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京偉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8-0084-02
長期以來,英語課堂教學比較忽視對課型和教學模式的研究,無論對什么形式的教學材料,都千篇一律地采用“讀單詞——教語法一做練習”的模式,結果造成了重語言知識的講授,忽視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不良局面。為此,我提出了以下幾種提高英語閱讀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采用自讀法教學
起始階段除對話形式的閱讀材料外,還有以閱讀訓練為主的短文。對于這些短文的教學,可以采用自讀的方法進行。教師可先就短文內(nèi)容提出一兩個問題,并將要出現(xiàn)的單詞介紹給學生,然后讓學生默讀短文,盡快找到答案,再口頭檢查糾正。最后,教師可以放錄音或朗讀短文,接著讓幾個學生讀。當學生完全理解短文意思之后,再進行朗讀,以訓練正確的語音語調(diào),并達到加深理解的目的。由于課文短而簡單,多數(shù)是對話中出現(xiàn)過的常用句式,描述的是日常生活內(nèi)容,因此,可以讓學生課外進行仿寫練習。這樣一來,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短文的進一步理解,又可以及早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合理利用課本閱讀資源
英語閱讀教學在復現(xiàn)、鞏固單詞,學習新詞匯,擴大詞匯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鍛煉思維,提高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判斷能力,發(fā)展個性、磨勵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養(yǎng)等都起著重要作用。針對學生已有的閱讀水平,教師應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合理運用已有的課本閱讀教學資源組織好閱讀教學,在教學中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復述法教學
對語法現(xiàn)象少、句法簡單的課文,可采用復述式教學法,即讓學生默讀課文,理解課文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話簡要地復述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善于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練習口語。一個同學復述時,其他同學既可以接受聽的訓練,又可以和自己的復述內(nèi)容進行比較。進一步改進使用此方法時,可配合圖片給學生以提示,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根據(jù)學生復述情況,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并據(jù)此作一些必要的講解,使學生完全理解全文的意思,最后聽、讀,鞏固所教內(nèi)容和所學知識。
四、提高教師閱讀教學素養(yǎng)
教師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提高閱讀教學的理論素養(yǎng),更新教學理念,充分認識到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和實際作用,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閱讀水平和課本閱讀材料、校本課程閱讀材料的難易,制定教學計劃,確立閱讀訓練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根據(jù)閱讀課程的計劃、目標,每周確定閱讀課時間,在教師的指導下加強閱讀訓練。從而在師資、課時、組織上對英語閱讀的訓練提供有利保障。
五、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升閱讀教學的效果
1.優(yōu)化提問,激發(fā)興趣
(1)“忌直貴曲”,同題要能夠誘發(fā)學生興趣。應避免過于淺顯、簡單、直白地設計問題,這不利于發(fā)展學生思維;而應在學生現(xiàn)有的邏輯思維的水準下,轉(zhuǎn)換角度提問題。
(2)層層遞進、設階梯。問題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由表及里、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逐步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向問題本質(zhì)靠攏,培養(yǎng)分析、推理能力。
2.傳授基本技巧,提升英語閱讀能力
(1)快速閱讀,整體把握。閱讀時必須糾正兩個錯誤認識:一是認為快速閱讀會影響信息的準確,二是認為不把生詞弄懂就不能正確理解全文。這使不少學生在閱讀時逐字逐句研究。查字典、翻資料,既費時耗力,又影響速度,而且常常中斷思路,對文章的理解支離破碎,沒有整體觀。因此,要教會學生從整體出發(fā),快速閱讀,遇到生詞跳過,不在生詞難句上糾纏,而是快速理清行文思路,抓主要信息,抓關鍵詞、關鍵句。
(2)閱讀篩選,鎖定目標。閱讀文章可以讓學生先快讀一遍,整體把握大意。然后根據(jù)要求(考查內(nèi)容)再讀文章,“對號入座”查找特定信息,可以一目十行,鎖定目標,再仔細閱讀,一旦找到答案,就立即停止。值得一提的是,閱讀中遇到生詞是正常的,不要有畏難情緒,閱讀考查的重點是信息的提取。很多時候文章中的生詞不過是“障眼法”,不會影響信息的篩選,要做到“靜心閱讀”“整體把握”“跳讀避難”“查讀答題”等。
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要讓學生真正理解閱讀材料,就必須先讓學生認識到東西方人思維方式的差異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同的語言組織模式。中國人比較側重綜合思維和形象,其思維方式屬螺旋形,注重對事物內(nèi)在本質(zhì)的分析和探討,意圖較含蓄,倒敘和插敘較多;而西方人偏重分析思維和邏輯思維,其思維方式屬線性思維,偏重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篇章結構的層次感和獨立性較強。因此,學生只有了解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和段落模式,才能正確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真正理解文章的內(nèi)在含義。
(責任編輯 曾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