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萍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0-0006-01
小學數(shù)學是學習科學技術的基本學科,是一門研究現(xiàn)實世界的數(shù)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學科,也是義務教育的基礎,同時因為抽象而顯得枯燥、乏味,所以大部分學生缺少興趣,不愛學習、即使被迫也有惰性。怎樣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課的興趣,促使他們真心喜愛、主動樂學、又精神振奮、情緒飽滿地投入到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活動中呢?現(xiàn)就我在實際教學中的幾點做法和體會摘寫出來,與同仁分享。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激發(fā)興趣的第一要招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過程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是敞開教與學的一扇大門,是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的一條快捷、平坦的大道。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先喜歡你這個人,進而喜歡上你所教的學科。反之,學生對教師有抵觸情緒,教育成效必然會大打折扣。每當接任一個新的班級,我首先認真研究每一位學生,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用同種心態(tài)和眼光去對待。我會告訴學生:“老師不在乎你原來的成績如何、表現(xiàn)如何,只在乎新的學年里,你在哪一方面取得了進步或在不斷的進步。”這樣對優(yōu)等生是一種鞭策,對后進生來說,無疑是打了一針興奮劑。這種做法消除了他們的心理顧慮,為他們重新燃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奠定了思想基礎。另外,我還在課余時間里,根據(jù)各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與他們交談,和他們交朋友,采用正面的教育方法,激勵他們上進。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增強興趣的有效良方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維發(fā)展的過渡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兒童,他們的思維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抽象思維則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進行。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是一個由外部的物質活動向內部的認知心理活動轉化的過程。針對小學生的這一認知特征,我在課堂上經(jīng)常創(chuàng)設一些教學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時,我是這樣設計的:請學生用圓形紙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shù)。并仔細聽老師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個月餅,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請用紙片數(shù)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shù)。學生很快拿出2張紙片。如果有2個月餅,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用紙片數(shù)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shù)。學生很快拿出1張紙片。教師接著說:“如果現(xiàn)在只有一塊月餅,要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請用紙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shù)?!边@時許多同學都難住了,有的同學把一張紙片對折了,問他表示什么意思,學生卻回答不出來。這時,我繼續(xù)追問:“大家有沒有興趣解決這樣的問題呢?”看著孩子們一雙雙求知的眼神,我知道學生的興趣增強了,他們的學習欲望已經(jīng)被成功地集中到了課堂。
三、利用直觀教具、學具是調動興趣的助力手段
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很差,可是他們好奇心強,對新奇事物比較敏感。利用這一心理,我在教學中經(jīng)常使用直觀教具、學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直觀的教學”能直接說明問題,能幫助理解問題,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我讓學生先把長方體火柴盒的六個面都糊上紙,還要每兩個相對的面糊上同樣的顏色。接著再讓學生觀察長方體的面,老師問:“長方體有幾個面?都什么形狀?面與面之間有什么關系?”因為這是學生親自動手糊的火柴盒,又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觀察的,所以都能有條有理的把觀察結果敘述出來。之后再由學生將長方體各部分特征做完整的敘述,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運用準確、簡明的數(shù)學語言做出總結。這樣就從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由于我調動了每個學生的興趣,他們都積極的參加了這一教學活動,不僅掌握了學習數(shù)學的方法,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四、賞識性評價是激勵興趣的精神給養(yǎng)
學生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和信任、理解與認可,渴望得到老師的尊重還有鼓勵。這種欲望正是他們參與學習的內驅力,因此,教師要抓住時機多表揚學生。如抓住學困生主動舉手發(fā)言的時機,給他一個滿意的微笑;給板演的同學一個會意的點頭;給表述的孩子一句由衷的贊美——“你表達的真清楚!”;給做題粗心與慌張的同學一聲真誠的勸告——“你要細心計算了,準能得滿分!”。如此都會讓他們心理滿足、精神愉悅,積極地進入到學習中。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把學生喜歡數(shù)學、愛學數(shù)學的興趣激發(fā)、調動起來,喚起自主學習能力,才能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我們的數(shù)學教學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責任編輯 劉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