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 教/王 青 點 評/馮善亮 儲強勝
交流·寬視野
在對比中見寓意
——《寓言兩則》讀寫教學課例及點評
◎執(zhí) 教/王青點 評/馮善亮 儲強勝
師:老師想問問大家,你們覺得自己聰明嗎?
生:(俏皮、自信地回答)聰明!
師:好的,那么老師就請大家猜一個謎語,猜一猜它是什么文學體裁。
“它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辈碌降耐瑢W可以舉手啊?!八且话谚€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這把鑰匙可以打開心靈之門,啟發(fā)智慧,讓思想活躍?!庇型瑢W舉手了,很好!我們再往下看。
“它是一個怪物,當它朝你走過來的時候,分明是一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要走開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了一個哲理,嚴肅認真?!焙?,已經(jīng)有不少同學舉手啦。好的,請這位女同學告訴我,你猜它是?
生:寓言。
師:非常好,請坐。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種文學體裁。它叫作寓言。那請大家回憶一下,在小學都學習過哪些寓言?我們隨便說幾個。
生:(七嘴八舌)《拔苗助長》《守株待兔》《亡羊補牢》《買櫝還珠》《狐假虎威》……
師:很好,那說明我們小學的時候學過不少的寓言,并不陌生。那誰能告訴我,你印象中什么是寓言呢?好,請這位男同學試著說一下。
生:寓言就是通過一些故事,來說明一些道理。
師:很好。(屏顯PPT)“寓言,是一種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一種文學體裁?!苯裉煳覀兙鸵蜷_這個魔袋?!皩W習寓言見真諦?!边@是這節(jié)課的第一個目標;第二個目標是:“創(chuàng)作寓言我能行?!蔽蚁M瑢W們通過今天的這節(jié)課,都能成為小小寓言家。
師:好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則寓言。老師的要求是,請大家自由朗讀這兩則寓言,思考這兩則寓言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寓言兩則
野 牛
張?zhí)煲?/p>
一群野牛過境,遇見了老虎。他們立刻排成一個圓形,臉沖外,把小牛們護在圓圈中間。他們看見一頭牛帶著兩頭小牛在旁邊徘徊,就向他叫:
“快來參加呀,這是大家的事!”
那頭牛自言自語著:“我還自顧不暇呢,還管大家的事!”說完帶著兩個小牛就往山谷里躲。
老虎無法攻破那個圓圈陣,就撲上了山谷里的幾頭牛。那頭牛實在想不通,怎么別人都沒事,只有他一家子要遭殃呢?后來忽然記起了一層道理,他只是嘆了一聲:
“命也夫,命也夫!”
老虎笑瞇瞇地說:
“我非常贊賞你的這種人生態(tài)度?!?/p>
(選自浦漫汀主編《中國兒童文學作品選》,山東文藝出版社1991年版。略有改動)
野兔和獵人
(坦桑尼亞)夏巴尼·羅伯特
野兔和其他動物共同生活在一片芳草地上。一天,有消息說獵人第二天要來狩獵。消息傳開,各種動物的代表聚集在一起出謀劃策,商量怎樣來對付獵人。
除野兔外,其他動物都主張,一旦獵人追來就拼命逃跑。野兔卻獨具己見,建議獵人追來時,每種動物輪流跑。但是,野兔的意見沒有得到贊同。夜里,野兔們自己商議,決定分別躲進一片灌木叢,以輪流跑的辦法來對付獵人。
第二天拂曉,獵人帶著獵狗來了,驚動了野兔。第一只野兔撒腿就跑,獵狗和獵人在后面緊緊地追趕著。這只野兔跑累了,就按預定的辦法一頭鉆進灌木叢。第二只野兔隨即從灌木叢中竄出來,繼續(xù)狂跑。它跑累了,也鉆進灌木叢。第三只野兔立即蹦出來,繼續(xù)狂跑……
獵人一見野兔就追,卻不知道每隔兩分鐘他所追逐的是另一只兔子。就這樣,野兔的車輪戰(zhàn)術弄得獵人和獵狗疲憊不堪,野兔安然度過了這次災難。
而其他動物呢?它們亂跑一氣,結果有許多落入了獵人的手心。
(選自黃源、于之編選《寓言精選》,湖北少兒出版社2012年版。有改動)
(學生大聲地自由朗讀)
師:這兩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你讀懂了嗎?請同學們來說一說。你可以說第一則也可以說第二則。好的,請這位女同學。
生:我讀懂了團結就是力量。
師:很好,團結就是力量!還有哪位同學?這位女同學。
生:我想說第二則。在第二則寓言中我讀到了:首先,我們要聽從別人的意見,對的采取,錯的否定。其次呢,還要團結一致。
師:非常好!這位女同學讀到了幾個道理呀?
