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佩蘭 馮國輝
特級教師王崧舟課堂所展示的內(nèi)容猶如一幅畫、一首詩、一道風景,就像徜徉在夫子廟街口、秦淮河畔感受那歷史文化的濃郁芳香。他的課有時如春風梳柳之溫婉;有時如夜雨潤花之溫潤;有時大氣而厚重,把人生的哲理娓娓道來。聆聽王老師執(zhí)教的《桃花心木》,讓人震撼不已。現(xiàn)擷取幾個片段以饗讀者。
【片段】
師:同學們,聯(lián)系課文你們讀懂了什么?
生:文中的“不確定”。
師:剛才有同學建議還可以聯(lián)系什么理解?
生:聯(lián)系生活。
師:那好,我們聯(lián)系生活來理解“不確定”。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印象較深的不確定的事。
生:我在生活中遇到的不確定的事就是在考試復習的時候不知道復習哪個單元。
師:為此,你的內(nèi)心會怎么樣?
生:會很疑惑,擔心復習錯了,會考得很差。
師:是,這是很真實的想法。臨近考試時,看看這個要復習,翻翻那個又要復習,到頭來不知道要復習哪個。也就是目標不確定時,內(nèi)心會糾結(jié)、焦慮。這也是不確定。
生:我們今天在這里上課也是不確定的,不確定老師會教我們什么知識。我們期待著老師教些什么。
師:你看這孩子說了一個很重要的教學原理——課堂是不確定的。老師怎么教不確定,我們怎么學也不確定,兩個不確定遇到一起,我們對課堂充滿了什么?
生:期待。
師:這樣上課才有趣,才有味,是吧?好!誰再來說一件你生活中的不確定。
生:我們每個明天都是不確定的。因為我們不知道明天會發(fā)生什么。
師:這話說得有點——
生:深。
師:有點高深。她不是在說一件事,是在說一個哲理:明天是不確定的。
生:我覺得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不確定當中,比如說早中晚三餐吃什么菜,晚上什么時候睡覺。
師:我知道,你說的這件事背后是——你很想吃到什么。比如說早飯你很想吃到什么,牛奶、面包,還是冰淇淋?
生:我想吃遍天下美食。
師:但是吃早飯的時候偏偏沒有吃到那個美食,所以你會感到——
生:我會感到有點遺憾。
師:美食是不確定的,食物是不確定的。你再說說。
生:每次考試的成績是不確定的,有時候考好,有時候考砸。
師:你是不是遇到過一次?
生:遇到好幾次。(生笑)
師:是考砸了還是考得更好了?
生:考砸了。
師:所以你印象特別深刻,刻骨銘心??!以為自己考得很好,結(jié)果試卷一發(fā)下來,考砸了。(生紛紛舉手想發(fā)言)同學們,我知道你們還有很多的不確定,想聽聽林清玄說的不確定的生活嗎?
生(齊):想。
師:那一年我聽了林清玄的演講,他說了三個人的不確定的生活。想聽嗎?一起來看。(課件出示:唐朝的陸羽,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研究茶的專著——《茶經(jīng)》,被譽為“茶圣”;唐朝的慧能,把佛教的真髓深深打入中國人的心坎上,成為禪宗六祖;唐朝的玄奘,《西游記》中唐僧的原型,西行5萬里,歷時19年在印度取經(jīng),一生翻譯佛經(jīng)45部,1335卷。)
師:誰來讀讀第一句?
(生讀 )
師:聽說過陸羽嗎?(生搖頭)沒事,大家可能比較少喝茶。
師:第二個叫慧能。誰來讀一讀?
(生讀)
師:聽說過慧能嗎?
生:沒有。
師:因為大家都沒做和尚。第三句誰來?
(生讀)
師:玄奘應該聽說過吧?
生:聽說過。
師:因為他是《西游記》中的——
生:唐僧。
師:唐僧的原型。(神情莊重)這三個人可了不得,林清玄說那是他一生當中最敬佩的三個人。我知道這三個人在中國文化史上舉足輕重,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赫赫有名。可是,你們誰也想不到,這三個人曾經(jīng)有過不確定的生活。我們一起來看第一位。(出示:陸羽出生時相貌丑陋,被父母丟在路邊,后來被寺廟的人撿回來收養(yǎng)。生讀。)
師:聽到了嗎?(生點頭)孩子,試問你,當你了解了陸羽這一段不確定生活的時候,你心里的滋味是什么?
