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的童年還給孩子
王威
抓馬寶貝CEO,畢業(yè)于北京交通大學MBA學院,而后在英國考文垂大學獲得了管理學碩士學位。在2007年,她有了自己的女兒后,她意識到中國現(xiàn)有的教育體系并不能充分發(fā)掘孩子的潛能。基于此,她決定從英國引進教育戲劇的理念,并于2009年成立了抓馬寶貝(Drama Rainbow)。
《母子健康》:王老師,您好!六一兒童節(jié),我們?yōu)榇瞬邉澚恕翱鞓吠?!孩子的童年都去哪兒了”。我們小時候的童年學習沒有像現(xiàn)在這么多,和我們同事也聊,小時候與自然接觸得比較多,在大自然中體驗的快樂也多一些。在當下孩子學習比較多的時候,怎樣把握一個原則來平衡。給我們的家長們一些建議。王威:這個呢,實際上,我們所有的人都在一個體系當中。今天我還在看一個微信,他說不是教育出了問題,而是教育的評價系統(tǒng)出了問題。在一個評價系統(tǒng)中,所有的制作或者維護評價系統(tǒng)的人都告訴孩子,你必須得變成方的來塞到這個盒子里,你才有可能被人接受,或者是才有可能生存,才有可能成功。
沒有一個人能夠很有信心地去跟自己的孩子說:“我相信你,做你自己,你足夠認真地做你自己,以自己的方式生存,你一定能夠很好地在這個世界上?!?/p>
所以說,我覺得是恐懼或者是焦慮,圍繞著這種評價系統(tǒng),產(chǎn)生在于學校當中,產(chǎn)生在于教師當中,產(chǎn)生在于家長當中,自然它就會傳遞到孩子當中。孩子是在最弱勢的一個群體當中。他的空間一旦被擠壓就會很委屈。他的委屈是無法掩蓋的,他委屈家長就會覺得很委屈,然后大家都覺得自己是弱勢群體,就變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
原來大家是想在這個評價體系中獲得成長,慢慢地變成了想要在這個評價系統(tǒng)中拔尖兒。獲得成長和拔尖兒它是兩件事,就像我們討論戲劇的時候,戲劇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訓練孩子的表演技巧,讓他們展示在舞臺上,娛樂觀眾,是以觀眾為主的。另外一個呢,它不一定是展示好的表演技巧。他身臨其境,他相信這個故事,他真正地把自己放置在了劇目中那個人物的角色當中,去思考、去行為、去反思這件事情還能怎么做。那它其實是兩種不同形式的,一種是為了成長,一種是為了展示。
所以,我們有些時候會說那你要看你的需求是什么。當你尋求成長的時候,我相信這整個的家庭他都是非常強壯的,他的心理都是非常強大的。所以我認為,當我們的父母有選擇,或者是說當這個社會能夠支撐這個選擇,那當他知道是可以面對和應對的這個恐懼的時候,那就不一定要舍本逐末地去做那些事情。
我覺得其實上,現(xiàn)在家長是有選擇了,比如我們提供的專注于成長的,其實就是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