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威
國人的面子很大,大到“人活一張臉”。按照魯迅的說法,臉面就是一條線,凡事超出了線,就有面子;落到線下了,就丟臉。
要面子本沒什么不好,“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知道要面子,就會約束自己,不做“非人”的事,禮義廉恥也就有了,社會也就有了規(guī)范。是禮節(jié)與尊嚴撐起了人的面皮,然而,這層皮很薄很輕,有不可承受之重。當禮節(jié)與利益糾纏,尊嚴與虛榮混雜,面子也就越來越大、越來越復雜,最終如魯迅所言,演化成了“中國人的精神綱領”。因此,面子是把雙刃劍。要是不管里子,只顧面子,打腫臉充胖子,那就死要面子活受罪了。最典型的莫過于阿Q的精神勝利法,這種面子心理可謂俯拾皆是。自認是趙太爺?shù)谋炯?、“兒子打老子”、被強者欺負后去欺負弱者來撿回面子、以“革命”“造反”獲得面子、畫押時不會寫字畫圈也要畫得圓一些、走上刑場還要唱“手執(zhí)鋼鞭”以保存面子,每個人似乎或多或少都有些阿Q的影子。因此,抓住國人的面子,有提綱挈領之效果。
面子很大,國人無論男女,都好面子。男人為了面子,窮其一生讀書,直到80歲中舉瘋掉也在所不惜?!叭f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只有考取功名,取得一官半職,才能庇蔭家族,光宗耀祖,不僅活著的人跟著沾光,死去的人也跟著有面子。官越大,權(quán)力就越大,就越能給請托的人辦事,人情也就越大。所以關(guān)系越廣,圈子越大,面子也就越大,獲得的利益也就越多?!耙荒昵逯?,十萬雪花銀”,面子與權(quán)力相互轉(zhuǎn)化,面子就成了“生產(chǎn)力”。貪官如此,清官也身不由己。唐代宰相崔群廉潔自律,夠得上清官的標準。他是在陸贄當主考官時考取功名的,當他當上主考官后,為了避嫌,勸說陸贄的兒子不要參加考試。而妻子勸他多置些房產(chǎn)給子孫時,他卻反問妻子,自己任考官時,取了30名考生,守著如此好的30莊“良田”還置備房產(chǎn)干嗎?可見,他對“上級”可以不講情面,當他成為上級后,卻潛意識里想拿自己的面子換取利益。因此,“面子大于法”這一社會定律,在中國有深厚的文化土壤。而女人為了面子,很大程度上是被男人忽悠了?!梆I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列女傳》、貞節(jié)牌樓密密麻麻記載著女人的面子,“列女”受苦一輩子守住的仍是男人的面子。嗚呼,哀哉!
面子很大,國人無論窮富,都好面子。富人有富人的面子,古有石崇與王愷斗富,今有郭美美們炫富,他們通過比闊來抬高身價;窮人有窮人的面子,劉姥姥進賈府前,對狗兒說:“你這樣個嘴臉,自然去不得;我們姑娘年輕媳婦子,倒還是舍著我這付老臉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處,大家都有益;便是沒銀子來,我也到那公府侯門見一見世面,也不枉我一生?!彼自捳f得好,“人生難吃三碗面”——臉面、情面、場面。自己的臉面、賈府的情面、侯門的場面,劉姥姥用一句話,道盡了這“三碗面”的難處。處理不當,不但栽面,還會害死人。比如楊修之死,死在面子上。誰的面子?曹操的面子。楊修太聰明,總能猜透曹操的心理,聰明反被聰明誤,曹操丟了面子,他丟了性命。后人吸取了楊修的教訓,為了顧全上級的面子,學會了夾著尾巴做人。這究竟是進化還是退化?
面子“進化”到今天,仍然很大、很重。且不說面子工程、政績工程屢見報端,看看官員的面子配置——車子、房子(辦公室)超標的“窮廟富方丈”有多少?而那些落馬官員,哪個沒把自己的面子化作“生產(chǎn)力”?又有多少人敢時不時拿出阿Q這面鏡子照照自己?
看來只有洗心革面,用理性之光照亮面子背后的陰暗地帶,面子才沒有用武之地!
(摘自《雜文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