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達庸
哈桑二世破格接待周恩來,情深意切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來率團訪問非洲十國。那時的中國,正遭遇國外反華勢力的封鎖。周恩來說,要打破兩個超級大國筑起的高墻,必須走出去。此行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從此打開新中國和覺醒的非洲之間的友好關系,在新中國外交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周恩來的行程包括訪問北非的摩洛哥王國。1963年12月,周恩來和摩洛哥國王哈桑二世的歷史性會晤,奠定了中摩友好關系的基礎。哈桑二世破格接待周恩來,情深意切,被后世傳為佳話。
按照摩洛哥的王室禮賓習俗,國王從來不去機場迎接來訪的外國領導人。這次,哈桑二世也沒有破例,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安排周恩來住在自己的王宮“和平宮”里。周恩來抵達時,哈桑二世站在宮門口迎接。迎賓國宴也破了例,賓主席地而坐,哈桑二世請周恩來品嘗烤全羊和古斯古斯(當地用硬小麥烹調的佳肴),親自為周恩來遞上用銀杯裝的薄荷綠茶。兩位領導人相談甚歡。
哈桑二世同周恩來的會談是訪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哈桑二世一席話給周恩來留下深刻印象。談話中,國王說:“沒有越南的奠邊府戰(zhàn)役,就沒有摩洛哥的獨立?!睍姾?,周恩來對隨同人員說,哈桑二世是戰(zhàn)略家,他從全球形勢變化看摩獨立。
摩洛哥獨立前是法國殖民地(保護地),摩洛哥人民從哈桑二世的父親穆罕默德五世開始,為爭取國家獨立進行了長期艱苦的反法斗爭,多年在里夫山區(qū)打游擊。
為什么哈桑二世要把摩洛哥的獨立和奠邊府戰(zhàn)役聯系起來?奠邊府位于越南西北部密林覆蓋的8公里寬的盆地中,鄰近中國和老撾邊境。胡志明領導的“越盟”游擊戰(zhàn)使法國殖民軍疲于奔命,法軍司令亨利·納瓦爾決定在奠邊府同“越盟”決一死戰(zhàn)。
1953年11月20日,法軍空降600名傘兵,并空投大量物資,增兵至1.5萬人,法國人稱“整座堡壘從天而降”,法軍指揮官稱陣地固若金湯。這其實是“死亡陷阱”。越軍司令武元甲將重炮拆為零件,讓老百姓用手推車運至奠邊府密林。1954年2月3日,武元甲下令開火,短時間包圍了法軍,越軍用高射炮打擊法軍運輸機。由于空投物資得不到保障,法國請求美國給予戰(zhàn)術核武器支持,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拒絕。要知道,法國在越南的80%的軍費是由美國提供的。英國不愿參戰(zhàn)。1954年5月7日,法軍慘敗投降,數千名官兵被俘。法國從此放棄了對越南的主權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在越南有以陳賡為首的中國軍事顧問團,中國還援助了越南大量武器裝備。顧問團的韋國清病重躺在擔架上,赴前線協助指揮作戰(zhàn)。
哈桑二世講“沒有越南的奠邊府戰(zhàn)役,就沒有摩洛哥的獨立”,意思十分明了:奠邊府戰(zhàn)役客觀上幫助了摩洛哥早日贏得獨立,此役中國起了關鍵作用。從全局看,奠邊府戰(zhàn)役重創(chuàng)法國。法國從高峰跌下,勢力衰竭,無力顧及北非的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北非三個阿拉伯國家在20世紀50年代末相繼取得獨立。
周恩來在摩洛哥聲望很高,那次訪問摩洛哥取得圓滿成功。他離開拉巴特時,滿街掛上他的肖像,人們在街旁歡送來自中國的客人。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逝世,中國駐摩使館尚未得到國內正式通知。當晚,摩洛哥民族憲政黨主席哈提布老人敲開使館的門,向中國大使表示哀悼,宋寒毅大使接待了他。哈提布說,根據伊斯蘭傳統,聽到好朋友過世,應即刻前往吊唁。老人說,我訪華時見到了周總理,周總理是我的好朋友、老朋友。哈提布離開后的午夜時分,使館的門鈴又突然響起來,公務員趕緊到門口看望。原來是哈桑二世的弟弟阿卜杜拉親王來使館吊唁。記得他來到使館,首先向宋寒毅大使表示對周恩來去世的哀悼,說周恩來是摩洛哥的好朋友,簽字留念后方離去。
