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路陽
【摘 要】研究“意識”的專家認為,意識可以控制人,我認為這是有道理的。比如聲樂,聲樂的學習,少不了各種方法的參雜,學習過聲樂的人都知道,聲樂是一門沒學之前覺得簡單,學了之后發(fā)現(xiàn)很難的學科,原因很簡單,學習之前覺得聲樂就是唱歌,學了之后發(fā)現(xiàn),原來唱歌是要用方法的,而且很抽象。如何學習抽象且難以理解的發(fā)聲,除了老師教到的方法、有樣學樣的模仿,其實還有看似不實際但卻小有功效的“臆想”。在發(fā)聲練習中融入意識引導,讓聲音前后、上下的對抗更加到位。
【關(guān)鍵詞】聲樂教學;意識引導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8-0074-01
在聲樂課堂中,我喜歡用意識去引導學生,讓學生產(chǎn)生臆想。其實在聲樂課堂中,老師都會無意識地讓學生去聯(lián)想,如想象體內(nèi)有一根管子、串珠子、下巴丟在地上等,這些讓初學聲樂的學生總是摸不著頭腦,又或者在老師的不斷引導之下,學生唱出了老師所要求的聲音,問其是否有老師說的感覺,答案卻是沒有。往往這種感覺和一個人的年齡、知識的累積、閱歷的增加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如何引導學生跟隨著老師的思維去做呢,其實可以先從簡單的方法開始。
聲樂中,我們講究聲音的方向,是往前送出去的,要讓最后一排觀眾可以聽到,送出去的同時,后面又是拉拽著的,為了不讓聲音太白、一發(fā)不可收拾,因此產(chǎn)生了一個前后的對抗。聲音就像放風箏一樣,伴隨著音高的不斷變化,可高可低,無論多高,線的另一頭始終是拽在手心里的,這也便產(chǎn)生了上下的對抗,只有當兩種對抗同時進行,繃緊弦,才會撩撥出動聽、圓潤的聲音。本文針對兩種對抗,結(jié)合意識的引導具體舉例來探討:
在聲樂教學中,老師一定要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比如向前“送”的這個聲音,可以讓學生嘗試把手掌置于嘴巴前方,想象手心有一層塵土,我們需要一口氣把塵土吹光,然后用這種感覺唱單音“yu”(因為吹氣的口型和“yu”是基本一樣的)。具體做法:先吹一次“塵土”,再吸氣、吹氣,在吹這一口氣的過程中,前半部分作吹狀,后半部分唱“yu”,順著吹的感覺走,多練幾次后,直接唱“yu”,注意手始終要放在嘴巴前面,找尋吹的感覺,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同學把手放在嘴前,自以為做到了,其實也只是做做樣子,因為當他們用嘴巴用力吹手心里的“塵土”時,他們的眼神是看著前面,并沒有去看自己的手心,而當我們真正把塵土放置于手心時,吹的時候必然是要看著手心的,所以說教師正確的引導往往離不開學生自身的生活閱歷。每個學生的感受能力是不一樣的,這和聰不聰明沒有關(guān)系,所以教師需要儲備各種方法來引導學生。吹著唱,還可以選擇花瓶里的綠植,先吹綠葉,集中精神去吹自己指定的那片綠葉,然后過程如上,先吹,再吸氣、吹氣,吹氣過程中,前半部分作吹狀,后半部分唱“yu”,最后直接唱“yu”,集中精神找感覺。
把聲音“送”到前面還有很多辦法,比如把紙巾的一角貼在墻上,練聲的時候,把注意力集中在紙巾上,以吹著的感覺去做發(fā)聲練習?;蛘吣靡粋€塑料袋,將其吹滿氣,一只手舉至前上面,抬頭,對著塑料袋吹著唱,找那種如果你不保持吹著唱,那么塑料袋便會掉在地上的感覺。還有,也可以在發(fā)聲練習或者歌唱時,找尋前方一個點,用手指著,跟自己說要把所有聲音都送到那個點里面去。要用意識去引導自己,把自己帶入到設(shè)想的那個感覺中去。
與吹著唱對抗的便是吸著唱,很多學生學習的時候很困惑,埋怨為什么有的老師說吹著唱,有的老師說吸著唱,又或者老師讓吹著唱,結(jié)果下次課吹著唱時老師又說不對,讓吸著唱,迷惑為什么會出現(xiàn)完全相反的概念,到底孰對孰錯?其實都是對的,吹和吸是一種對抗,當對抗產(chǎn)生時,好比一根弦繃緊了,這個時候撥一下,才會發(fā)出悅耳的聲音,至于老師對學生要求的變化,只因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不穩(wěn)定的情況,比如老師讓吸著唱,結(jié)果在課下的練習過程中越練越往里,無意中把聲音“包裹”在了里面,那么下次課時老師肯定會讓你吹著唱,以此來達到一個平衡的對抗。
說到吸著唱,同學們常有一個誤區(qū),總覺得吸著唱不就“包”在里面、“含”在里面了嗎,其實是不一樣的,“包”和“含”,基本是把聲音包裹住了,掩蓋了聲音本身的亮度,而且由于舌根的僵硬,聲音也顯得蒼老厚重,“吸”則是把聲音緊貼后咽壁,音效開闊得多,聲音聽起來干凈、沒有阻攔、扎實有力度。如何練習吸著唱?從上面丟一顆花生米,然后讓學生用嘴巴去接,找有外物入侵的感覺,或假設(shè)手指捏著花生米,放在嘴巴前面,練習時每張開嘴巴,便找把花生米丟進喉嚨的感覺,嘴巴張開,把聲音唱給自己聽,不要太用力,如果此法不順暢,還可嘗試口含1/2瓶蓋水,好像用嘴巴兜住的感覺,含著水去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原因是當你含著水的時候,首先你不敢使勁,怕流出去,再者你潛意識里就想“收著點”,不然水就撒出去了,這種種的潛意識,直接影響到了發(fā)聲的效果,讓聲音變得更柔和、有度。當“吹”和“吸”都做到時,我們需要他們對抗起來,嘗試用吸著唱的感覺,指向遠處一個點,引導自己把聲音全部送過去,但本身又去“吸”著唱,反復練習,對抗便可產(chǎn)生。
總之,依靠于想象來幫助我們完成發(fā)聲練習,是科學且有依據(jù)的,對難以找尋方法、不斷摸索的學生來講,無疑是起到了一個好的引導作用,避免了聲樂學習道路上的許多彎路,但臆想學習法絕不僅僅是單靠想象便一定能夠達到某種程度的,它離不開知識的積累和閱歷的增加,說到底,意識的引導也只是一個輔助作用,如何讓輔助成為積極的作用,還需要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才能將其功能發(fā)揮得更加完美、更加到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