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艷
安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12級教育碩士
影響初中生英語學習的情感因素及對策
劉海艷
安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12級教育碩士
英語學習不僅是學習語言知識和技能的認知過程,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情感的過程,認知和情感是兩個相互作用的因素,因此,成功的英語教學要做到兩者兼顧。本文將從分析初中生學習心理出發(fā),從影響他們英語學習的動機、自信和焦慮三大情感因素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
情感因素;英語學習;初中生;
在新版《英語課程標準》中,進一步明確英語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屬性,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在教學建議中也提到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愉快的教學氛圍。
1.初中生學習心理特點分析。
初中階段是學生迅速成長的一個時期,在心理上對事物的認知漸漸由混沌走向清晰。這是學生學習語言的一個最佳時期,而情感因素對學生學習品質(zhì)的養(yǎng)成將會起重要作用。中學生的第一大心理特點是好奇心強、善于形象思維,但是初中階段學生對英語沒有正確認識,容易三分鐘熱度;二是模仿力強,此階段是學習英語的黃金時間,但他們自制力差,學習熱情難以持久;三是玩兒心強,一開始覺得新奇好玩兒,隨著學習任務越來越多,有些學生干脆放棄。因此初中生需要不斷體驗成功英語學習的快樂,發(fā)現(xiàn)其中的樂趣并擁有持久的學習動力。
2.影響初中生英語學習的情感因素。
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對英語的情感體驗主要是來自于教師的語言,所以教師在平常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對英語的積極情感體驗,那么影響學生的情感因素有哪些呢?Krashen(1982)認為“情感過濾是外語學習中存在個人差異的主要原因,影響外語學習的速度和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動機、自信心、焦慮”。
首先,中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既有來自家長期盼、教師要求等外部動機,同時也有來自自身對新事物的好奇,對知識的渴望的內(nèi)部動機。英語課堂中相當多的不成功英語學習者,究其原因都是缺乏英語學習的動機。當學習者有了學好英語的動機時,就會產(chǎn)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學習活動就會由“讓我學”變成“我想學”(劉娟,2007)。好的學習結(jié)果又會引起更強烈的成就動機。
其次,自信心在英語學習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發(fā)現(xiàn)生活中自信心較強的學生總是對自己抱著肯定的態(tài)度,他們總是帶著飽滿的情緒,能在公眾場合自然大方地用英語與人打交道,而不自信的學生因犯了語言錯誤而沉默不語,自尊心極度受挫。自信的人堅信犯錯沒什么可笑的,只有從嘗試失敗中一步步走向成功。他們在進行結(jié)果歸因時,更強調(diào)把失敗歸于不穩(wěn)定的可控制的因素,如自身的努力程度;然而自信心不足的學生卻常認為是自己沒有英語學習的天賦。
最后,語言學習焦慮表現(xiàn)為在陌生或是特殊的語言環(huán)境時,一方面學生內(nèi)心希望自己表現(xiàn)完美,能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肯定;另一方面學生由于擔心自己的語言知識不足,表情不自然,語言不夠流利,發(fā)音不準等,容易產(chǎn)生緊張和不自信等消極的感情因素。教師要關注這類學生的情感體驗,要多鼓勵他們開口說英語,幫助他們克服消極的情感,讓學生認識到犯錯誤的過程同時也是嘗試并不斷進步的過程。
3.培養(yǎng)初中生積極英語情感教學策略。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教學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積極情感。針對上文中影響中學生英語學習的情感因素及問題表現(xiàn),筆者提出以下幾個方面教學中對策:
第一,教師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以激發(fā)學生學好英語的強烈內(nèi)部動機。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而傳統(tǒng)的單純說教已不能很有效地發(fā)揮作用,新時代教師只有做到在教學中主動滿足學生合理的需要,才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的內(nèi)部學習動機。教師要多與學生交流,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站在學生的立場,從學生的角度設計問題答案。也只有學生真正信任教師,他們才會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教師,教師也才可得到真實的反饋信息,正確指導學生進行結(jié)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xù)努力學英語。
第二,課堂上教師應以鼓勵性教學評價為主,增強學生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初中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在英語學習中受到挫折,經(jīng)常需要教師的關心和支持。所以課堂上教師要多采用鼓勵性的措施,如在聽力課上,教師對于比較難的材料要先解釋或提示,免得學生太受挫。又如在進行口頭交際時,教師多用正面語言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說英語,讓他們體驗到說英語的成就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批改學生的作業(yè)時,多給學生一些鼓勵性的批注,安慰犯錯的學生,關注他們每一次微小的進步,激勵他們繼續(xù)努力。
第三,努力創(chuàng)造輕松的英語課堂氛圍,降低學生的焦慮情緒。學生對英語恐懼或討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導致課堂沉悶;又如教師常帶著負面情緒上課,表情嚴肅,沒有耐心;學生還害怕教師要求過高,學習負擔過重,經(jīng)常處于焦慮狀態(tài)等。首先,教師在進入教室后要有飽滿的情緒。當教師面帶微笑、腳步輕快,并且?guī)еH切的目光走入教室,學生會倍感親切溫暖,輕松、愉快,學生這堂課的學習效果定不會差。其次,教師語言及表情要豐富,并伴有適當?shù)纳眢w語言。特別是聽力課上,學生極度緊張、焦慮,這時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都會讓這些初中生感到放松。最后,教師要創(chuàng)造多元化的教學情境。如在講授比較乏味的材料時,教師可用動畫、錄像、實物等作輔助手段,提高學生興趣,消除學生不耐煩等焦慮情緒。
在初中階段學生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英語學習困惑,這就需要學生要有積極向上的情感,即強烈的學習動機和信心,坦然面對英語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為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應想方設法培養(yǎng)和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情感。在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積極有效的語言反饋,從情感角度優(yōu)化教學質(zhì)量,提高英語教學水平。
[1]何心勇.外語學習焦慮研究綜述[J].許昌學院學報,2012(3).
[2]劉娟.情感因素對英語學習的影響[J].外語研究考試,2007(9).
[3]邱瑞君.論情感因素在英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J].河北能源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