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 嘉
(衡陽師范學院 湖南 衡陽 421008)
蘇珊·朗格的“生命形式”觀及其對高師音樂理論教學的啟示
鄺 嘉
(衡陽師范學院 湖南 衡陽 421008)
“生命形式”觀是上個世紀著名美國美學家蘇珊·朗格美學理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她認為: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必須適合社會生活的土壤,符合社會生活的基本條件。本文論述了蘇珊·朗格的生命形式觀,并探討了“生命形式”理論對高師音樂理論教學的啟示。
蘇珊·朗格;“生命形式”觀;音樂教學;啟示
蘇珊·朗格是現代美國著名的美學家,也是西方美學史上的一位具有杰出成就的女性藝術家。作為符號美學的傳承者,她繼承和發(fā)展了卡西爾的符號學理論,認為藝術是人類情感符號的創(chuàng)造,并將符號學體系內容廣泛應用于各種藝術種類中,成為符號論美學的集大成者。本文運用蘇珊·朗格生命形式觀理論研究我國高師音樂理論教學的現狀,提出了高師音樂教學的幾點啟示。
蘇珊·朗格重要的美學理論就是生命形式觀。她認為要成為一件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不僅僅要符合生命形式的最基本條件,而且應具備生命形式的特征。
(一)生命與形式互為一體。“生命形式”理論中包括“生命”和“形式”兩個范疇。朗格認為,形式的作用是作為符號表達人類的情感。只要是表現力強的藝術形式,必須是符號性的,因為它的任何元素都有可能在傳遞和表達創(chuàng)作主體所要表達的內容。“它不僅僅是當代生活、政治、道德態(tài)度的記錄,它是情感在人類生命的升騰、成長、實現命運和面對厄運的有機的、個人的圖式中的巨大展示”[1]。藝術在反映和記錄生活的同時,還有能夠折射人類的情感,并將情感投射在作品中。從中我們可以發(fā)現,這種“生命形式”觀,在繼承前人思想的同時,也會創(chuàng)新自身的符號學美學的理論觀點。這種觀點整合前人的理論,將“生命形式”這一理論系統(tǒng)化,值得我們去探討和深思。
(二)推動藝術創(chuàng)造的發(fā)展。符號形式是一種生命形式,是人類生命和情感的內在表達。這種觀點嚴格地把藝術家個人的情感和藝術作品所現的情感區(qū)分開;在介紹藝術創(chuàng)造中的作用的同時,也將人在藝術活動中的地位闡述得非常清楚?!吧问健崩碚撏苿又囆g創(chuàng)造的發(fā)展,表現了蘇珊·朗格在關注人類的生命情感的同時,強調人類的生命的情感性特征,“研究人類如何通過藝術活動來確立自己、肯定自己和超越自己?!盵2]
(三)展現出藝術幻象?!八囆g幻象”是朗格符號美學理論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理論觀點。我們從她的理論中分析,藝術美的形象如果從現實中剝離出來,視像是必不可少的。其中,“藝術幻象”就是通過自身正確地方式對視覺意象所做出的反映。按照朗格的理論,“藝術幻象”首先由藝術家創(chuàng)造,然后再從藝術品中呈現出來,最終直接地被欣賞者所感知。所以,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作品不僅僅只是一個視覺的意象的表達,還可能存在蘊含著豐富的人類情感的內核。
高師音樂理論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一種教學活動,通過音樂理論的教授,以幫助學生充分學習音基礎知識,從而達到發(fā)現美、創(chuàng)作美、欣賞美的課堂效果。因此符號美學理論會給我們的音樂教學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模式。
(一)教學理念方面的啟示。朗格很多觀點大多都是立足于人的本性,以人為本。而以人為本的思想符合當今高師音樂教學的理念。教學中我們以學生的需求為本,讓學生不斷提高專業(yè)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夠正確樹立世界觀和價值觀。此外,教師要樹立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全面發(fā)展的人”的教學目標。世界各國的教育改革發(fā)展其中一個趨勢,就是弘揚人文精神,重視教育,所有人都關注人的全面發(fā)展。
(二)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實踐方面的啟示。按照朗格的生命形式理論,生命情感的表現形式是藝術,藝術家通過藝術創(chuàng)造將社會生活中由生命感悟到的種種因素轉化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式。因此,我們可以把藝術創(chuàng)造的過程理解為生命情感形式化的轉化過程。在中西方音樂史上,許多作曲家通過對社會生活、人生經歷的感悟和理解,將這些生命的音符一個一個的標注在總譜上。我們可以發(fā)現,藝術創(chuàng)作是藝術家生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藝術創(chuàng)造的過程就是藝術家把生命情感投入到作品中的過程。
(三)音樂欣賞教學實踐方面的啟示。我們從朗格的理論得知,藝術作品是人類生命情感的表達,藝術自身就是一種生命的形式。藝術作品的生命來自人類的生命力量投射和延伸,它一經與欣賞者的生命情感發(fā)生作用,就會產生巨大的生命能量。欣賞者與藝術作品之間的關系就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關系。所以,藝術欣賞其實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對話”的過程,具體說來,是欣賞者與藝術家的生命、或者藝術家所理解和構造出的“生命世界”進行對話。
[1]蔣國保編.生命理想與文化類型—方東美新儒學論著輯要[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1992.
[2]魯道夫·阿恩海姆著.騰守堯、朱疆源譯.藝術與視知覺[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J601
A
1007-0125(2015)09-0193-01
鄺 嘉(1980-),男(漢族),湖南婁底人,衡陽師范學院音樂系講師,主攻民族音樂文化與藝術理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