學生如何賞析語言、引導學生思維的機會。對此我依次讓同學們交流自己對精彩句、段的理解。我對同學們的發(fā)言給予充分肯定,同時重在指出他們在賞析中存在的問題。一位同學說:“我認為‘這出悲劇的制造者又是人!很有警醒意味?!薄安诲e,擊中了要害,能再具體一點嗎?”我說。他的臉有點紅了,同學們七嘴八舌說了很多,我請他坐下。另一位同學說:“‘又字表達了人制造悲劇之多以及作者對悲劇制造者——人的極為不滿,也透出了悲劇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句末的感嘆號強調(diào)了強烈的譴責意味。大家點頭、會心地微笑,忙著在書上做著筆記。又有同學說:“‘羅布泊像座仙湖運用了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其美好、明靜的特點?!蓖瑢W們的精彩還在繼續(xù)。此時我被大家的投入和激情感染,動情地說:“同學們,咱們是在賞析說明文嗎?文章有說明,更有描寫、議論、抒情;既有知識性,又有形象性、抒情性;既是一篇說明文,又是一篇抒情散文,確切地說是一篇報告文學,同吳冠中的《橋之美》有異曲同工之妙吧!”這樣就水到渠成地解開了困擾同學們的文體問題。在同學們理解的基礎(chǔ)上,生生、師生交流碰出了智慧的火花,一切都在自然形成。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加深,知識在明晰,困惑在解開,閱讀的能力也不斷提高。
四、齊讀課文,整理知識,學以致用
到此,學生對課文有了較深的理解,齊讀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整理了前面三個環(huán)節(jié)的知識,形成了文章的知識體系,又使學生在心領(lǐng)神會地理解、朗讀中享受學習的快樂。讀完課文后,我提出了一個問題:“本文給了我們哪些啟發(fā)?”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說:“我們要保護環(huán)境?!薄拔覀円裱匀灰?guī)律?!薄拔覀円?jié)約用水?!薄按蠹艺劦枚己芎?,不過我想提醒大家,不是‘我們怎么樣,應該是‘我怎么樣,這才是有意義的?!易龊昧?,‘我們自然就做好了。前面大家談的是課文內(nèi)容給我們的啟示,而寫作上給我們的啟示呢?文章思路清晰,運用了邏輯順序;表達方式既有說明,又有描寫、議論、抒情,融準確性、形象性、抒情性于一體,我們應熟讀課文,加深領(lǐng)悟,在寫作中加以借鑒?!?/p>
要讀懂一篇文章就要弄清四個問題:一、寫了什么;二、怎么寫的;三、怎么寫得這么好;四、學以致用。我用“四步教學法”來實施:用心讀感知內(nèi)容——速讀理清思路——精讀理解精彩句、段——齊讀學以致用。由簡到難,由粗到細,由整體到局部,由課內(nèi)到課外,由學到用,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每個階段的問題具體而不設檻,學生輕輕松松能學進去,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也保證了學生同文本交流、學生同學生交流、老師同學生交流的有效性。課堂抓住基本,思路清晰,任務明確,前后勾連,自然梳理知識。文體不同、特點不同,給學生構(gòu)建相應的知識體系;文章不同、側(cè)重點不同,給學生獨特的知識感悟。讓學生對于不同類型的課文有規(guī)律可循、有方法可依,同中求異,領(lǐng)悟每篇文章獨特的魅力。即使遇到一篇較難理解的文章,總能根據(jù)所學,找到自己理解的切入點,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一一解決問題,讀懂文章。更主要的是讓學生由苦學變成樂學,使學生在課堂上感覺輕松,輕松就心生喜悅,在輕松喜悅中,自在地學得了相應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