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竹溪 陳睿雅 編輯 湯涌
下一個是誰
文 劉竹溪 陳睿雅 編輯 湯涌
所有的角色都有一死,但想要存活到最后,要侍奉的大神除了原作者馬丁還有很多
就像身手如鬼神、身世成謎的刺客教會了艾莉亞那句“Valar Morghulis”。
這句高等瓦雷利亞語,意為“凡人皆有一死”。
它還有一個下句,是“凡人皆要侍奉”。
劇集里所有還活著的凡人角色都要面臨著死亡問題,他們侍奉的不僅僅有原作者馬丁,還有狠心的編劇、控制預算的制片人、群情激昂的觀眾和期待話題和收視率的公司。
在美劇《權力的游戲》里,“領便當”(戲拍完了,領個盒飯下班是死亡的委婉語)的命運隨時可能降臨在一個看似重要的角色身上,不管他是暴虐的君王、忠誠的公爵還是勇武的騎士。這部熱播電視劇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就來自“誰也不安全”造成的張力。
最致命的是,除了原作者馬丁之外你還有別的神,原著也并不保險,在小說里仍然存活的角色可能在電視劇集里早早命喪黃泉了。
最新的例子是女王丹妮莉絲的鐵衛(wèi)隊長“無畏的”巴利斯坦·賽爾彌爵士,在第五季第四集的末尾,這位維斯特洛的頭號勇者被一群暴徒圍殺在彌林城的街巷中“亂拳打死老師傅”。
電視劇《權力的游戲》改編自美國作家喬治·R·R·馬丁的系列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在奇幻小說類里,《冰與火之歌》的世界被歸納為“低魔世界”。
歐美現代奇幻小說的源頭,可能要從英國作家約翰·R·R·托爾金算起。托爾金的巨著《指環(huán)王》出版于1950年代,故事中身材矮小的霍比特人弗羅多和來自多個種族的伙伴一起,為了摧毀邪惡的魔戒而進行了一場遠征。
《指環(huán)王》的故事發(fā)生在虛構的中土世界,故事背景融合了北歐、凱爾特等民族的神話傳說,精靈、獸人、矮人、龍等典型奇幻形象的設定在《指環(huán)王》中都已成型。
借鑒《指環(huán)王》背景設定的桌面角色扮演游戲“龍與地下城”在1970年代崛起,在那個還沒有游戲機和電腦的年代,這個依靠骰子、模型和腦補能力來玩的游戲是“宅男”們的最愛。
除了原作者馬丁之外你還有別的神,在小說里仍然存活的角色可能在電視劇集里早早命喪黃泉了
把“龍與地下城”游戲衍生出了以《龍槍》為代表的大量奇幻小說。這些小說的主角往往是一群冒險者(玩家們扮演的角色),在和巨龍、靈吸怪、元素生物等敵人作戰(zhàn)的過程中逐漸成長。
這些奇幻小說里,超自然力量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魔法強化的武器可以讓戰(zhàn)士萬夫莫敵、巫師念動咒語就可以召喚火球、高階牧師甚至可以復活死者。類似的設定一般被稱為“高魔世界”—魔法水平較高。
馬丁也深受奇幻文學影響。據他回憶,自己在大約12歲時就開始反復閱讀《指環(huán)王》,不過,他的奇幻小說創(chuàng)作卻走上了非傳統(tǒng)的道路。
雖然《冰與火之歌》也被定義為奇幻小說,但是至少在故事開篇的時候,維斯特洛所在的是一個標準的“低魔世界”:雖然坦格利安家族依靠可怕的魔龍征服了七國,但龍已經長期絕嗣,魔法和鬼怪也只存在于傳說之中,即使是博學多才的學士們,能掌握的知識也僅限于煉金術、草藥學之類。
高魔世界如《濟公傳》或者《封神演義》只要炫目的招數就能拉住讀者,但低魔世界的《聊齋志異》里則要寫人和狐貍、鬼怪的情感和互動,寫的其實還是人間事。
如果一個咒語就能把君臨夷平城堡,那提利昂也就不必組建軍隊血戰(zhàn)黑水河了。瓦里斯大人的陰謀詭計也要在大學士的死靈召喚術面前跪倒。談到這一點時,《冰與火之歌》中文版譯者屈暢認為馬丁進行了一次相當大膽的嘗試:“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可以說是浪漫現實主義,把現實主義融入了奇幻小說?!?/p>
