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回放】
請以“只是因為________”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從“那本書”“那條路”“那個人”三個短語中任選一個,填在橫線上,將題目補充完整;②文體自選,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校名、人名。
【命題透視】
這道作文題,看起來是半命題作文,其實是命題作文的一種變式,它讓考生在“只是因為那本書”“只是因為那條路”“只是因為那個人”三個題目中選擇一個來寫。題目給人的整體印象是“充滿人文關懷,鼓勵多樣表達”,讓更多的考生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內(nèi)容,有利于考生正常發(fā)揮寫作水平。
“人文關懷”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收放有度。
這道題為考生提供了三個選項,而且在“任選一個”幾個字下面加了著重號,這是在提醒考生,既可以選“那本書”,也可以選“那條路”,還可以選“那個人”。在緊張的考試氛圍中和有限的時間內(nèi),這無疑體現(xiàn)了命題者對考生的呵護和關懷。
而這道題的限制性則體現(xiàn)在:只能在三個題目中選擇其一,不能另加;題目中的因果關系必須關注。
二是剛柔相濟。
只要是考試,就會有規(guī)則,就要有利于選拔,因而命題不可能沒有限制,這是“剛”;但這道作文題平易平和,基本不設審題障礙,利于考生發(fā)揮,這又是“柔”。“只是因為那本書”“只是因為那條路”和“只是因為那個人”在理解上沒有多大困難,這是“柔”;但“只是”“因為”“那本”等幾個詞語又需要稍微注意一下,這又是“剛”。
“鼓勵多樣表達”主要體現(xiàn)在下面三個方面。
一是可供選擇的寫作內(nèi)容很多,讓考生有話可說,得心應手。
無論是“那本書”“那條路”還是“那個人”,都有多元的解讀;重寫“因”或重寫“果”,都是可以的。
“那本書”,可實可虛。圍繞一本書,考生既可以寫閱讀的收獲,也可以寫得到這本書的過程。
“那條路”,可具體可抽象。既可以是實實在在的路,如田間小路、小巷幽徑等;也可以是人生之路,如成長之路、夢想之路等??忌瓤梢詫懧飞系木?,也可以寫路上的事,還可以寫路上的人。
“那個人”,既可以是現(xiàn)實之人,也可以是歷史人物;既可以是熟悉的,也可以是陌生的;既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作品中虛構的??忌瓤梢詫懩莻€人的“言傳”,也可以寫那個人的“身教”。
二是可供選擇的寫作體裁是多樣的,讓考生能揚其所長、避其所短。
考生根據(jù)自己的擅長,既可以寫人記事,也可以寫景狀物,還可以闡發(fā)思考。記敘文,在故事中揭示主題;散文,在景物中抒發(fā)情感、感悟道理;議論文,闡述自己的思考與見解。
三是立意的角度多樣,讓考生能夠說真話、抒真情。
考生既可以寫那本書(那條路、那個人)給自己帶來的變化,對自己產(chǎn)生的影響,也可以寫它給予自己的啟示,角度多樣,便于考生發(fā)揮寫作特長。
總之,這道作文題很好地發(fā)揮了教學引導作用。它引導考生多讀書、讀好書,努力把讀書當作最美的生命舉止;它引導考生關注生活、反思生活,回顧走過的那些路、讀過的那些書以及遇到的那些人,鼓勵考生真寫作,為考生提供了施展寫作才華的廣闊空間。
【評卷掃描】
本次考場作文中,考生主要暴露出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思維品質(zhì)欠佳。
思維品質(zhì)反映了個體的智力或思維水平,即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進而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與內(nèi)在聯(lián)系、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性的能力。思維品質(zhì)好的人抽象概括能力強,思維品質(zhì)不好的人往往只是停留在直觀水平上。
從閱卷情況看,本次作文中最突出的問題是60%左右的考生思維水平不高,甚至低幼,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因果聯(lián)系不明朗。
從題目看,這篇作文應該明確地寫出因為什么、所以什么??刹簧倏忌淖魑囊蚬P系模糊不清,讓閱卷教師頗費思量,一遍一遍地去讀,一遍一遍地去想,甚至要拼命地替他去想“因是什么,果是什么”。例如有一位考生的文章,整體上是寫奶奶的勤勞節(jié)儉,通篇看起來只是寫奶奶這個人,結尾卻寫道:“爺爺奶奶離開了,沒有帶走一樣新東西,反倒拿走了許多舊物件,還留下了勤勞節(jié)儉的品質(zhì)?!蓖瑢W們看,這與“只是因為那個人”這個題目有什么關系呢?
