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云堂主
有這樣一個人,幾乎沒有進過正規(guī)學校,一生幾乎都在刻苦自學,他由一個雕花木匠成長為“人民藝術家”,他集詩、書、畫、印四絕于一身且聞名中外,他曾擔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美院教授,他還獲得過世界和平獎金,他的篆刻作品大刀闊斧、驚世駭俗,這個傳奇人物就是——齊白石。
齊白石,原名純芝,號白石。齊白石與許多名家相比,篆刻起步較晚,三十四歲時才正式開始學習篆刻。在學習的過程中,對齊白石影響最大的是趙之謙。他揣摩、臨仿《二金蝶堂印譜》近二十年。齊白石有六十年的篆刻生涯,早期的篆刻作品個人風格沒有定型,晚年吸取《天發(fā)神讖(chèn)》《祀三公山》及秦權量詔版書后,篆刻作品漸入化境。
在篆法上,齊白石認為,“初學刻印,應該先講篆法,次講章法,再次講刀法。篆法是刻印的根本,根本不明,章法、刀法就不能準確,即使刻得能夠稍合規(guī)矩,品格仍是算不得高的?!彼⑽淖种械哪承﹫A轉筆畫轉換成直線,使字形結構比較方正、簡練并彰顯陽剛之氣。另外,他還擅長借用隸書的筆法融入篆刻作品,使印文有古拙、凝重的意味。
在刀法上,齊白石發(fā)展、完善了單刀系統(tǒng)。他的印文線條典型特征是一邊光潔一邊毛糙,同時線條有粗細變化,形成線條間強烈的對比。齊白石刻印,方向只有兩個,橫向自左及右,豎向自上而下,作品用刀“快、狠、準”。齊白石曾說:“我刻印,同寫字一樣。寫字下筆不重描,刻印,一刀下去,絕不回刀。”
他的經典之作“人長壽”“江南布衣”“大匠之門”“八硯樓”都是刀法、字法、章法、筆法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