生:兩個。
師:很好。還有誰要補充,請這位男同學。
生:不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參與到集體中,存活的可能性更大。
師:也很好!還有沒有哪位同學想補充?如果沒有的話,老師想要問一個問題了。剛才咱們同學是不是歸納出很多種寓意呀?(學生紛紛點頭)那也就是說,一則寓言可以告訴我們很多不同角度的道理。
師:但是,今天老師要告訴大家的,一則寓言可能有很多道理,但其中總會有一個主要的道理,即一則寓言存在的主要寓意。這就需要我們去尋找啦。
請大家看大屏幕,我們來找尋打開主要寓意的那把金鑰匙,這就是寓言中的:人物形象。好的,下面請大家來看我們手中的這兩則寓言,找出這兩則寓言的主要人物都有哪些。先看第一則,主要人物有——
生:野牛、老虎。
師:那么這則寓言的主要人物只有這兩個,野牛和老虎,對不對?
(學生有的點頭,有的搖頭)
師:那么,認為這則寓言的主要人物不僅是野牛和老虎的同學,請舉手。好的,請這位女生說說,你認為還有誰?
生:還有小牛。
師:好的,找的不錯。那還有沒有?這位女同學。
生:我覺得野牛應該分為兩部分,一群野牛還有一頭野牛。
師:嗯,非常好,請坐!下面我們來看看(板書),《野?!愤@則寓言的主要人物有老虎、一群野牛和一頭野牛。那么問題來了,是什么讓我們把野牛分成了這樣的兩類?好的,這位同學。
生:因為這兩種野牛有兩種性格,一群野牛是團結一致,把大家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一只野牛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是只管自己的野牛。
師:非常好,請坐。這位同學認為我們之所以把野牛分成這兩類,是因為它們對待問題的態(tài)度不一樣。很好!那么請大家按照這樣的思路,來找找第二則寓言《野兔和獵人》的主要人物都有哪些?迅速找一找,找到的同學請舉手。好的,這位同學。
生:野兔和其他動物,獵人和獵狗。
師:很好!那老師想問問,這四種動物我們又可以分為幾類?
生:(紛紛回答)三類。
師:哪三類?來這位同學。
生:野兔是一類,獵人和獵狗是一類,其他動物是一類。
師:把獵人和獵狗分為一類,為什么?繼續(xù)。
生:因為獵人和獵狗都是捕獵動物的。
師:很好!那老師請問,那野兔和其他動物都屬于——
生:(七嘴八舌)被捕獵的動物。
師:非常好!我們來一起看一下,老師這里的人物關系圖。請問,在第一則寓言中,哪個人物的命運最悲慘?
(屏顯PPT)
生:(齊聲回答)一頭野牛。
師:好的,那么第一則寓言中的一頭野牛就是最主要的人物。那第二則寓言中呢?
生:(七嘴八舌)其他動物,野兔。
師:哦,看來意見有了分歧。那老師想問,第二則寓言最終是哪個人物告訴了我們寓言最重要的道理?
生:野兔。
師:好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則寓言主要人物的關系對比圖。請問,導致第一則寓言中一頭野牛被吃掉的關鍵,在于它和一群野牛相比怎么樣?