哈桑二世對外開放,對內照顧到各方政治力量
摩洛哥阿拉維王朝至今已統治300多年。哈桑二世登基以后,對外開放,對內照顧到各方政治力量。他主持下的君主立憲,允許黨派存在。
摩洛哥發(fā)生過未遂軍事政變。政變軍人以拉練部隊名義突襲斯基拉特王宮,當時王宮內正舉行外事活動,中國大使也在場。據說負責逮捕國王的士兵,見了哈桑二世,在他的威嚴直視下,膽怯地放下了武器。當然大權還是掌控在國王手中。
順便說一句,中國駐摩使館舊館址,原來是摩洛哥獨立黨1944年宣布獨立宣言的地方。中國駐阿爾及利亞使館原為法國戴高樂將軍逃亡國外藏身之地。中國駐突尼斯使館曾經是德國元帥隆美爾的指揮部。這三個使館的駐地,都有如此歷史意義,值得一提。
哈桑二世保持王權威嚴,接見使節(jié)時禮節(jié)嚴謹。筆者在摩洛哥工作五年,陪同兩任中國駐摩大使向哈桑二世遞交國書。大使遞完國書,面向國王發(fā)表頌詞,之后,不得轉身,要一步一步地退到室外。哈桑二世坐的椅子是精致考究的乳白色法國路易十四式椅子,椅子很高,給人至高無上的感覺。哈桑二世要體現出他是國家、民族、宗教三位一體的領袖。他能說流利的法語和英語,地道的阿拉伯官方語言,聽不出當地老百姓講阿拉伯語時露出的柏柏爾族的口音。
哈桑二世特別講究服飾,法式西裝、皮鞋不在話下。宗教節(jié)日,他穿上摩洛哥傳統白色大袍,頭戴巾帽,騎著白馬,兩側有穿著古典服裝的王室衛(wèi)隊,手持長矛,在大街上威武地前進,老百姓站在兩旁“頂禮膜拜”。齋月期間,他在清真寺同教長和教徒們席地而坐,一起朗誦《古蘭經》,展現出一位無比虔誠的穆斯林的形象。他在卡薩布蘭卡海邊投資5億美元修建阿拉伯世界最西邊的富麗堂皇的大清真寺。在接見外國領導人時,他平起平坐,很有禮貌。在接見美國等西方國家企業(yè)家時,他很隨便,穿西裝、休閑褲、旅游鞋,走來走去,親切談話。
哈桑二世希望客人把帶來的旅行箱留下
摩洛哥地處非洲大陸西北角,瀕臨地中海和大西洋,地理位置可謂得天獨厚,是旅游勝地。地中海的海水,碧藍清澈,在陽光照射下,如藍色絲綢隨海風波動。上午旅游者在海邊游泳,下午可登阿特拉斯山,在白雪皚皚的山頂順勢而下滑雪。從山路向下看去,是整齊如棋盤的機耕農田。
摩洛哥人視喝茶為一種享受,喜歡喝中國綠茶。茶具是手工銀盤、銀壺和小刻花玻璃杯,茶中放薄荷葉加糖,傍晚街旁便道小店前有小茶幾,茶客悠然自得地慢飲。摩洛哥人說摩洛哥可以沒有石油,不能沒有茶。每年,摩洛哥從中國進口2000多噸綠茶。哈桑二世喜歡喝中國的茉莉花茶,中國使館每年贈送國王一箱筒裝茉莉花茶。
摩洛哥雖與歐洲國家隔直布羅陀海峽相望,和法國、西班牙歷史淵源很深,但哈桑二世始終堅持摩洛哥的阿拉伯以及伊斯蘭教屬性,同時與非洲國家(特別是法語非洲國家)保持友好往來。在阿拉伯與以色列的曠日持久的爭端中,摩洛哥支持政治解決。在摩洛哥古城非斯召開的第十二屆阿拉伯首腦會議上,通過了政治解決阿以爭端的決議,這與哈桑二世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摩洛哥政局一直以來未出現大波動。哈桑二世在國際事務中處事低調,海灣阿拉伯國家,如沙特、阿聯酋等國王室中許多人是他的好朋友。他是位廣結善緣的君主,同法國關系深,但絕不得罪英、美、俄等大國。
阿爾及利亞反法武裝斗爭取得了勝利,建立了共和國,但并未影響到摩洛哥的君主制,為什么?是由于哈桑二世抓經濟。摩洛哥雖是王國,但走的是資本主義道路,以自由經濟為主導,不搞國有化;中產階級的發(fā)展空間很大;重視教育,中學教員有自己的轎車,待遇不低;婦女面向社會,職業(yè)婦女不在少數。哈桑二世公開強調,決不允許物價像電梯一樣上升,政府要關注影響物價的幾大關鍵因素,包括能源、交通運輸等。
哈桑二世制定了吸引外資的優(yōu)惠政策,并公開講話,表示摩洛哥歡迎世界各地來客,會盡力讓客人在摩生活休息好,給予最好的服務。摩洛哥在卡薩布蘭卡建了頂級酒店,全部提供歐式服務。他風趣地說,希望客人把帶來的旅行箱留下。言下之意,把錢和物留下投資,助摩發(fā)展經濟。
哈桑二世掌握大政方針,行政管理交由技術官員,主要精力是培養(yǎng)接班人。哈桑二世未訪華,現任國王穆罕默德六世于2002年2月首次來華訪問,中摩關系平穩(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