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慧
2015年8月10日,谷歌宣布,公司將進行重組,以Alphabet品牌為母公司,谷歌成為其中最大的全資子公司,而谷歌 X、Calico、Nest等事業(yè)部將逐步獨立為相對應的子公司,直接對Alphabet負責。
拉里.佩奇在新官網發(fā)文解釋了這一舉措,表示以后各子公司將對自己的業(yè)績負責。“我們的模式是每個事業(yè)部都有一位強有力的CEO在運作,而我和謝爾蓋將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服務?!?/p>
JP摩根分析師 Doug Anmuth對這次重組表態(tài):“總體而言,我們將新結構視為谷歌的明智之選,在繼續(xù)對長期戰(zhàn)略性項目進行投入的同時,也提高了透明度和對核心業(yè)務的專注?!?/p>
谷歌是什么?三年前,人們可以肯定地說出搜索引擎、廣告等主營業(yè)務。但當谷歌 Glass、無人駕駛汽車等產品出現后,對于谷歌,人們已難以做出準確定義。幾年的迅速發(fā)展,過多的業(yè)務已使得谷歌品牌定位不再清晰。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負面影響。
當谷歌眼鏡推出時,媒體認為谷歌眼鏡會被用于偷拍,侵犯隱私,而這與谷歌當年的“不做惡”信條相違背。當谷歌研發(fā)無人駕駛汽車、投資生命科學項目時,華爾街也發(fā)出聲音,對其意義表示質疑。自媒體作家荔閩評價道:用俗一點的表達方式來說,就是谷歌遇到了 “創(chuàng)新者的窘境”。
而在谷歌內部,集中式管理的弊端也體現出來,最典型的莫過于集全公司之力打造Google+,誓圖打敗Facebook,卻砍掉了Google Reader等服務。而在“大”公司里,主營業(yè)務部門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對其他事業(yè)部的發(fā)展無疑也是不利的。連拉里.佩奇都說:“我們的公司至今運作良好,但我們認為可以讓它更明朗也更有擔當。”
“一般遇到這樣的狀況,投資人最想要的做法是讓公司分拆成好幾個實體單獨融資和上市,從而獲得更高的溢價和回報。但這樣做的弊端顯而易見:公司的資源和品牌分散之后,很難維持原來優(yōu)勢領域的地位,也更不用期望新業(yè)務在各自領域的競爭,結局不免是數年之后黯淡離場。但在原來的谷歌體系下,每一次對新業(yè)務的嘗試無論失敗與否都會換來投資人的質疑和否認,導致現有估值一步步下挫,往復幾次就會變成一攤保守的死水,結局同樣不樂觀。”荔閩分析道。
于是谷歌選擇了一個目前看來兩全的聰明辦法:成立一個母公司,把優(yōu)勢業(yè)務如搜索、Android、Chrome、廣告、YouTube、地圖和必要的支撐部門如 Google Research都集中在“新谷歌”公司并交給管理能力得到驗證的桑達爾.皮查(原谷歌的高級副總裁,負責Android、Chrome和Google Apps業(yè)務),支撐新公司的盈利和基礎估值,再把不同領域的項目和業(yè)務分散到其它子公司內,各自發(fā)展。
也就是說,重組使“新谷歌”回歸到最初的定位,明晰的產品線重新展示在人們面前:Android、搜索、YouTube、應用、地圖、廣告等,還是原來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財務方面,Alphabet在第四季度財報里會單獨給出谷歌業(yè)務部的數據,其余業(yè)務會匯總一起公布。這使得原來注定稀釋谷歌主營業(yè)務利潤的新興投資被獨立開來,谷歌的報表看起來更好看,對投資者來說這是喜聞樂見的好消息?,F實有力地支撐了這一點:消息發(fā)布后的第二天,谷歌股價一開盤就漲了四個點。
公司重組,也意味著領導層的改變。根據谷歌提交給美國證監(jiān)會(SEC)的文件,兩位創(chuàng)始人中拉里.佩奇將擔任Alphabet的首席執(zhí)行官,謝爾蓋.布林則擔任總裁。重組為高管們提供了上升空間,能直接地領導對應的子公司,擁有真正的話語權,這對于獨立業(yè)務的發(fā)展相當重要。而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也不再需要事事親力親為。事實上,佩奇和布林的角色發(fā)生根本轉變。
從支持建立Google X開始,外界便可看出這兩位聯合創(chuàng)始人“玩心不死”。對他們來說,谷歌只是起點,他們絕不想固守于此,更想探索更多可能。
研究延年益壽的Calico、智能家居Nest、風投業(yè)務Google Ventures和Capital、高速光纖網絡Google Fiber、Google X實驗室……這些新興事物既燒錢,也難以在短期內獲得利潤,在華爾街眼中它們稀釋了主營業(yè)務的利潤,顯得“不務正業(yè)”。從今年第二財季數據看,谷歌營收比去年同期僅增長11%,遠低于Facebook,投資者自然有怨言。
完成重組后,佩奇和布林的角色不再只是管理者,更大程度上,他們將是投資者,對新興項目的投資也將合理化,提供各自的運營數據,不再與谷歌捆綁。在新架構下,由于Alphabet并不直接參與任何商業(yè)運作,這家母公司不提供產品和服務,它從子公司獲得的股息將無需交稅。
另外,這些子公司財務上相對獨立,還可以從外部融資,無需單純依賴谷歌的資金來源。新業(yè)務的負責人對所在公司有完整的管理權,也有單獨的資源做支撐。品牌上也更為獨立,有利于開拓對應的市場。對投資者而言,一家有谷歌背景又與谷歌平起平坐的公司,比從屬于谷歌的公司,自然更為青睞。
不過,對佩奇和布林來說,重組,更意味著盤活公司,重新調動公司的創(chuàng)新機制。在谷歌變成大公司后,拉里和布林也意識到公司創(chuàng)新的不足,特別是在移動端與Facebook交鋒失利后?!拔覀円恢毕嘈湃兆泳昧斯揪蛢A向于安安穩(wěn)穩(wěn)地重復相同的事,僅僅做些漸進的改變。但科技行業(yè)卻是以革命性理念驅動下一次大增長的領域,你需要讓自己不那么安逸?!迸迤嬖谛鹿倬W上表示。
谷歌的成熟無疑是那份安逸,而新興項目跌跌撞撞地成長卻能帶來更多可能性,也許在這其中,便有未來拉動業(yè)務的新增長點,甚至是下一次革命的爆發(fā)點。所以,重組的另外一個好處是,谷歌內部高管因為發(fā)展方向和趨勢判斷不一造成的內耗得以避免,新業(yè)務的成功能夠進一步給公司估值帶來成長,失敗也不會影響擁有核心業(yè)務的谷歌公司的業(yè)績。
谷歌打得一手好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