生:態(tài)度不同。
師:好的。那么同樣,導致第二則寓言中其他動物被吃掉的原因,也在于它們與野兔相比,怎么樣?
生: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不同。
師:很好。那么這兩則寓言,都是將兩類動物放在一起進行了什么?
生:(異口同聲)對比!
師:非常好!那學習這兩則寓言我們總結一下,如何去把握一則寓言的主要寓意?第一,去找寓言故事中的什么?
生:人物形象。
師:好的。第二,我們要去尋找這些主要人物之間,是否存在著——
生:對比。
師:好的。那么第三,通過主要人物的對比,我們就能把握寓言的主要寓意。比如第一則寓言,通過一頭野牛和一群野牛命運的對比,告訴我們什么?
生:團結就是力量。
師:那么第二則寓言,通過野兔和其他動物的對比,我們是不是仍然能獲得這樣的道理呀?
生:是!
師:好。那我們再來一起總結一下,這兩則寓言告訴我們:
(屏顯PPT)
1.面對危險,自私自利會給自己招來災禍。
2.面對危險,團結協(xié)作可以使自己脫離險境。
師:好的,接下來老師把時間交給大家。請大家仿照這兩則寓言,運用對比的手法,創(chuàng)作一則寓言故事。那創(chuàng)作什么樣的主題呢?老師給大家一些參考意見。(PPT展示)“勤勞與懶惰”“樂觀與悲觀”……
(生開始創(chuàng)作寓言,時間約為10分鐘。)
師:好的,老師看到越來越多的同學抬起頭來了。寫完的同學,誰愿意毛遂自薦,跟我們分享一下你創(chuàng)作的這則寓言故事?好的,這位男同學。
生:有兩條獵狗,生活在獵人的家中。其中一條,每天都唉聲嘆氣,嘆息自己每天為了各種獵物拼命地奔跑,而最后捉到的獵物大部分又不屬于自己,它十分悲觀。另一條獵狗則為自己在付出辛勤勞動后,也可以獲得一份獎勵而感到高興,每天都會加倍努力地去抓獵物。漸漸地,悲觀的獵狗帶回的獵物一天比一天少,經(jīng)常遭到主人痛罵,最后因憂郁而死在狗棚里。而樂觀的獵狗因為經(jīng)常獲得主人額外的獎勵,而成為了主人的愛犬。
師:寫得怎么樣?
(生紛紛鼓掌、點頭贊同)
師:很好。這是第一位給我們分享寓言故事的同學,現(xiàn)在請看老師這里的評分標準。我們根據(jù)這樣幾條標準,來為剛才這位男同學創(chuàng)作的寓言打分。(PPT展示評分標準)
寓言共賞,我來點評——
1.用了對比手法★
2.人物形象生動★
3.語言流暢★
4.在對比中揭示深刻的寓意★★
好,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看看剛才這則寓言,你會給幾顆星?
(生紛紛舉手)
師:五星、五星、四星、五星……老師發(fā)現(xiàn)大部分同學給了五星!這位男同學創(chuàng)作的寓言將兩條獵狗進行對比:悲觀的獵狗和樂觀的獵狗因為自己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不同而有了不同的命運。我們再次掌聲鼓勵一下這位男同學,寫得確實不錯!好的,還有哪位同學?好,這位女生。
生:有這樣的兩群螞蟻。在大火來臨的時候,一群螞蟻驚慌失措,各顧各地東奔西跑,都想快點離開火災現(xiàn)場,但不少螞蟻都遇難了。而另一群團成了一個球狀,大家團結一致,中年的螞蟻圍在外層,小螞蟻和老螞蟻圍在內層。熊熊烈火燒焦了外層的螞蟻,但它們仍然堅持著,直到逃離了火災的現(xiàn)場,最后很多螞蟻都得救了。
師:很好!那你能不能告訴大家,你創(chuàng)作的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生:就是要學習中年螞蟻,犧牲自己服務他人的品質。
師:寫得怎么樣?我們一起來掌聲鼓勵一下。(學一齊鼓掌)現(xiàn)在請大家為這則寓言評分。這一次,請你具體說說你為什么給這則寓言打出這樣的分數(shù)。
(學生紛紛舉手出示評分)
師:四星、四星、四星、五星……老師發(fā)現(xiàn)這次打四星同學的比較多啦。好,那我們請這位女同學來點評一下,為什么你打了四星呢?