把傳統(tǒng)奇幻小說中的超自然因素盡可能降低后,馬丁從真實的歷史中汲取了更多的素材,但馬丁不屑于照搬照抄,讓讀者可以把小說的情節(jié)和真實歷史一一對應。例如,鐵群島的鐵民駕馭著長船沿海劫掠,猶如維京海盜,他們的淹神信仰中信徒被海水浸泡的儀式類似基督教浸信會,鐵民死后靈魂的歸宿“流水宮殿”則頗有北歐信仰中奧丁的英靈殿瓦爾哈拉的影子;擅長騎馬的多斯拉克人的風俗和語言則綜合了蒙古、突厥等多種元素。
除了宗教和文化因素,馬丁還從真實的歷史中移植了戰(zhàn)爭和陰謀。玫瑰戰(zhàn)爭、十字軍東征、百年戰(zhàn)爭,都能在《冰與火之歌》中找到影子。
葛雷喬伊家族的未來走向
海怪的兒子席恩已經在精神上被摧毀,葛雷喬伊家族已經四分五裂,叔叔、遠親和女兒打成了一團,缺乏文化和制度建設讓這個海賊民族
無法走的更遠
正是這些來自現實的素材構建了《冰與火之歌》殘酷的底色。臨冬城公爵奈德·史塔克因王位繼承權問題卷入紛爭,最后命喪蘭尼斯特家族之手,首級被懸在城門上號令,當這個情節(jié)出現在電視劇第一季中時,沒有看過原著的觀眾們第一次領會到了“誰都可能死去”這一法則。奈德之死與英格蘭玫瑰戰(zhàn)爭期間約克公爵理查的遭遇類似,蘭尼斯特家族的名字,正好和約克家族的對頭蘭開斯特家族發(fā)音類似(約克家族和蘭開斯特家族的紋章分別是白玫瑰和紅玫瑰,正好也類似于史塔克家族和蘭尼斯特家族的紋章配色)。
奈德·史塔克的長子羅柏·史塔克在參加“紅色婚禮”時遭到背信棄義的主人瓦德·佛雷的刺殺,則類似蘇格蘭歷史上的“黑色晚餐”。1440年,國王詹姆斯二世為了消滅黑道格拉斯氏族的勢力,為威廉·道格拉斯伯爵擺下“鴻門宴”,宴會上,侍者端來代表死亡的黑色公牛頭,威廉伯爵心知大勢已去,于是引頸就戮,不得攻擊自己的賓客的風俗也就此被破壞。
在低魔世界里,死亡基本是不可逆轉的,《冰與火之歌》里,凱特琳·史塔克被紅袍僧救活,但失去說話能力,而且情感古怪,變成了非人的“石心夫人”,在劇集里,則根本沒有安排這種陰陽怪氣的復活。
僅僅“死了很多角色”并不能讓一部小說產生特別強的沖擊力。例如《三國演義》中,突然死亡的人名不計其數,還有成對死去的二人組合(有的還因為作者筆誤被殺死兩次),但關羽落難和張飛橫死就讓人難過—他們是串起故事的人,讀者和他們有一種“已經是朋友”的交情在。
《冰與火之歌》里令讀者錯愕不已的死亡,也是類似的效果。
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紅》一樣,《冰與火之歌》采用了以“視角角色”為核心的寫法。這樣的小說中,每個章節(jié)都以一個角色的視角展開,嚴格地采用第三人稱敘事,并不會呈現該角色看不見或者不知道的事物。
馬丁之所以采用這種獨特的文本模式,與他組織的科幻小說項目“外卡(Wild Card)”項目有關。“外卡”項目開始于1980年代,采用了多作者協(xié)作的模式,不同的小說有不同的主角,但是共享同一個設定,最后結集出版。
多重視角角色的設置讓讀者可以站在角色的角度去思考,理解角色內心的沖突和掙扎,即便角色作出了愚蠢或者邪惡的決定,讀者也容易產生理解和同情的情緒。另一方面,視角角色的寫作方式也是一種“敘述性詭計”,它制造了一個心理預期:按照通常的閱讀經驗,作為敘事視角的角色都是主角,不會輕易死去。一旦這種心理預期被逆轉,就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奈德·史塔克就是典型范例,小說第一卷共72章,以奈德為視角角色的就有15章,因此當他被斬首時,觀眾大感意外。
值得注意的還有一點,馬丁雖然以“花式發(fā)便當”聞名,每一卷小說中第一個和最后一個視角人物幾乎必然會死去,但他也并不是完全不考慮“主角光環(huán)”,畢竟,小說的情節(jié)推進仍然仰仗角色。
直到小說第五章結束,奈德·史塔克夫婦之外的大部分主要視角角色都仍然存活。其中包括了史塔克家族的珊莎、艾莉亞、布蘭、瓊恩,以及龍女丹妮莉絲、小惡魔提利昂、弒君者詹姆、“美人”布蕾妮等人。
