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 劉郁暉
文章千古事,“思深”寸心知。高考考場作文,是蘭心慧眼的瞬間捕捉,是思深慮遠的靚麗綻放。思想深刻,是高考作文發(fā)展等級的要求。文字、語言都是思想的載體,是思想的外化。言為心聲,“意”“言”合一最能反映一個考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反映著考生思維品質(zhì)的高下??v觀2015年山東省高考考場作文,許多考生在主題開掘上淺嘗輒止,缺乏思辨力度,淡化主題,忽略對社會、人生、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和人生定位等方面的思考和探尋,如此一來,受思維深度與廣度的制約,文章思想標(biāo)準(zhǔn)便不能達到更高的水平上。
巧妙地加強考場作文思想深刻性的訓(xùn)練,無疑能“化一為萬,萬中取一”,凸顯考生自身優(yōu)勢,形成一種良好的寫作品質(zhì)。要實現(xiàn)這一點,考生則需要積極調(diào)動豐富的思維,從辯證的角度對每一個問題進行客觀剖析,從而得到具有個性化的認識。這樣,才能將整篇文章的思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才能讓閱卷者讀罷悅?cè)弧?/p>
標(biāo)新立異,引入“源頭活水”,才能探賾索隱,使文章于妙趣自然中開掘深層意蘊,傳達靈動慧心。
巴爾扎克曾說,藝術(shù)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積驚人地集中了最大的思想。考生唯有忠實于生活,探賾索隱,才能激活“源頭活水”般的新鮮素材,于妙趣自然中開掘深層意蘊,傳達靈動慧心,使文章具備不俗的品相。否則,文章就會韻味盡失,意趣俱無。譬如,2015年山東一位考生在考場作文《藤須是需要分辨的》一文中這樣寫道:
當(dāng)然,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能看到很多反面的例子。譬如一些新聞報道,說某明星一炮而紅,成為又一顆天王巨星,過不了幾天,又出現(xiàn)報道說,某新人迅速躥紅,攀上事業(yè)高峰……這些像走馬燈一樣的明星大多不過是憑借其姣好的樣貌,趁著青春年少“過把癮”而已。曇花一現(xiàn)的多,長期駐足的少。雖不能說他們“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但也足以證明高爾基的那句話了:“外表美只能取悅一時,心靈美方能經(jīng)久不衰。”
所以,朋友們,請記住,藤須不是靠錯綜顯擺來炫耀的,而是靠它內(nèi)在的東西呈現(xiàn)它的價值的。
在這里,該考生專注于新聞報道,簡單地羅列了一些走馬燈般的明星作為反面事例,在“外表美只能取悅一時,心靈美方能經(jīng)久不衰”的慨嘆中連接文章中心。如此論述,雖有現(xiàn)實生活的簡約關(guān)照,卻缺少了深層內(nèi)蘊的挖掘。沒有內(nèi)蘊的文章便不能有效揭示包蘊其中的生活智慧,從而給人以濃郁的生活感悟,這樣的文章也就失去了生命。思想內(nèi)涵深刻的文章應(yīng)該具備雋永的語言、生動的細節(jié),文章充斥著生活情趣。這就要求考生潛心探求生活,精心錘煉語言。
慧眼識珠,跳動思想的脈搏,才能以小見大,于平凡簡約中細密開掘,使文章獲得最大限度的豐厚內(nèi)涵。
“語言是思維的直接現(xiàn)實?!爆F(xiàn)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當(dāng)今社會新鮮事物和先進人物層出不窮,每天都有新信息、新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些都可以成為寫作的理想素材。素材運用應(yīng)以最簡約的語言獲得最大限度的豐厚內(nèi)涵,如2015年高考山東一位考生的《探索,路漫漫仍求索》一文,將目光投向了“糾結(jié)的藤須”,借“瓜豆之辨”解讀主題。獨特的運思,帶給“我”,也帶給讀者深深的感動。特別是第三段,語言很精彩,富于哲理:
盡管我們受先人、偉人故事滋養(yǎng),但我們大膽動手的意識大多會在成長的過程中被削弱,這正是父親看兒子行為可笑的緣故。我們的求實心理,我們對于事物的逐漸麻木與保守成了我們動手去做的最大敵人。父親的探究精神可能還在,但只局限于他所從事的工作或所應(yīng)付的事物而已。他沒有對藤與絲關(guān)系探究的興趣,因為他根本不屑一顧,吃的東西你管它的根與莖干甚!甚至他還可能為絲瓜和肉豆損壞的莖葉懊惱。我們隨著所謂的生活經(jīng)驗、教育知識等的增加,思維一再被模式化、固定化,逐漸減弱了對細微事物的探索熱情。但孩子們的思維還未被程式化的生活束縛,他們還能夠探索自己所想探索的事物。
生命的悲欣交集,歲月的吹拂洗禮,讓該考生洞曉“糾結(jié)之思”。瓜藤豆須的材料不深奧也不新奇,但該考生能細心體會,在寫作時擺脫了世俗的境界,對材料進行深層的挖掘、恰當(dāng)?shù)脑u價,從而揭示材料所蘊含的意義,別具一番真實的震撼力。淡淡的分析涌動著理性的色彩,白紙黑字中沉淀著該考生年輕的思想。
博收約取,凝聚思想靈魂,才能做到細致獨到,使文章于細致入微處綿延細膩情感,精煉生命智慧。
材料細節(jié)是展示文章主旨、凝聚文章靈魂的關(guān)鍵處,細節(jié)的描寫必須入情入理,真實典型。只有細節(jié)的描寫細致入微、真實細膩,才能讓形象鮮活、中心突出。而細節(jié)的典型具體,應(yīng)該萃取生活精華,深刻揭示生活主旨,并恰當(dāng)?shù)乇憩F(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2015年山東一位高考考生在《向兒童致敬》一文中重拾“童心”,文中寫道:
孩子們的心靈是一塵不染的,他們真實又無所畏懼。當(dāng)皇帝身披并不存在的新裝游行并接受眾人贊美的時候,一語道破真相的不正是一個孩子嗎?那是純潔無瑕的天使,不曾被權(quán)威震懾,不曾被世俗玷污,他的心中是非分明,求真的天性也不曾被人群的潮涌吞沒。當(dāng)他如一顆閃亮的星星照亮黑暗時,怎不值得眾人向他致敬?
亞里士多德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碑?dāng)幼年的瓦特因跳動的壺蓋疑惑,我們便從他的未來中看到了兒童“可笑”行為中的閃光點。
感謝這“童真”的浸潤和“童心”的純凈。該考生的體驗如一道亮光劃過思想的長空,使人獲得了成長的啟迪?!爸戮磧和保摽忌鷮⑺枷肱c兒童靈魂的無畏、求真緊緊地連在一起,雋永深刻,催人警醒。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弊x懂一段史,研透一個人,你就會在寫作時信手拈來,能在材料運用得別致而跌宕時,將事理析透,讓縝密思維產(chǎn)生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因此,文章要感染讀者,打動閱卷老師,必須注意思維的訓(xùn)練、思想的挖掘,讓文章傳達你的情感認識。喜則眉梢流笑,怒則風(fēng)云欲狂,褒貶出于一舉手一投足,讓人感你所感,悟你所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