生:第一,她用了對比的手法。
師:誰跟誰對比?
生:(有些猶豫)那就是沒有運用對比的手法。
師:哦,呵呵。這個問題我們先放一下。那這四分你是依據(jù)什么來打的呢?
生:第一,她創(chuàng)作的人物形象生動。第二,她通過生動的螞蟻形象告訴我們深刻的寓意。最后,她的語言也比較流暢。所以我打了四星。
師:好的,請坐。也就是說其他標準都達到了,就是沒有對比,所以你給她扣了一分。好吧,我們有沒有不同意見?好,這位女同學來說說。
生:我給了五星。因為我覺得她也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她說有一群螞蟻是只顧著自己跑,所以被燒死了。而還有一群螞蟻是中年螞蟻圍在外面,保護了老年螞蟻和小螞蟻。這樣就形成了對比的手法。所以我打了五星。
師:很好。這是這位同學的打分和她的依據(jù),點評得非常清楚。老師覺得,不管我們打幾分,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好的,還有沒有哪位同學跟我們分享一下?這位男同學。
生:一天,兩位工人在一起砌一面石墻。一位領導過來審查的時候,詢問了這兩名工人一個同樣的問題:“你們覺得這份工作怎么樣?”這兩個工人的回答卻出人意料。第一位工人很開心地回答:“這份工作很好啊,我非常喜歡,我能擔任這樣一份工作是我的榮幸?!倍硗庖幻と藚s說:“我真是倒了大霉,干著這樣一份工作?!边@兩種不一樣的回答改變了他們今后的一生。許多年后,第一位工人當上了公司的總經(jīng)理,而另一位工人還在繼續(xù)干著砌石墻的工作。這兩者的遭遇都在于他們許多年前的回答,都關乎他們做事的態(tài)度。這個寓言告訴我們:態(tài)度改變一生。
師:態(tài)度改變一生!怎么樣?(學生頻頻點頭,熱烈鼓掌)這則寓言非常地完整。誰來說說這則寓言好在哪里?你給幾顆星?好,我們一起先來打分。(學生紛紛舉手)很多同學都給了五分。好的,現(xiàn)在請一位同學來點評一下。
生:首先,他的對比手法很明確。然后,他的人物形象很生動。最后,在結尾的時候,他不僅告訴了我們寓意,而且把這個寓意說得很清楚。他的寓意跟生活真的很貼切。
師:很貼切,很好。那具體結合寓言中的人物,你覺得哪里寫得比較好?
生:就是他們態(tài)度的對比比較明顯。就像前一個人物,他工作比較認真,就像……
師:沒關系,想到什么就說什么。
生:其實就像老師一樣。
師:咦?為什么就像老師一樣?
生:因為老師很快樂呀。雖然老師教學生很辛苦,但他們仍然覺得很快樂。
師:哦,非常好。我首先要給你鼓鼓掌啊,謝謝你的理解呀。我們這位同學把這則寓言中的寓意還延伸了一下。就像老師教學生一樣,有的時候也會很辛苦,但每當老師站在這里,面對大家的時候,呈現(xiàn)出的仍然是那份——
生:熱情,還有認真的態(tài)度。
師:好!謝謝你啊,請坐。我們回顧一下,在《野?!愤@則寓言中,老虎的目的是要吃掉這些野牛,所以老虎對野牛們來說就是災難或者是挫折。那么請問,剛才這位同學創(chuàng)作的這則寓言中,兩位工人的處境是否也相同呢?(學生點頭)他們都在干什么?
