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煥
一、背景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過于強勢,學生的學習處于被動地位,是當前一個突出的現(xiàn)象。要改變這一現(xiàn)象,教師就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更多地考慮他們是怎么學習的,讓語文教學走向生本。我們應該在教學中不斷挖掘和利用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巧妙地開展課堂教學,賦予課堂以生命和活力,讓語文課堂因生活而精彩。
《快樂評研》是根據(jù)人教版教材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內(nèi)容進行的復習整理,主要目的是鞏固本單元生字和詞語,強化雙基,培養(yǎng)學生積累與收集整理的能力。
二、情景描述及簡析
片段一:
“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結束了第一單元的語文學習,相信你們一定有所收獲,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復習、整理、快樂評研!首先,先來做個熱身運動(摘笑臉)!”
“你們的表現(xiàn)真棒,讓我們輕松一下,來為果實添綠葉吧!”
(學生為詞語選擇合適的拼音綠葉。)
此環(huán)節(jié),學生爭先恐后地舉起小手想來參與,參與程度比較高,興趣也很濃。
[字詞是低年級教學的重中之重,字詞的知識基礎打扎實了,對于學生正確運用詞語寫作是非常關鍵的。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從讀生字、語添綠葉、同音不同字、形近字等幾個方面來檢測學生對本單元生詞的掌握情況。]
片段二:
“在我們的生字寶寶中,有這樣一群小伙伴,它們一個字會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讀音,我們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
學生一起回答“多音字”。
“下面四人小組討論小研究的第二題,看哪個小組收集的多音字最多!”
(小組合作并交流展示。)
小組展示中一學生說:“我和大家分享‘單這個字,這個字一個讀音是dān——單元,還有一個讀音是chán——單于,單于是古代匈奴的君主。”
一學生舉手:“我想和你們交流,這個字還有一個讀音念shàn,這個字作為姓氏的時候就是這個讀音,而且我發(fā)現(xiàn)有些漢字在變成姓氏的時候讀音就會變。陳老師,是這樣嗎?”
我肯定地答道:“韋洪靜是個很善于思考的同學,他的說法是對的?!?/p>
[多音字一直是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尤其是在讀文中學生很容易將多音字的讀音混淆。一些常見的易分辨的多音字學生很容易記憶,但是有些多音字只在聲調(diào)上的輕微變化意思就大不相同,這時就需要學生認真聽、仔細看。讓學生整理本單元多音字,不僅是對多音字的積累,也能鍛煉他們對多音字的辨識能力。小組合作交流更能夠使學生們學到一些自己不知道的多音字,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
片段三:
“你們就像一群機靈的小精靈,相信你們在學習過程中會被課文中優(yōu)美的句子所陶醉,請看小研究最后一題,誰愿意和大家分享?”
一學生回答:“我喜歡這句‘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我喜歡這句的原因是,它把小草比作了春天的眉毛,寫出了春天里小草的變化,使春天更美了。我還仿寫了一句:地圖上有一只大公雞,那是中國吧!”
“你的回答真精彩,你一定是一個善于思考、善于積累的好孩子。”
[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創(chuàng)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引導學生感悟學習內(nèi)容。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努力體現(xiàn)“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教學思想,把學生的自讀感悟放在了第一位,把教師的引導調(diào)控放在了第二位,使教學展現(xiàn)一個“先學后教、先讀后導、先練后訓、先放后扶”的過程。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自由、自主、自信地自讀感悟,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目的的體現(xiàn)者、活動的操控者、過程的探究者、結果的反思者。]
三、分析與反思
傳統(tǒng)課堂的模式是老師教,學生學的“師本”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較弱,以致學生的潛力難以發(fā)揮,學生對學習的內(nèi)容難于投入,興趣自然減退,學習效率下降?!皫煴尽闭n堂實際上是為教師方便教而設計的教育體系,但由于教師與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和意志不同,所以很多時候教師無法被學生所接受。而“生本”課堂最主要是注重教學的交付,教師盡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把可以托付的教學托付給學生。
下面我就從三方面來談談:如何從“師本”課堂走向“生本”課堂?
1.課堂預設,走向生本
在這堂課上我的所有教學設計以游戲為主,以前置性作業(yè)為輔。而這些設計的目的只是作為一個引子或是例子,更多的時間是讓學生根據(jù)我所設計的例子自己去對單元進行復習整理,幫助學生從中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2.質疑問難,走向生本
豐滿的課堂,應該是一個不回避質疑的地方。在質疑中達成“視野的融合”,才能顯現(xiàn)充滿思維張力的課堂。這樣的質疑,來自于學生,回歸于學生,是學生對文本知識感受的自然流露。
3.拓展提升,走向生本
生本提倡學生“大閱讀,大積累”。如何閱讀才是真正的閱讀?如何積累才是正確的積累?這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有一定困難的,而對于教師來說,這是在指導學生閱讀中必須重點輔導的內(nèi)容,這樣才能使學生的閱讀真正落到實處。于是,在前置性作業(yè)的最后拓展時,我以本單元的課文為例,讓學生將他們最喜歡的句子摘抄下來,并說明喜歡這句話的原因。學生在展示中表現(xiàn)得非常精彩,不僅說出了他們喜歡的原因,還將自己體會到的感情融入其中,讀出了句子的美感。
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學會了以后在讀課外書籍時應該如何讀、如何積累等能促進閱讀更有效的好方法。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大閱讀、大積累可以起到一個提升作用。寫作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相信經(jīng)過不斷地積累,學生的寫作定能發(fā)生質的飛越。
我深深感受到“生本”教育所賦予課堂的那種活力,正是這種活力使得學生更好學,更自信、更充滿想象力,使得“生本”課堂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