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靜
日立電梯(中國)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000
知識產權專利保護的對策分析
任 靜
日立電梯(中國)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000
圍繞知識產權建立的相關制度,尤其是專利制度,在維護專利所有人的權益時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本文對專利所有人持有的專利技術以及權益所受到的侵權行為,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針對已經發(fā)生的侵權行為提出了合理的解決對策。
知識產權;專利保護;對策
國際化的科技、經濟交流越來越頻繁,涉及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guī),成為保護專利所有人合法權益的有力武器。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和其他國家的經濟往來也愈加頻繁,為了能夠和國際相關慣例保持一致,我國制定了知識產權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來保障和促進我國經濟的有序、健康的發(fā)展。
自專利法實施以后,根據(jù)國際環(huán)境和國內具體需求,我國的知識產權專利保護法,經過三次修正得到了不斷的完善,起到了對專利所有人權益的保護作用,推動了專利技術及發(fā)明等在社會生產中的應用,同時還促進了我國專利技術開發(fā)的發(fā)展,調動了科技人員、知識分子進行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積極性。隨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新技術、新設備的不斷出現(xiàn),吸引了國外投資者的目光,對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法律規(guī)定專利技術所有人的權益不可侵犯,為此加強自主知識產權及專利保護,成為我國法律體系建設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通常情況下,對專利權益人的侵權行為主要表現(xiàn)為三種形式,第一種形式是假冒發(fā)明人的專利產品和專有技術;第二種形式是對專利發(fā)明進行篡改;第三種形式是剽竊專利發(fā)明所有人的技術、產品據(jù)為己有。下面對專利技術及相關專利權益受到侵犯的現(xiàn)象進行詳細分析。
2.1 實施專利侵權的行為
1)未取得專利所有權人專利轉讓或授權,擅自使用專利所有權人的專利方法或是實施專利產品的生產、銷售等行為。
2)未取得產品外觀設計專利所有權人的授權,擅自使用他人外觀專利于自己的產品,并進行生產、銷售的行為。
3)未取得專利授權合同情況下,擅自使用發(fā)明人專利的行為。
4)在取得專利授權合同情況下,不按合同約定,私自和第三方形成專利轉讓事實的行為。
5)在沒有取得專利局審查許可或是在專利有效期內,強制實施發(fā)明人的發(fā)明專利或是專利技術的行為。
6)具備專利發(fā)明人界定權的產品以及在自主專利產品上署名專利號以及專利標識的行為。
7)擅自在已經發(fā)生專利人界定的專利發(fā)明文件上,填寫不具備專利權資格人署名的行為。
8)發(fā)明人在沒有征得國家許可的情況下,私自在其他國家進行專利申請,并在國外公開發(fā)明專利項目的行為。
2.2 實施專有技術的侵權行為
1)利用賄賂手段,獲得具有專有技術資格認定的專有技術信息,有償提供給他人,或是采用剽竊手段獲得他人專有技術信息,謀求經濟收益的行為;
2)從原單位離職不到一年的員工,向其他單位泄露或轉讓原單位享有專利權專有技術的行為;
3)沒有履行合同規(guī)定,向其他單位或個人泄露本單位技術機密以及實施技術公開的行為;
4)對專有技術發(fā)明人的榮譽、精神、權利造成傷害的行為。