生:砌墻。
師:我們都知道,砌墻的工作是很辛苦的。也就是說,我們在面對困難、面對辛苦的時候,我們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比如說,我們今后會面對越來越多的作業(yè)、越來越大的壓力,這些是不是都相當于我們成長道路上的困難?這時,我們要想到這位同學寓言中的兩個人物:一個人是快樂地從事著艱辛的工作,于是若干年后他就有所成就了:而另一個人只是在抱怨這份工作太苦、太累,于是若干年后他一事無成。也就是說,我們的什么決定我們的命運?
生:(異口同聲)態(tài)度!
師:很好,下面還有哪位同學想跟我們分享一下自己的寓言?來,這位男生。
生:從前有一個木匠,日夜辛勤勞動,博得百姓們的贊賞,生意也做得越來越紅火。他的鄰居也是一個木匠,但他非常懶惰,一件工藝品常常做到一半就做不下去了。有一天,有兩名漂洋過海的商人來到他們家里,決定帶一些工藝品回自己的國家去販賣。第一名商人來到勤奮木匠家中,買了很多的工藝品,并且打算長期從木匠那里進貨,于是這個木匠變得越來越富有。而另一名商人來到第二位木匠家里,這個木匠卻冷漠地推銷他的次品,于是這名商人空手而歸,這個木匠也越來越貧窮,最后不得不放棄了木匠這個職業(yè)。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勤奮帶來成功,懶惰帶來失敗。
師:非常好!掌聲鼓勵一下。這兩名木匠同樣做一樣工作,但是工作的態(tài)度卻是截然不同的。因時間關系,就不再點評了。
師:好的,今天我們學習了兩則寓言,不僅明白了寓言的寓意,還找到了解開寓意的一把金鑰匙:抓住寓言形象,進行對比分析。而且,我們還運用對比手法嘗試了寓言創(chuàng)作。希望同學們能把自己今天學習寓言的心得,運用到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之中去,讓我們變得更加快樂,更加聰明!
【教學反思】
這是2014年12月參加廣東省初中語文童話寓言教學現(xiàn)場觀摩活動時,面向七年級學生的一節(jié)競賽課。
童話與寓言,都是孩子們喜聞樂見且易于接受的幻想類文學體裁,同時也是承載大人們不泯童心的重要載體。在我看來,童話與寓言本質上都是在書寫幻想,但是兩者的表現(xiàn)手法確實有所不同:童話是“放”的藝術,可以盡情放飛想象的翅膀,不受篇幅的限制;而寓言是“收”的藝術,就講一個短小的故事,其中的內涵需要你去揣摩、品味,有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美感。
抽到課題《寓言兩則》時,我首先想到的是:究竟要教給學生什么呢?根據(jù)我的了解,孩子們在小學就對寓言很熟悉,基本上能夠讀懂寓言故事,也能大致明白寓意。那么,到了初中再講寓言,我應該教給孩子們一些什么?我認為,應該是讀透寓言,也就是進一步讀懂生成寓言的一些基本內部結構。然后,我開始在梳理故事、品讀人物、揣摩細節(jié)等等方向之中,選擇將“寓言故事如何生成寓意”作為自己這堂課的重難點。而突破這樣的重難點,我覺得不能只講不練,而應該邊講邊練,讓學生們在創(chuàng)作練習中,去把握寓言生成的某種規(guī)律。最終,我將自己這堂課定位為“學習寓言見真諦,創(chuàng)作寓言我能行”。
對于這樣的教學設計,一直默默幫助我的導師們也是比較認可的。而且她們還幫我進一步梳理出運用“對比”而不是“矛盾”來向學生們解讀寓言的真諦,這樣更有益于初一學生的理解和把握。課堂實踐證明,這樣的設計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學生掌握了“在對比中見寓意”這把金鑰匙,在分析、理解和創(chuàng)作寓言中順利而出色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然而,略有遺憾的是,我自己對于課堂的把握功力還有待加強。孩子們在場上的緊張,我沒有很好地化解,剛上課時的氣氛有些沉悶。課堂上,各個問題之間的銜接也不夠流暢,我的教學語言也略顯啰唆,這些因素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尤其在聽完其他選手的比賽之后,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這些教學經(jīng)驗遠遠比我豐富的老師們,在對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學生的調動方面確實很優(yōu)秀,值得我這個入職未滿三年的年輕老師好好學習。
