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盛
內容摘要:《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詩歌教學的要求: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意境,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 詩歌教學
中國人歷來都很喜歡詩歌,很多家長重視孩子學習古詩,一些較教師也只重視古詩詞的教學,卻對現(xiàn)代詩的學習和教學不太重視,認為現(xiàn)代詩淺顯易懂,只要讓學生讀通會背就可以了,忽略了這一文學樣式。現(xiàn)就教學實踐談談小學現(xiàn)代詩歌學習的粗淺認識。
一.加強詩歌的誦讀感悟,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1.學生聽讀,創(chuàng)設氛圍,初步感知。創(chuàng)設良好的詩歌的氛圍是詩歌教學的前提。這可根據(jù)不同的詩用不同的方法,播放影片、古詩導入、歌曲聯(lián)想等都是不錯的方法。讓學生聽聽錄音范讀,或教師親自范讀,就能初步感受到詩的整體感情基調,是輕松活潑還是激憤昂揚,學生在朗讀中感受詩歌內容。
2.自由朗讀,個體感悟,體驗情感。學生對詩的內容、基調有了大概了解后,讓學生自由讀,小組合作讀,根據(jù)自己對詩意的理解邊讀邊拿筆標注重讀音節(jié)及節(jié)拍的劃分,即節(jié)奏的劃分。從中感悟到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解讀,不必強求一致。
3.高聲誦讀,抒發(fā)情感,完成審美創(chuàng)造。學生通過聽讀,自由讀,合作讀,已對詩歌有個完整粗淺的把握,與詩歌有了如此親切自然的接觸,多少有了些共鳴,這時再要求學生大聲的讀,讀出韻律美、節(jié)奏美,讀出自己與作者情感共鳴,讀出自己的理想追求,實現(xiàn)審美再創(chuàng)造。
二.進入詩人的內心深處,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1.品味難解字詞句。詩的語言精煉、濃縮、字少意多,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例如《大地的話》中前四節(jié)都以“假如你是……”開頭,這句詩中大量運用了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要引導學生體味大地母親寬廣的胸懷,給生命以足夠的空間和成長的條件:讓種子在“懷里睡”,人飛鳥在“胸前飛”,給游魚“足夠的水”,給小草“一定的地位”。
2.抓住詩歌的意象。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意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從某種意識上講,意象就是詩歌看得見的靈魂,抓住一首詩的意象,就等于獲得解讀該詩的一把金鑰匙。作家要表現(xiàn)的思想,抒發(fā)的感情,在詩中往往通過一些具體的事物來表現(xiàn),這些具體事物也就是意象。如在學習《我們的手》這首詩,讓學生抓住“手”這個意蘊豐富的意象,不光知道我們的手的功能作用,同時也是彼此之間溝通的“電波”、“橋梁”,深刻理解體會詩歌的內涵。
3.賞析寫作技法、修辭手法的運用。詩是高度凝練的語言藝術,含蓄美是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為了增強表達效果,詩歌中常常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夸張。通過誦讀,讓學生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三.大膽仿寫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模仿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可就例句進行延續(xù)性仿寫,可就例詩進行整段仿寫。仿寫時要注意借助聯(lián)想、想象、比喻、排比等手法來表達自己獨特的情感和生活體驗。教師在教學時要創(chuàng)造情境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如學完《我想》后,讓每個學生寫一首贊美感激老師的詩作為禮物送給自己的老師。我自己也示范寫了一首。以下是其中的兩節(jié):我想變成一縷春風/拂過你的臉龐/梳理你紛亂頭發(fā)/你的笑顏不再憔悴/我想變成一股清泉/流過你的心田/滋潤你的雙眼/你的心兒不再荒蕪
四.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習,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學習詩歌,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讓他們自己說出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從而更深刻地領悟詩歌的內涵。現(xiàn)代詩和童謠、兒歌一樣深受學生喜愛。僅僅教好課本上的詩歌,還達不到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廣泛閱讀。大量積累的要求。每首詩的教學不僅局限于“這一首”,可以借詩作橋梁,達到拋磚引玉穿針引線的目的。學完《禮物》這首詩,可以結合學生過生日時,親人送給他什么禮物,談談禮物中所包含的親人對自己的期望和關愛。同時,向學生推薦《愛我中華》等祖國贊美詩,把這首詩看做是人獻給祖國的禮物,這樣就把一首詩的學習,延伸到一組詩的誦讀,從課堂擴展到課外,極大豐富了現(xiàn)代詩的積累。大量現(xiàn)代詩的吟誦,必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甘肅漳縣武陽東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