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
所謂的道爾頓高速公路,實際上是一條未鋪瀝青的碎石子路。
這條路,南起阿拉斯加的利文古德,北至戴德霍斯,全長666公里,位于阿拉斯加最原始、最未開化的地方。整條路貫穿北極圈,只有兩端和中間的寇德福特可以提供補給,剩下的時間,只有一望無際的苔原和群山陪伴,幾乎可算美國最荒無人煙的路,被評為世界十大死亡公路之一。這個稱號,讓世界各地的探險者們趨之若鶩。
臨行前,我們一遍遍閱讀著網(wǎng)上的各種“道爾頓須知”:帶足食物和水、帶足額外的汽油、全程只有到了最北端的戴德霍斯才有手機信號、一路沒有醫(yī)療救援、帶上至少兩個備用輪胎……最后這項實在無法滿足,于是我們開著租來的小巴,只帶了一個備胎,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上路了。
從阿拉斯加中部城市費爾班克斯剛開出幾分鐘,手機就立刻變成了“無服務(wù)”狀態(tài)。一個多小時后,公路右側(cè)出現(xiàn)了“James W Dalton Highway”的路牌,我們正式踏上了傳說中的“死亡公路”。
從最開始,道爾頓公路就不是為城市汽車修建的。1968年,阿拉斯加北端的普拉德灣發(fā)現(xiàn)了北美最大的油田,預(yù)計采儲量80億噸以上。為了將石油運至內(nèi)地,專門修建了一條縱貫阿拉斯加的石油管道,直達(dá)南邊的港口城市瓦爾迪茲。道爾頓公路就是為這個油田輸送各種必需物資的運輸?shù)缆贰?/p>
在這條路上,大卡車擁有絕對的路權(quán)。夏天,每天有160多輛大卡車奔馳在路上;冬天,每天更是達(dá)到250多輛。
一路上,我們遇到的每輛大卡車都十分威武。從前面看,鮮艷醒目的車身、明亮的前燈、四方的面龐,再加上兩側(cè)伸出的好像耳朵般的煙筒,儼然就是《變形金剛》里的擎天柱?!扒嫣熘蹦_踩12只飛輪,跑起來氣勢磅礴,所過之處,無不沙石飛揚,塵土滿天。一輛大卡車從我們旁邊呼嘯而過,沙石打得我們的小車“噼里啪啦”地響。好在我們提前減了速,要不然真有可能把車窗砸出洞來。從那之后,遠(yuǎn)遠(yuǎn)看見大卡車,我們就趕緊靠邊停車,等它過去再繼續(xù)趕路。
以四五十公里的時速行進(jìn)了兩個多小時,我們來到了北極圈。要不是我一直在留意,差一點就錯過了。一個很小的路牌上,向右畫著個箭頭,上面寫著“北極圈”。開進(jìn)去一看,地上豎著一塊大牌子,上面標(biāo)著:北極圈,道爾頓公路,北緯66度33分。我有些不敢相信,我這就進(jìn)了北極了?怎么好像跟想象的不太一樣?怎么周圍的樹這么多這么綠?有的人還穿著短袖,這真的是北極嗎?
傍晚,到了道爾頓公路中部的寇德福特,我向當(dāng)?shù)厝肆者_(dá)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她笑了,說:“你這些問題我都聽了幾百遍了,基本上來這里的每個游客都這樣問我?!苯?jīng)她介紹,我大致了解了北極人民的生活。
在寇德福特,每年6月21日至7月13日都是極晝,太陽每晚只降到天邊。12月5日至1月8日是極夜,整整33天不見陽光。12月4日的時候,北極人民都會出來看日落,因為這之后就有很長一段時間見不到它了。1月9日之后,又會慢慢亮起來了。隨著越來越多的陽光灑下,冰封的世界開始慢慢融化。最早融化的一般是道爾頓公路兩側(cè),車輛帶起的塵土落在雪上,增進(jìn)了冰雪融化的速度。春天來臨時,樹開始變綠,草開始生長,冬眠的動物醒來,候鳥也漸漸回歸。夏天到來時,溫度慢慢升到十幾度,花開了,游客也來了。生活繁忙起來,很多事情都需要趁著天氣暖和、光線充足時候抓緊完成。
晚上,我們在營地搭好帳篷,在北極的天幕下,美美地睡了一覺。直到第二天一早,被溫暖的太陽曬到出汗,才悠悠醒來繼續(xù)上路。
一路上,除去郁郁蔥蔥的針葉林,一直有位身形修長的“朋友”與我們作伴,那就是阿拉斯加輸油管道。它全長1480公里,一半埋在地下,一半由H型支架撐起,蜿蜒在大地上。油管的管壁有3英寸厚,據(jù)說就算發(fā)生火災(zāi)也完全不怕。但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危險,工作人員還是每隔一陣子就會修剪油管附近的林木,以防有火災(zāi)發(fā)生。