2. 因果聯(lián)系太牽強。
那本書、那條路、那個人帶來了什么樣的變化,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給予了我們怎樣的啟示,兩者之間應該有內(nèi)在的必然的聯(lián)系。命題者希望考生關注的是“內(nèi)果”,即那本書等給人帶來的內(nèi)在的變化。但不少考生的作文寫的是“外果”,因果聯(lián)系不緊密,甚至低幼化。例如“因為那個人,所以我手臂上有了個疤”“因為要修那條路,所以砍了那棵樹”“因為有了媽媽,所以有了我的生命”……
還有的文章,僅僅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就令自己發(fā)生了“突變”,缺少素材與主題間的契合,顯得簡單幼稚。這一類作文,把簡單的外在聯(lián)系當成了內(nèi)在的因果,思維層次不高,思維品質(zhì)欠缺。
二是審題能力不強。
這道作文題在審題方面并沒有多大的障礙,但仍有不少考生出現(xiàn)了疏漏。一是沒有仔細揣摩“因為”“只是”“那本”等詞語的含義,二是沒有注意從“三個短語中任選一個”這一要求。這說明考生的審題能力(審題目、審要求)仍然需要加強,需要常抓不懈。
這道作文題中最關鍵的詞語是“因為”,但有的考生沒有注意到。他們的作文中沒有因果關系,只是寫了那本書、那條路、那個人,寫了那本書的好、那條路的美、那個人的變化。此外,有些考生沒有注意“那本”“那條”“那個”在數(shù)量上的限制,寫成了“那些書”“那些路”“那些人”。
第三,很多考生忽視了“只是”一詞,沒有強調(diào)那本書(那條路、那個人)的重要性;只有極少數(shù)考生注意到了要通過比較來強調(diào)“只是”。
第四,很少有考生注意“那”與“這”的不同。“那”是遠指,“這”是近指。甚至還有考生把“那個人”寫成了“你”,人稱上出了問題。
三是重形式輕內(nèi)容。
不少考生不在內(nèi)容上下功夫,而是喜歡“講究”形式。“小標題”“書信體”“三段論”“內(nèi)容+感悟”“余秋雨體”……層出不窮。他們過于關注形式,導致內(nèi)容空泛、描寫不具體、情感不真實,影響了內(nèi)容的表達。
例如,寫那本書對自己的影響,采用“三段式”結構,一段書的內(nèi)容加一段感悟,不痛不癢;寫那個人對自己的影響,三件小事三個方面排列整齊,一覽無余。
再如,有考生寫李清照的詩詞對自己的影響,基本上為三段論,即把她的詩詞按照其生平切割成三個階段,再配上幾句詞,加上一兩句感想,語言看似華美,實則空洞無物,缺乏獨特的體驗和情感。
還有一些有“題記”的作文,題記語言華麗無比,可與后面的內(nèi)容沒有什么關系,甚至全文語言粗陋不堪,與那幾句“美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極不協(xié)調(diào)。
語言和結構要為表達真情實感服務,不能為語言而語言,為結構而結構。如果沒有實實在在的內(nèi)容,語言再華美、結構再漂亮也無濟于事。
【迷津指點】
一、 思維品質(zhì)要培養(yǎng)
同學們要多讀書、勤動腦、善思考。
1. 多讀書,豐富思維的源泉。
“一個空洞的頭腦,是不能進行思維的?!蓖瑢W們要多讀書、多學習,用書籍來武裝自己,用知識來豐富自己,這樣,你才能發(fā)現(xiàn)新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2. 勤動腦,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