根據(jù)我國現(xiàn)行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對專利所有權人實施的保護原則體現(xiàn)了綜合性,既包括我國的憲法、民法、刑法、行政法,以及知識產權有關的商標法、著作權法和專利法,還包括行政、刑事、民事三大訴訟法,以此對專利權所有人的權益進行保護。當專利權所有人的權益受到損害時,可以根據(jù)相關法律,對侵權行為進行鑒定,對侵權結果進行分析,選擇適應的法律進行保護。
3.1 采用和解方式解決
這種解決方式適用于專利侵權案件中雙方是合作的關系,他們存在達成和解的基礎,可以通過內部自行協(xié)商,被侵權人可以要求對方停止侵權行為,并支付一定的經濟補償。這樣的解決方式,省去了提起訴訟的時間,雙方都能在心平氣和的狀態(tài)下,解決好侵權引發(fā)的法律糾紛。
3.2 采用調解方式解決
當侵權事件發(fā)生后,第三人作為調解人對侵權事件進行調解工作。調解人的選擇會受到身份、地位、影響面等多個因素的影響。
1)選擇人民調委會作為調解員。當侵權人的行為明顯觸犯相關法律法規(guī),但涉及到的標的量小,沒有產生嚴重后果的,人民調委會可以作為調解人,對侵權糾紛進行調解,實現(xiàn)對專利所有人進行保護的目的。
2)選擇技術權威組織或機構進行調解。這種調解方式適用于侵權客體具備非常強的專業(yè)性和技術性的侵權事件中。技術權威組織或機構權威性的技術認定結果,容易取得雙方當事人的認可,從而使侵權事件得到合理解決。
3)選擇專業(yè)律師進行調解。專門從事知識產權維權的律師,具有專業(yè)的法律知識、豐富的案件處理經驗,同時他們對專利技術方面的科技知識也非常了解,能站公正的立場上,對當事人雙方所擔負的責任,以及享有的權利,作出更為合理的調解。
4)選擇行政部門進行調解。在有些專利侵權事件中存在明顯的侵權行為,被侵權人可以選擇行政部門,對存在的專利侵權行為及時制止,并向侵權人提出合理補償。行政部門包括和知識產權相關的有關的行政管理單位,例如專利、著作權管理機關,以及國家工商管理機構,另外還包括科技主管部門、企事業(yè)單位等,都可以對專利侵權行為進行調解。
3.3 采用仲裁方式解決
當專利侵權事件中當事人雙方對侵權行為存在較大爭議時,可將有關文件材料交由相關仲裁機構,對侵權糾紛實施仲裁。仲裁機構根據(jù)程序,對存在爭議的事件提出仲裁結論。一般情況下,專利侵權行為的解決往往是結合了調解和仲裁兩種方式。
3.4 采用行政復議及行政訴訟方式解決
這種解決方式存在于行政機關內部,指的是在其管理范圍內相對人提出對下屬部門的侵權行為進行復查的一種制度。行政復議中的當事人中,必定有一方是行政部門。這種解決行政部門知識產權糾紛的方式,是科學化、民主化的體現(xiàn)。
行政訴訟指的是事件當事人對行政復議結果不認同情況下,把事件提交給法院,進入訴訟程序,以此來解決存在的侵權爭議。
3.5 采用民事訴訟的方式解決
知識產權糾紛一般是專利所有人的人身權以及財產權受到侵犯。在當事人不愿意進行調解,或者是對其他部門調解結果不認同的情況下,可以提起民事訴訟。知識產權侵權事件大都通過民事訴訟的方式解決的。被侵權人更加相信民事訴訟的判決結果,認為其最具權威性。
3.6 采用形式訴訟的方式解決
在知識產權侵權事件中,由于侵權人的不法行為導致嚴重不良后果的,就要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并對其提起民事訴訟,使其受到應有的處罰。
知識產權專利體系的建立,為發(fā)明人和專有技術人的合法權益提供保障。當發(fā)生知識產權糾紛時,采用合適的解決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維護被侵權人的利益,對我國的社會發(fā)展和經濟發(fā)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1]馮楚建,程龍,唐恒.知識產權工作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江蘇省專利權人調研的實證研究[J].江蘇商論,2014,8:40-45.
[2]劉建峰.高性能倒裝鍵合裝備的國內外知識產權狀況分析及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5,15:198-191.
[3]鄒開亮,嚴真真.江西省高校專利保護工作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技術與創(chuàng)新管理,2015,3:248-252.
G306
A
1674-6708(2015)142-01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