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鳴
退休老師用果蟲
烹飪出美味佳肴
◎李艷鳴
5月中旬,在廣西柳州市魚峰區(qū)南山社區(qū)的一次廚藝比賽中,一道奇特的菜肴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乍看這道菜,大家又怕又好奇。膽子大的人率先嘗了一口,味道極美。
這道菜的名字叫“龍眼雞”?!褒堁垭u”其實不是雞,而是一種昆蟲。這種昆蟲跟龍眼有什么關系?這道菜又是緣何產(chǎn)生的呢?5月21日,筆者跟隨退休教師鄧嚴清來到柳州市城中區(qū)環(huán)江村,探究“龍眼雞”的來龍去脈。
鄧嚴清臉上總是掛著微笑,他喜歡稱自己老鄧。老鄧是廣西機電技師學院的老師,教汽修專業(yè)。因從事特殊工種,56歲的他已經(jīng)退休一年。老鄧經(jīng)常開著摩托車或面包車到處遠行。2007年,他就曾開著摩托車從柳州出發(fā),在西藏穿越多個無人區(qū)。他說自己是一個愛玩之人,是不折不扣的“老頑童”。
去年清明節(jié)前夕,他與朋友去環(huán)江村游玩,看見不少孩子在玩一種漂亮的昆蟲。這種昆蟲身著帶黃斑點的綠衣,頭上還有一條像大象一樣的紅色“長鼻”。這其實不是鼻子,而是動物頭部正面的一種器官“額區(qū)”。“額區(qū)”延長與身體一樣長,看起來十分漂亮。村民們介紹,這種昆蟲叫“龍眼雞”,主要吸食龍眼、荔枝等樹的樹液、花粉等,是果樹的主要害蟲之一?!褒堁垭u”繁殖越多,危害越大,會影響當年收成。孩子們常常捉來玩,捉得多時,會用油炸來吃。聽說這樣的美味,老鄧動心了。兩三天后,就與朋友拿來工具捕捉。
環(huán)江村面朝柳江,背靠山,風光秀美。村屯周邊的河岸、山上以及居民房屋周邊,都種了很多龍眼樹。滿眼望去,青翠欲滴。有些龍眼樹主干粗壯,需兩三人合抱,樹齡已達數(shù)十年。
“那棵樹上有3只!”5月21日,老鄧開著面包車進了環(huán)江村。他忽然在路邊停了下來。那棵龍眼樹,距離路邊還有十余米,老鄧一眼就看出了停留在樹干上的“龍眼雞”。湊近一看,果不其然,3只“龍眼雞”紋絲不動待在樹干上。每只“龍眼雞”只有拇指般大小,且著黃斑點的青綠色外衣,與綠葉黃干的龍眼樹融為一體。如果眼光不夠銳利,很難發(fā)現(xiàn)。
老鄧已先后多次到環(huán)江村捕捉龍眼雞,早已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村民們見到他,也都熱情地打招呼。為對付“龍眼雞”,老鄧特地準備了兩件工具。一件是削去底部的大礦泉水瓶,另一件是一只帶柄的網(wǎng)兜。
“動作要輕,一定要輕!”只見老鄧拿著去底的礦泉水瓶悄悄接近樹干,快要靠近時迅速往下一罩,再往下一拉,兩只排在一起的“龍眼雞”被裝進瓶子。另一只離得稍遠的撲騰翅膀,用力彈跳,“嗖”地一聲瞬間飛走。如果是高一點的樹,老鄧就會拿上網(wǎng)兜去捉。
“‘龍眼雞’之所以稱為‘雞’,可能與它逃脫瞬間有力的彈跳相關?!崩相嚪治稣f。
一個上午,來回尋找好幾處龍眼樹林,老鄧僅僅捕捉到三四十只“龍眼雞”。而前些日子,每次能捕一百多只。老鄧介紹,“龍眼雞”每年3月開始活動,5月始交尾產(chǎn)卵,此后逐漸消失。也就是說,龍眼、荔枝花開的季節(jié),“龍眼雞”最多。若要抓得更多,估計要等明年了。
“龍眼雞”捉回來之后,老鄧先將其翅膀去掉,然后放入油鍋炸脆,再加少許作料翻炒,流程并不復雜。一會兒工夫,一盤“龍眼雞”新鮮出鍋?!褒堁垭u”比蜂蛹更香脆更好吃,老鄧的許多朋友吃后,都對這道“神菜”贊不絕口。不少朋友也慕名而來,邀老鄧一起去捕捉。
醫(yī)生提醒:不少人吃螞蚱之類的昆蟲可能過敏,吃“龍眼雞”也不排除這種可能。“龍眼雞”雖然美味,但醫(yī)生建議不要多吃。此外,不少果農(nóng)可能用農(nóng)藥來殺死“龍眼雞”等害蟲,若不小心捕捉到帶有農(nóng)藥的,還可能中毒。
責任編輯/鄒佳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