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
“老佛爺”慈禧不僅在生前有許多奇特的經(jīng)歷,而且在她死后還有更令人難以置信的遭遇:慈禧的遺體在長達76年的時間里,先后三次殮入同一口棺內(nèi),遺體至今仍保存完整。
第一次入棺:1908年死后第二天慈禧被殮入棺
同治五年(1866年),咸豐帝的定陵完工。按清制,他的兩位皇后慈安、慈禧的陵墓只可在定陵附近選址,并只能建一座皇后陵。當時便定下給兩位皇后建一座陵,棺槨并排奉安。慈禧看了奏折很生氣:“誰說我們就不配一人建一陵?”這是打破陵制,但誰敢不聽?于是,雙陵于當年8月同時動工,于光緒五年(1879年)六月同時完工,耗時六年,耗銀五百多萬兩。
雙陵的建制本來一樣,但慈安死后,慈禧一心要壓倒慈安的機會來了。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八月,東陵守護大臣為討好慈禧,上奏朝廷說慈禧陵因連年雨水,多有糟朽,急需修整。慈禧命親信慶親王和兵部尚書榮祿為承辦大臣。結果,陵內(nèi)建筑無一不修,大殿和東西配殿都從原來的揭瓦維修改為拆后重建。此次大修工程浩大,到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已撥款一百五十萬兩,以后的款項更是個無底之謎。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日未時三刻,慈禧走完了她七十四年的人生路程,撒手人寰。當天下午4時30分,掌儀司首領太監(jiān)用鵝黃吉祥轎將慈禧的遺體從西苑儀鑾殿抬出,5時15分到皇極殿,放回在床上。
第二天上午8時5分,慈禧的遺體被殮入了棺內(nèi)。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十月初四巳時,慈禧的梓宮葬入菩陀峪定東陵地宮。
第二次入棺:1928年遭盜墓拋尸全身長滿白毛
慈禧死后二十年,即1928年7月4日至10日,軍閥孫殿英盜掘了乾隆帝的裕陵和慈禧陵,毀棺拋尸,掠走了全部隨葬珍寶。慈禧遺體被拋出棺外,嘴里的寶珠被摳走,上衣也被扒光了,下體僅剩一條內(nèi)褲。
盜案發(fā)生后,溥儀派載澤、耆齡、寶熙等人到東陵對慈禧的遺體進行了重新安葬,載澤等人鉆進地宮,見慈禧遺體趴在棺蓋上,頭朝北,腳朝南,左手反搭在后背上。在地宮里已暴尸四十多天,遺體上出現(xiàn)了許多斑點,長滿了白毛。
載澤等人見內(nèi)棺尚完好,于是命旗婦用一塊黃綢子將慈禧遺體蓋上,將一件黃緞褥鋪在遺體一側,然后慢慢翻轉尸身,正好將遺體仰臥在黃緞褥上。只見慈禧面色灰白,兩眼深陷無珠,顴骨高隆,嘴唇有傷痕。眾人幫扶著,用如意板將慈禧遺體抬入棺內(nèi),如意板未撤出。遺體上蓋上一件黃緞被,把從地宮里拾到的慈禧生前剪下的指甲和掉的牙用黃綢子包好,放在被上。載澤又將當年得到的慈禧遺物——一件黃緞袍、一件坎肩蓋在被上,蓋上棺蓋,用漆封上棺口,重殮完畢。
第三次入棺:1984年文物局清理內(nèi)棺搬出尸體
1984年1月4日,國家文物局派來了幾名專家,與清東陵文物保管所組成了一個清理慈禧內(nèi)棺十人小組。
第二天,清理小組依次揭取了被上的兩件衣服,發(fā)現(xiàn)了包著慈禧指甲和牙齒的小黃包。當將黃緞卷走后,慈禧的遺骸呈現(xiàn)在眼前,她的臉部及上身用黃綢包裹著,下身穿著褲子,褲子上繡滿了“壽”字、一只腳上穿著襪子。遺體仰身直臥著,頭微微左偏,右手放在腹部,左臂自然地垂于身體左側,兩眼深陷成洞,腰間扎著一條絲帶。遺體仍是完整一體的,全長153厘米。
清理小組用她身底下的如意板將遺體從棺中抬出,放在地宮的地面上。在棺內(nèi)噴灑了防腐消毒藥液后,又將慈禧的遺體抬入棺內(nèi)。這是她死后第三次被抬入這口棺中。然后將被、小黃包及兩件衣服完全按原樣、原位置放回。一切都恢復了原狀后,又往棺內(nèi)噴灑了一遍藥液,蓋上棺蓋,封好棺蓋口,木工們將殘破的外槨修好后,套在了棺外。
如今,慈禧的遺體仍完整地躺在棺木內(nèi),保留著1928年入殮時的原樣。
(摘自《光明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