“學而不思則罔?!弊x書、讀文要勤動腦筋,運用已有的經(jīng)驗,這樣,才能在一般人認為沒有問題的情況下,發(fā)現(xiàn)關鍵性的問題,得出規(guī)律性的結論。
3. 多總結,學會思考的方法。
同學們不僅要多讀書、勤動腦,還要善于總結、學會思考,要從實際出發(fā),進行全面分析,防止主觀片面、孤立靜止地看問題;要學會運用分析和綜合、比較和分類、抽象和概括等思維方法。
當然,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如果只有豐富的表象而無豐富的語言,就會像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來。因此,要發(fā)展思維能力、培養(yǎng)思維品質(zhì),就必須提高語言修養(yǎng)。
二、 題意理解要透徹
只要是考試作文,就會有審題要求,雖然難度可能不大,但畢竟存在。嚴格意義上說,沒有審題障礙的中考作文題是不存在的。這就要求同學們在動筆前一定要反復揣摩作文題,透徹地理解題意,“袖手于前”方能“疾書于后”,才能避免“洋洋萬言,離題萬里”的情況出現(xiàn)。
怎樣審題呢?
一要理解作文題中各個詞語的含義。對作文題中的每一個詞語,同學們都要準確理解、仔細揣摩。例如這道作文題中的“因為”“那本”“那個”“那條”“只是”“書”“人”“路”等。
二要分析詞語間的關系。例如這道作文題,“因為”含有因果關系,隱含著“所以怎么樣”的意思;“那本”“那個”“那條”從數(shù)量上限定書、人、路;“只是”則從重要性方面加以強調(diào)。
三要整體思考命題者的意圖和寫作的關鍵。這道作文題的關鍵是要寫出因果關系,因為什么,所以怎樣。
三、 文意表達不喜平
文似看山不喜平。寫文章好比觀賞山峰,喜歡奇勢迭出,最忌平坦,因此,布局行文要跌宕起伏,方能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好文章應該遠離“三平”:結構平、語言平、立意平。
文章的結構要因文而異、因人而異。結構是為內(nèi)容服務的,同學們不能總是在形式上下功夫,而是要根據(jù)內(nèi)容選擇恰當?shù)男问健N恼碌恼Z言是思想的內(nèi)核,是為表現(xiàn)內(nèi)容服務的。我們既反對蒼白無力的語言,也反對為語言而語言。如果同學們喜歡用一些華麗空洞的辭藻,就會使人如看萬花筒,初看似乎繁花似錦、高深莫測,而一經(jīng)拆穿,則不過是一些碎片,毫無意義。因此,同學們平日應注意體驗生活,體驗身邊的點滴、體驗成長的滋味、體驗閱讀的快樂,努力使文章的立意獨特一點、深刻一點。
【例文點評】
一類文:
只是因為那個人
他給的寒冬比夏日還溫暖。(開篇不凡,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初見時,我憨笑著望他,他回我以深淵般深邃的目光。我心中一瑟,竟暗自責怪他的冷漠。
他是我的初中老師。那時的他,如同仙人一樣可望而不可即。(此句非常形象,突出了老師冷而令人景仰的特點)他似乎永遠背著手站在遠方,從未給予過人陽光。
本想就這樣安靜地度過初中,因為我自覺不是優(yōu)等生的料。誰知,他竟破天荒地任命我為副班長、值日班委甚至考核員等職務,讓我措手不及。我就像一個被推向高峰的麻雀,高處不勝寒。
從那一刻起,命運轉變。我曾幼稚地向他請示道:“老師,我怕干不好……所以……”他連頭也不抬,置若罔聞。良久,我感覺已經(jīng)坐了幾圈過山車了,他才開口道:“去吧。”我一愣,心想:“什么?就這樣趕我出門了?”我不情愿地推開門,小聲嘟囔了一句“老師再見”,退出了辦公室。