生:感覺他很可憐,從小就被父母丟棄了。
師:是,可憐。孩子們,我們來看黑板,看這個詞,讀。
生:不確定。
師:再讀。
生:不確定。
師:繼續(xù)讀。
生:不確定。
師:不確定有時意味著可憐。
師:我們接著看第二位——慧能,誰來讀一讀。
(出示:慧能幼年失去父親,隨母親流落他鄉(xiāng),長大后靠砍柴贍養(yǎng)母親,維持生活。生讀。)
師:這就是慧能曾經(jīng)有過的不確定的生活,假如你用一個詞來形容慧能不確定的生活,你會用哪個詞?
生:艱難。
師:艱難。來看黑板,看這個詞,讀。
生:不確定。
師:再讀。
生:不確定。
師:接著。
生:不確定。
師:不確定有時意味著艱難。再看玄奘。
(出示:玄奘出生在書香世家,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不料10歲時父母雙亡,無依無靠,只好投身寺廟。生讀。)
師:這是玄奘不確定的生活,誰都想不到啊。那一年他幾歲?
生:10歲。
師:你們現(xiàn)在幾歲?
生:12歲。
師:差不多,是不是?孩子,我做一個不恰當?shù)谋确?,請你不要見怪,不要生氣。假如那就是你(有同學笑),不要笑,真遇到了,你們就笑不出來。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悲慘。
師:看著這個詞,讀。
生:不確定。
師:再讀。
生:不確定。
師:再讀。
生:不確定。
師:不確定有時意味著悲慘。剛才讀了課文,我們知道不確定是沒有規(guī)律、不一定的,是有時可憐,有時艱難,有時悲慘的。對嗎?孩子們,這樣的理解遠遠不夠。現(xiàn)在你們知道了:不確定常常意味著可憐,意味著艱難,意味著悲慘,也可能是面臨著失敗、挫折、打擊,更有可能是遇上突如其來的災難,而且誰都可能遇到這樣的不確定。孩子們,怎么辦?怎么辦?
生:我覺得我們在不確定中要學會堅強,學會不向命運屈服,努力生活著。
師:好的,說得很感人。
生:我覺得我們要在不確定中尋找新的生活和新的希望。
師:說得很有正能量。
生:我覺得我們在不確定中應昂起頭來去面對未來,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師:真好。想知道林清玄是怎么面對不確定的生活的嗎?
……
【賞析】詞語是構(gòu)成文章的基本單位,“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通常,理解詞語的方法有以下三種:一是查詞典理解詞意,二是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意,三是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詞意。在詞典中查出的解釋,到了句子中有時不一定適合,甚至還可能弄巧成拙。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意也僅限于對課文最基本的理解。而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詞意,卻會更具體、更靈活,從而更加深入地感悟詞語內(nèi)在的含意。王崧舟老師這節(jié)課正是運用了這種教學方法,圍繞“不確定”先引導學生理解生活中的不確定,通過提問“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印象較深的不確定的事”,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使他們對自己生活中諸多的“不確定”有了真切的認識。從而進一步理解、體會了文中的“不確定”,突破了對文中硬生生的“不確定”的理解。接著王老師出示陸羽、慧能、玄奘三位人物的“不確定”的生活,讓學生通過讀、悟的方式,在具體的人物形象中感受人生面對的種種不確定的生活,可能意味著可憐,面臨著艱難,經(jīng)歷著悲慘,以及人生當中可能遇到的種種不確定的災難。此設(shè)計讓學生對“不確定”一詞又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適時的資料補充,對人物“不確定”的恰當評價,對生活中諸多“不確定”的思考等,王老師的設(shè)計可真謂“高也、妙也”。一句“怎么辦”,給學生帶來了對人生的思索,讓學生有了直面“不確定”的勇氣,為這節(jié)課注入了新的詮釋和新的靈魂。
整個教學,王崧舟老師抓住“不確定”這個詞語,采用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方式,深入淺出,把一個看似深奧難懂的道理,以四兩撥千斤之力、潤物細無聲之勢化解了。語文教師到底怎么去處理教材?正如王老師所說:“語文教師要有兩只眼睛,一只是肉眼,看到文字本身;還要有一只天眼,看得到文字背后的深層結(jié)構(gòu),在字里行間,在空白處,在文字的倒影深處?!保ㄗ髡邌挝唬航魇《峡h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