這種視角會加劇讀者對人物死亡的惋惜之情,但同時又會抑制住寫作者的肆意妄為,這對上帝視角的寫作者來說就毫無關系,這點上嗜酒的古龍要任性得多,可能六七章都在寫一個女主角,突然就死了,結尾之前,男主角和一個很像路人、倒數四五章才出現的女孩在一起了。
坦格利安家族的未來走向
丹妮莉絲準備打回維斯特洛,此外還有她的一個侄子也做著復國的準備,在小說里,小惡魔提利昂就被販賣給了這個小王子。至于瓊恩·雪諾究竟是不是一個坦格利安,可能要年底出版的第六卷甚至幾年后的第七卷才能一見分曉
《冰與火之歌》1996年出版了第一卷《權力的游戲》,到2005年出到了第四卷《群鴉的盛宴》,幾乎已經確定不會爛尾,也經過了市場檢驗。
有《指環(huán)王》、《哈利·波特》等人氣作品先后登上大銀幕,HBO看到了商機,在2007年簽下了《冰與火之歌》的電視劇版權。以小說第一卷《權力的游戲》命名的電視劇在2011年播出時,在北美的收視人數穩(wěn)定在200萬人以上,第一季最后一集收視人數突破300萬后,HBO決定續(xù)訂,此后便按照一年一季的進度持續(xù)推進。
收視率節(jié)節(jié)攀升之際,電視劇對于原著劇情的改動越來越明顯。電視劇每季大約等于原著的一卷,平均近70章的內容,但篇幅只有10集,很多支線劇情遭到了大幅度的刪改,一些角色甚至根本沒有機會出場—例如高庭的提利爾家族的百花騎士洛拉斯·提利爾有一個兄弟,殘疾的維拉斯·提利爾,他曾經被指定和珊莎·史塔克聯姻,但是電視劇取消了這個角色,把相關的故事放在了他的兄弟洛拉斯身上。奔流城的“黑魚”布林登·徒利原本是北境聯軍的一員悍將,但因為相關情節(jié)的修改,戲份減少,只在火葬哥哥的時候,展示了一下自己的箭術。
有的人完全沒有出現,比如帶著布蘭·史塔克找到綠先知的冷手(原著上暗示他是一個死去的騎士),為了把冷手的那段劇情說順利,編劇直接殺掉了布蘭的小伙伴玖健·黎德,好在原著上也有暗示,說他預測到自己的未來不會好。
馬丁多次提到托爾金和《指環(huán)王》對他的影響,《哈利波特》則讓膜法世界被更多的人接受
但巴利斯坦·賽爾彌之死就是情節(jié)刪改的結果。老而彌堅的巴利斯坦是原著中武力最高的角色,御林鐵衛(wèi)的隊長,被喬佛里·拜拉席恩的御前會議驅逐后,巴利斯坦選擇為舊主坦格利安家族的繼承人丹妮莉絲效力,并成為龍女最為忠誠和勇敢的衛(wèi)士。從提前公布的小說第六卷劇情來看,巴利斯坦仍然活著,還指揮了一場攻城戰(zhàn),但在電視劇第五季第四集,他就已經死于亂劍之下。加上莫爾蒙被放逐,多斯拉克人早早死光,劇集里丹妮莉絲身邊已經沒什么得力的人,估計很快就要公開招聘了。
布蘭·史塔克(左)是整個小說構建時的初始人物,而勞勃國王(右圖立者)駕臨臨冬城是故事的開始
不光觀眾中的“原著黨”表示不爽,就連巴利斯坦的扮演者伊安·麥克爾辛尼也對這一安排頗有微詞。他在接受《娛樂周刊》采訪時透露,自己完整地閱讀了原著,深知自己的角色仍會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告訴了自己的經紀人,暫時不要安排新的工作,但是電視劇制作方執(zhí)意要讓巴利斯坦死去。得知消息的伊安·麥克爾辛尼曾跟制片方理論,但制片方仍然不為所動。
麥克爾辛尼的“便當”可謂領得窩窩囊囊。
在2013年雨果獎最佳小說《星際迷航-紅衫》里,約翰·斯卡爾齊狠狠地黑了一下電視劇編劇,一座星際戰(zhàn)艦上的船員紛紛死去,而且死法充滿弱智氣質,司令、艦長等幾位軍官不斷地中毒和受重傷,卻永遠都死不了,最終新船員們相信了老程序員的瘋狂說法,他們的命運和2012年的一個爛電視劇相關,于是穿越時空,去找那個編劇算賬,為了讓他停掉劇集不殺龍?zhí)?,這樣大家就不會再死了,這其中老程序員對編劇們火力全開,奮力挖苦:
“每集掛掉幾個醬油角色才不能滿足電視機前的觀眾呢。每過一陣子,一個活生生的角色死掉了他們才會覺得夠刺激。所以呢,就有一些小配角被精心刻畫出來,等賺夠人氣了再咔嚓一聲攔腰折斷。你們就是這樣的角色。因為你們是有故事的人。為了讓你們死得更讓人扼腕痛惜,也許你們能有出演整整一集的待遇呢?!?/p>
