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從孕中期、末期每日增加總計50~100克的魚、禽、蛋、瘦肉的攝入量。魚類作為動物性食物的首選,每周最好能攝入 2~3次,每天還應食用1個雞蛋。除食用加碘鹽外,每周至少進食一次海產品,以滿足孕期碘的需要。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增加魚、禽、蛋、瘦肉的攝入量
DHA能促進胎兒腦細胞生長
孕中期開始,孕婦體重進入快速增長期。魚、禽、蛋、瘦肉是優(yōu)質蛋白的良好來源,其中魚類除了提供優(yōu)質蛋白外,還可提供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如DHA),為胎兒腦細胞生長和發(fā)育所必須。從孕20周開始,胎兒腦細胞分裂加快,作為腦細胞成分的磷脂需要量增加,胎兒發(fā)育所需要的ARA、DHA可由魚類、蛋類等食物直接提供。
魚類食物中含有孕中期所需的優(yōu)質脂肪酸
魚類的脂肪含量相對較低,選擇魚類可避免因孕中、后期動物性食物攝入量增加而引起的脂肪和能量攝入過多的問題。因此將魚類排在動物性食物之首位,是充分考慮到孕中期以及末期對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特別需要。
孕婦適宜多吃動物內臟嗎?
動物內臟有較好的營養(yǎng),鐵、鋅、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然而,由于膽固醇、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以及可能存在的抗生素、非法藥物(如瘦肉精)、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污染,孕婦吃動物內臟補充營養(yǎng)時,一定要適量,而且少吃腎、肺、腸、肚、腦等動物內臟。
適當增加奶類的攝入
奶類可及時補充胎兒骨骼生長所需的鈣
奶制品是鈣的良好來源。中國傳統(tǒng)膳食奶制品較少,每日膳食鈣的攝入量僅400毫克左右,遠低于建議的鈣適宜攝入量。孕20周后胎兒骨骼生長加快,孕28周胎兒骨骼開始鈣化,僅胎兒體內每日需沉積約110毫克的鈣,鈣需要量明顯增加。
奶類彌補傳統(tǒng)膳食營養(yǎng)缺陷
相關報道指出,孕期吃傳統(tǒng)膳食(不含牛奶)的女性,產后骨密度比同齡非孕婦下降16%,并且孕期低鈣攝入也會增加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發(fā)病的危險。這是因為中國傳統(tǒng)膳食不含或少有奶制品,每日膳食鈣的攝入量不到適宜攝入量的一半。
因此,從孕中期開始,每日至少攝入250毫升的牛奶或相當量的奶制品,或喝450~500毫升的低脂牛奶,以滿足鈣的需要。
抽筋能否作為缺鈣的診斷標志?
孕期體重增加,雙腿的負重也開始增加,腿部肌肉經常處于疲勞的狀態(tài);孕期對鈣的需求會增加,尤其是在孕中、晚期,如果飲食中鈣的含量不足,就容易引起小腿抽筋;夜間孕婦體內的血鈣水平比白天要低,所以夜間易出現小腿抽筋的現象。但是小腿抽筋不能作為缺鈣診斷的標志,偶爾出現腿抽筋不用擔心,但如果是經常性的肌肉疼痛、腿部腫脹或觸痛,則應該去醫(y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