琳達(dá)告訴我們,她小的時候,好多人都反對建輸油管道,認(rèn)為這么大的工程是天方夜譚。但是現(xiàn)在看看,很慶幸有這樣一個工程,不然這些石油只能深藏于海里,無法被利用,也不可能給當(dāng)?shù)靥峁┻@么多工作崗位。
車子跑著跑著,突然,仿佛到了臨界點,樹全都消失了——這就是所謂的“樹帶邊界”。從這里,我們正式進(jìn)入了阿拉斯加“北極之門國家公園保護(hù)區(qū)”。公路兩邊不再有林木,取而代之的,是一望無際的苔原。
從這里往北,每年暖和的天數(shù)不夠樹木發(fā)生光合作用。能在這種環(huán)境下生存的植物,必須擁有縮減能耗的技能。生產(chǎn)和維持大型木質(zhì)細(xì)胞和樹干,對于苔原上的植物來說,實在是一種無法負(fù)擔(dān)的奢侈。
苔原廣闊無邊,顏色豐富。先是以土黃色鋪滿地表,然后在上面輔以綠色的低矮灌木,比如高山藍(lán)莓、極地柳。前者是棕熊特別喜愛的美食,后者則被麋鹿和北美馴鹿深深熱愛著。灌木叢很矮,只到小腿肚。點綴其中的,是大片大片的極地矮樺。它們給苔原染上三文魚肉般的粉色,甚至鮮艷濃烈的大紅。苔原上的天空低矮清透,濃郁的藍(lán)色好像天鵝絨毯蓋在廣袤的大地上。云朵一團(tuán)一簇,像棉花糖一樣低低浮著,仿佛伸手就能觸到。四下里聽不到一丁點兒的聲音,只有微風(fēng)輕輕拂過發(fā)絲,就連那些大卡車,也要十多分鐘才能看到一輛。苔原,是這里的絕對主人。
阿拉斯加棕熊,則是這片苔原上的資深居民。它們的食物,從河里的魚,到地下的地鼠,再到灌木叢中的藍(lán)莓果實、植物根系,運氣好時,還有麋鹿、馴鹿的幼仔。整個夏天,棕熊只有一個任務(wù),就是吃!它們要在寒冷的冬天來臨之前,盡可能地給自己增添脂肪,以便順利通過冬眠的考驗。
在路邊,我們看到一只棕熊悶頭在地上刨啊刨啊啃啊啃啊,完全不搭理公路上發(fā)出巨大聲響的過往車輛。它離我們是那樣的近,離公路只有二三十米。我們緊遵“看熊須知”要求的“與熊保持至少275米的距離”,靜靜地坐在車?yán)镄蕾p它。我們給它拍了各種照片,還錄了一段視頻。這期間,它連一個正臉都沒賞給我們。
苔原上常見的動物還有北美馴鹿。它們?nèi)砘疑拿?,?jīng)常幾只一群,在苔原上覓食。公鹿頭上有兩只高聳的大角,很好辨認(rèn)。鹿群不怎么怕人,把車子輕輕停在路邊,就能近距離觀察它們。阿拉斯加總共約有95萬只北美馴鹿,這個數(shù)量在獵人和食肉動物的共同努力下被很好地控制著。當(dāng)?shù)厝私?jīng)常食用它們的肉,并把毛皮做成溫暖的大衣。每年約有20000只北美馴鹿被獵殺。經(jīng)常能看到當(dāng)?shù)氐墨C人手持獵槍埋伏在苔原上。有時,剛遇到獵人,翻過一座山就看到了鹿群,真是為小鹿們感到難過啊。
車子開著開著,突然間,路中間跑過一團(tuán)小小的東西,幸虧我們及時打了方向盤?;仡^細(xì)看,是只肥嘟嘟的小地鼠,淡定地“站”在路邊,四處張望。它的同伴則靜靜地立在公路中央,我們的車子從離它不到半米的地方小心翼翼地通過,它也毫不理會。
開了9個多小時的車后,我們終于到達(dá)了道爾頓公路的終點——戴德霍斯。戴德霍斯在英語里是“死馬”的意思。關(guān)于這個名字的由來,可謂眾說紛紜,其中最主流的說法是:當(dāng)年建設(shè)這里的機場時,有個沙石運輸公司叫“死馬運輸”。慢慢地,機場就被稱為了“死馬機場”。再然后,整個地區(qū)都成了“死馬”。
這是一個24小時運行的石油基地,所有人都為油田工作,或從事相關(guān)服務(wù)業(yè)。這里沒有磚房,由集裝箱材料搭成的一個個超大型集裝箱,就是常見的房子,有的只有一層,有的有好幾層。旅館、餐廳,都在這樣的“箱子”里。
由于只住一個晚上,我們挑選了不包餐飲的簡易旅店。房間在一樓,只有兩張床、兩個帶鎖的柜子和釘在墻上的半張桌子,除此之外就什么都沒有了。旅店里貼著:“保持安靜!夜間工作者白天在此睡覺?!?/p>
晚上11點多,太陽才落山。室外溫度只有2攝氏度,屋里卻十分暖和。我們在簡易床上沉沉睡去。外面,太陽依然掛在天邊,明如白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