(廣東省珠海市紫荊中學;519000)
這是一節(jié)目標達成度較高的讀寫結合寓言課。
課的定位準確,目標適當。首先是對學生的學情把握得準,清楚七年級學生已學過不少寓言,基本能讀懂一般寓言的實際;其次是對寓言的體裁特征把握得準,在與童話的比較中見出其短小、單純的特點。然后把目標定位于不僅讀懂課文,而且掌握、分析寓言主要寓意的基本方法;不僅掌握解讀的方法,而且嘗試創(chuàng)作寓言。這樣的定位使學生不僅僅是欣賞了兩則寓言,而且在方法把握和創(chuàng)作實踐中對寓言這一體裁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
課堂核心突出,整體性強。讀寫結合是不少老師上寓言課的常用教學方法,但常常是讀寫結合徒有其表,讀是一回事,寫是另一回事,讀寫相關性不強。而這節(jié)課讀寫結合的極其緊密,都扣緊在“對比”上,以“對比”為解讀寓意的手段,也以“對比”作為創(chuàng)作中生成寓意的方法,在對比中見寓意,這成了課的核心。讀、寫、評,都圍繞著這一核心展開,使這節(jié)課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有了生命力。
上述兩個優(yōu)點實際上是建立在一個基礎之上的,這個基礎就是整節(jié)課的設計創(chuàng)意:在準確把握學情和文體特征的基礎上,開發(fā)出“在對比中見寓意”這一合理的教學內容。
(馮善亮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510000)
在學生能“讀懂”寓言這一基礎,指導學生如何“讀透”寓言,然后引導學生嘗試“創(chuàng)作”寓言。本課一線串珠,循序漸進,課堂教學效果突出,也給我們以下啟示:
一、教學只有立足于學生的學情,才行之有效。童話寓言在小學階段就是常見的文學體裁,如何上出“七年級”的味道?必須基于學生能“讀懂”這一學情,在此基礎上將目標定位在這一學情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讀透”。王青老師的教學很準確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但遺憾的是,在廣東省這次的現(xiàn)場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老師忽視學生的學情,把中學生當做小學生來教,花很大氣力指導學生如何讀懂基本寓意,師生活動雖然熱鬧,課堂氣氛看起來也熱烈,但實際上是無效教學。
二、教學應著眼學生的發(fā)展,才富有內涵。指導學生在讀懂寓言的基礎上“讀透”寓意,是初中生學習寓言由感性認識到理性思考的關鍵。讀透寓言有多種路徑,本課王青老師根據(jù)文本特點巧妙地突出“對比”。通過人物形象的對比分析,探究人物背后的不同寓意;通過品味人物語言、神態(tài)的不同變化,挖掘不同情感的流露和升華。課堂教學由淺而深,循序漸進,從而形成內涵豐富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教學若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定永葆創(chuàng)新。誠如廣東省教研員馮善亮老師所言,在本次現(xiàn)場教學比賽中,很多選手都用到讀寫結合,但更多的是暴露了自己課堂教學的短板:讀寫兩張皮,寫作的目的是什么,選手老師都不清楚。王青老師的這節(jié)課在指導學生掌握“讀透”的基本方法——“對比”后,嘗試著運用這一方法“創(chuàng)作”寓言,既是對這一能力訓練的延伸,又是對本課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檢測。從老師的設計看,學生嘗試創(chuàng)作不是無的放矢,而是運用對比,模仿文本的語言特色,設置的星級評價,既是引導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問題,更是為了下一次創(chuàng)作的完善。學生在寫作中將學習的所得自覺運用,在創(chuàng)作中激發(fā)與張揚想象力,清晰地再現(xiàn)了他們在本節(jié)課學習中的真實所得,也讓我們收獲了很多感動。
(儲強勝 廣東省珠海市教研中心;51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