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尚廉
解放以前,老北京的自來水還沒有普及,絕大多數(shù)的居民生活用水,都是依靠井窩子的送水工運送來的深井甜水。偌大一個老北京,有名的胡同九百九,無名的小巷賽牛毛,需要多少送水工和井窩子?誰也說不清楚??偠灾媳本┑木C子確實是星羅棋布,分布得非常廣泛而均勻。
過去在老北京有兩種工人,每天必須進出家家戶戶,市民們都稱之為“串百家門兒”的——一個是掏糞工,另一個就是勤勤懇懇的送水工。掏糞工是走進了各家門兒就直奔茅房,人沒到臭味就到了,院里的住戶都是趕快關(guān)上屋門;送水工挑著兩個水筲邁進門檻,喊一聲:“倒水!”家家戶戶馬上就開開屋門,等待著倒水。
老北京的井窩子各自有覆蓋地界,送水工也都有自己的送水道。井窩子的地界和送水工的水道,任何人也不得插入。
由來已久的井窩子
所謂井窩子,就是建有深水井的賣水戶。他們的井打得深,井筒子很大,直徑一米開外。井口上架有轆轤,絞上來的水潔凈涼甜,俗稱“井巴涼”。井臺用青磚砌得老高,井臺前沿裝有一個很大的木質(zhì)水槽子。井臺上邊搭著一個大鐵棚,把水槽子也遮蓋上,這既是防雨雪也便于工人們坐在井臺上吃飯抽煙休息。在水槽子上沿總掛著一個罐頭盒兒,這是專為過往行人和串街的小販喝水使用的。我們上小學(xué)時,只要路過井窩子,一定要跑進去喝一通井巴涼。每個井窩子都有這項公益服務(wù)。
據(jù)說老北京的井窩子由來已久,從元明時期老北京開始建城,在出現(xiàn)民居、街道、胡同的同時,也就出現(xiàn)了專賣飲用水的井窩子。隨著民居和胡同的增多,井窩子也相繼增多了。這也和老北京的油鹽店、燒餅店鋪一樣,既不扎堆,也不漏空,分布得非常均勻。
在老北京開井窩子的大多數(shù)是山東人,送水工多是他們的親屬老鄉(xiāng)。
服務(wù)到家的送水工
每個井窩子都有幾個送水工,干這種活很不簡單,必須有體力和技術(shù)。送水的水車都是獨輪車,車上放著兩個大木水箱,裝滿水時有千斤重,沒有一定力氣就端不起來車把。推起車往前走,必須扭動腰臀才能保持平衡、掌握方向,不會推的很容易翻車。
送水工對自己負責(zé)的水道內(nèi)的住戶,必須非常熟悉。哪家用水多,哪戶用水少,各家的水缸放在什么地方,都必須清楚。送水工都是推車到用戶門前,停下水車,把車上的兩只水筲搬下來,一邊一個放在水箱下面,同時拔下兩個水箱的木頭塞子,兩側(cè)水箱的水便一齊流向兩個水筲,水裝滿了,立刻把塞子堵住,而后送水工擔(dān)起兩個水筲挑進院里,招呼一聲:“倒水!”住戶開著門他便挑進屋里,親手把水倒入水缸。送水工確實是服務(wù)到家。
由于一挑水錢遠比柴米油鹽便宜,錢不多,所有的送水工都是一挑水一記賬,而且都不要賬本,由師傅出門時用石筆在門洞墻上畫一道,五挑水要畫成五針?biāo)傻娜~子,畫滿6枚葉子再收錢。我小時候,院里的家長都囑咐孩子:“千萬不能動門洞上的松葉!誰動了爛手指頭!”真的,我們小孩子誰也不敢碰它。這樣記賬工人和用戶都互相信任,從來沒見過為了水錢爭吵的。
老北京的居民和送水工關(guān)系異常和諧
串百家門的送水工和用戶的關(guān)系特別好,住戶中的年輕男女,都稱呼他為三哥。其實他也不一定排行老三。據(jù)說山東人不愛聽叫“大哥”“二哥”,稱“三哥”更顯得親切。送水工的服務(wù)態(tài)度,用戶都是有目共睹的。不論是陰天下雨,揚風(fēng)攪雪、滴水成冰,他一天都不歇著,照常送水,而且總是服務(wù)到家。有時發(fā)現(xiàn)缸里水不多,他會告訴主人再加一挑水,并立刻挑了來。有時遇到用戶家里有喜慶事用水多,他保證供應(yīng)。也常有最后放出的水不夠一筲了,他也挑起來,告訴用戶:“不夠一挑水了,白送您不記賬!”
大雜院的家庭主婦們也都非常關(guān)心送水工的辛苦和冷暖。趕上三九天,北風(fēng)呼嘯,送水工挑著一挑水進來,臉凍得倍兒紅,哈著氣。趕上張奶奶蒸的菜團子剛揭鍋,奶奶順手就遞給他一個,催他趁熱吃。他感動得眼圈兒都紅了。還有一次下大雪,趙大媽一邊用毛巾給他撣雪,一邊給他掰一個熱包子,讓他趕趕寒氣兒。他連說:“謝謝您!”這也真是讓他暖在心里。
夏日炎炎,人人汗流浹背。送水工進到院里,正趕上我父親和劉大叔坐在大樹底下聊天,等他從屋里出來,我父親立刻遞給他一支煙,讓他坐下歇會兒。他也非常高興!
俗話說“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大雜院的居民和送水工的關(guān)系一直非常和諧。
串百家門的最盼望的三大節(jié)日
開井窩子的,既沒有發(fā)大財?shù)哪铑^兒,也沒有溫飽的憂愁。這種營生只要平平安安,也就非常知足了。串百家門的送水工更是如此。不過,他們總有一個盼頭,就是舊歷的三大節(jié)日——吃粽子的端午節(jié)、吃月餅的中秋節(jié)和吃團圓飯餃子的春節(jié)。因為逢這三個節(jié)日他們會發(fā)一筆小財。老北京的居民,過節(jié)這天都要給送水工一點兒酒錢。這也是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老例兒。至于給錢多少,那就根據(jù)住戶的情況而定,一般最少也能讓他喝上四兩二鍋頭。富裕點兒的給夠一斤老白干兒。不論給錢多少,送水工總是樂呵呵地連聲道謝!
其實,送水何止百家,他們都是承包超200戶。積少成多,節(jié)日得來的酒錢也是老鼻子啦!對送水工來說,確實也算發(fā)一筆小財,給家里添置點什么改善一下生活,大有用處。對用戶來說,也是對送水師傅無冬歷夏辛苦服務(wù)的一點報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