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銀平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看似是一種教育愿望,實際上卻是一種過分的教育焦慮。對此,筆者更希望多一些“馬拉松”意識。
人生注定是一場馬拉松式的長跑,僅僅讓孩子獲得單純的知識技能是不夠的。要想讓孩子走得更遠,更為輝煌成功,還應該注重“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比如讓孩子富有愛心,情感和諧,懂得謙讓,富有擔當意識,具有崇高的道德養(yǎng)成,向善向美。尤其要讓孩子協(xié)調好自我發(fā)展和社會需要的關系,形成好的情商,等等。做到了上述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再加上知識的助力,孩子就有望在人生這場馬拉松比賽中,獲得較好的成績。
遺憾的是,當下不少人功利思想太重,把人生“馬拉松”當成了“短跑”、“百米沖刺跑”,幼兒教學小學化、小學教育初中化、初中教育又出現(xiàn)了高中傾向等。這違背了人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在這種“高壓”和“逼迫”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成績可能會好,卻失去身心的和諧,失去了淡定的平常心以及卓越的心理和道德素質,甚至會成為心理亞健康者、心理疾病患者。因為過分競爭和加壓而導致的家庭悲劇可謂屢見不鮮。本來想贏得比賽,反而因為上述不利因素,而得不償失。
“人生的長跑”除了需要“爆發(fā)力”,更需要心理定力、體能持久力。過于強調起跑線上的速度,孩子剛開始就跑得非???,恰恰會過早的透支體力,加大身心耗竭和疲勞程度,等到需要體力、耐力去進行至關重要的關鍵性比拼的時候,卻體能不支,從而影響整個人生長跑的效率和質量。
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副司長王定華稱:“‘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忽悠!”他認為,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而選擇所謂好的初中、好的小學,乃至好的幼兒園,雖是一種可以理解的家長心理,但它并不符合科學的邏輯。
讓孩子慢慢來吧,就像跑一場馬拉松,調整好步伐的節(jié)奏,準備好持久戰(zhàn)的心態(tài),甚至用悠然的心情,欣賞一下路邊的風景和陽光,充分分享他們這個年齡應該分享品嘗到的童年的味道、無憂無慮的時光。這對孩子跑贏馬拉松長跑,是一種重要的精神支撐力、心理支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