艾林家族的未來走向
小羅賓要在殺死母親的繼父小指頭和已經心腸剛硬的表姐珊莎的身邊繼續(xù)生活,依靠著山的險峻和城堡的堅固存活,山地國家就是這樣,
別人很少能打進來,自己也很難打出去,難統(tǒng)一,好割據
在第五卷結束時,瓊恩·雪諾被守夜人的戰(zhàn)友們沖過來刺了好幾劍,生死未卜,這讓人也充滿了“他到底是精心設置的小配角還是主角”的疑問。
不過根據一項瓊恩·雪諾成長史的統(tǒng)計,瓊恩·雪諾得益于艾德、班揚、提利昂、斷掌科林、熊老、鐵匠師傅諾伊和伊蒙師父七個人的影響和教誨,七個人一起教,基本上是主角光環(huán)的節(jié)奏(比如郭靖)。
另一個提前死人或者刪人的原因是藝術形式的差異,電視劇無法拍出小說里的那些種種暗線和伏筆,只好想辦法舍棄和繞過。
中文譯者屈暢認為,除了簡化原著中這類草灰蛇線的劇情,角色的提前死亡也有助于制造話題,吸引眼球。這種行為和電視劇里刻意強化性和暴力相關情節(jié)的做法如出一轍:“馬丁不會為了重口味而重口味,這些改動完全服務于收視率,一點美感也沒有?!?/p>
在過去的電視劇拍攝模式當中還有經費問題,但這對吸金頗多的《權力的游戲》和這個時代似乎不是問題,事實上,在第四季的最后兩集登陸影院在IMAX上放映的時候,出品方得到了可觀的收益。
電視劇超車后,所有人生死難料
自從2000年第三卷《冰雨的風暴》出版后,馬丁的寫作速度越來越慢—五年后,第四卷《群鴉的盛宴》才與讀者見面,又過了六年,第五卷《魔龍的狂舞》才姍姍來遲??紤]到馬丁已經66歲,讀者們紛紛向他送上“萬壽無疆”的祝福,希望他能堅持寫完全書。
形成對比的是,電視劇以每年一季的速度的穩(wěn)定推出,今年,電視劇和原著的劇情已經基本追平。許多人擔心的是馬丁在電視劇的逼迫下壓力過大,在最后兩部里亂開殺戒,無人幸免。
“馬丁性格追求精益求精,電視劇起到的‘催稿’效果有限?!鼻鼤掣嬖V《博客天下》,“第六卷《凜冬的寒風》很可能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出版,趕在電視劇第六季之前。但第七卷在三年之內應該都沒有機會面世,幾乎肯定落后于電視劇。電視劇和原著可能只有結局的大方向相同,好比兩個人從北京到上海,都知道終點何在,但是走什么路線,見了什么人可能有很大的差別?!?/p>
關于此后的劇情走向,讀者們在網上已經進行了很多分析,一種主流觀點認為,小說標題中的“冰與火”分別象征著絕境長城外的異鬼和噴火的魔龍,瓊恩·雪諾和丹妮莉絲·坦格利安應該會在大結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以我看來,這兩人合作的機會為零?!鼻鼤痴J為,馬丁并不希望被人猜到結局,而他已經透露在第六卷會有一個重大的改變?!褒埮蔀椤異骸拇淼目赡苄愿?,因為大家默認她是好的?!?/p>
接下來誰有可能“便當”?屈暢的觀點是,“配角都有可能”,他認為弒君者詹姆·蘭尼斯特死掉的可能性比較大。
這種想法也得到了不少讀者的支持,詹姆對布蘭的一推曾經引發(fā)了一場戰(zhàn)爭,但此后詹姆的最大作用其實都是守護弟弟提利昂,在提利昂流落天涯、瑟曦認下通奸罪之后,斷手的詹姆的重要性已經大幅度下降。
另一個經常被拿來調侃的結局更神奇:原著第二卷《列王的紛爭》中,一顆紅色彗星出現在天空中,書中不同的角色對它有不同的解讀。
有讀者認為,當馬丁面對催稿壓力或者身體原因、年邁而寫不下去了,就會直接讓彗星墜落,撞死所有人,給書畫上一個令人目瞪口呆的句號,而不是留下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給一個野心勃勃的高鶚一起成名的機會。
“龍女成為‘惡’的代表的可能性更大……弒君者詹姆·蘭尼斯特死掉的可能性比較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