因為他,我學會了臉不紅、心不跳地站在全班面前管理。后來我才知道,這只是他的淺層目的。(老師的趕鴨子上架,讓“我”告別了靦腆,使“我”練就了管理的能力,字里行間充滿感激)
初二的一天,他揚著我的試卷,嘲諷道:“就考這點分數(shù),真不嫌丟人?!彪S即將試卷隨意地甩在地上。我紅著臉下座位彎腰去撿,低頭的那一剎那,我仿佛感覺到了他針一樣的目光。我顫抖著返回座位,感覺就像走在釘子路上。以前被我批評過的同學似乎都在用譏誚的眼神看著我,讓我無地自容。(此處的心理描寫非常真切,符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
自那以后,我無數(shù)次地抱怨他:為什么讓我高飛卻又要使我難堪?我以后如何驕傲地做班委?為什么這樣對我?……然而,我惱怒的眼光只換來了他冰凌般的目光。
因為他,我懂得了維護尊嚴。我明白我要變得更加優(yōu)秀,站在巔峰,才能穩(wěn)住腳步。我意識到我必須成為王者?。ㄟ@段點題的話,使文章富有層次感,進一步寫出了那位老師對“我”的影響)
如今,我是如此地感激他的冷漠,因為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我。如果沒有他,我只會瑟縮在角落,祈求他人的幫助;而現(xiàn)在,我羽翼已豐,只待驚鴻照影。
今天,他在送我進考場時,投來一個滿意的眼神,我似乎看見了他彎了的嘴角。他從未對我笑過,我也從不怪他對我的無情,因為只是因為他……
他將我置身于荒野,意味著要我成為高飛的鷹。
總評:這篇文章以情真取勝,“因為他,我學會了臉不紅、心不跳地站在全班面前管理”“因為他,我懂得了維護尊嚴。我明白我要變得更加優(yōu)秀,站在巔峰,才能穩(wěn)住腳步。我意識到我必須成為王者”“他將我置身于荒野,意味著要我成為高飛的鷹”這些話中,飽含著小作者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本文扣題而作,寫出了內(nèi)在的因果聯(lián)系,反映了那位老師對他的影響之大。文章語言富有表現(xiàn)力,無論是描摹人物還是抒發(fā)情感,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類文:
只是因為那本書
“明天要中考了,加油??!”手機響了,是她的信息??粗鞘煜さ拿?,我不禁感嘆:“三年的友誼啊!誰能想到,我們友誼的開始,只是因為那本書?!保ㄈ腩}很快。開宗明義,點明題意,交代那本書的作用)
她是我的初中同學。(按照后文內(nèi)容,最好加上“也是我的同桌”)她是個內(nèi)斂(改為“內(nèi)向而”)文靜的人,平時很少說話,而我則喜歡與那些外向活潑的人在一起交談,甚至請老師幫我把位子調(diào)到了她們旁邊??墒?,也許因為我是一個內(nèi)向(“內(nèi)向”改為“拙嘴笨腮”)的人吧,她們交談時我很少能插上嘴,只能坐在一邊,聽她們侃侃而談。每當這時,她都會走到我身邊,主動與我說話??晌遗c她說話時卻總是心不在焉,眼睛還是盯著那熱鬧的地方。(這一場景寫得很真實,也會讓我們想起自己的中學生活)
后來,不知為什么,老師又將我的座位調(diào)回了她的身邊。盡管如此,一到課間,我還是會跑到那些人聚集的地方,傾聽她們的談話,希望自己也能加入。而每當我看向她時,她總是流露出一種復雜的神情。(“復雜的神情”意味深長)
那天,她問我是否看過瑪格麗特的《飄》,并將它送給了我?;丶液?,我剛翻開書頁,便被斯嘉麗復雜而矛盾的性格吸引了??晌乙苫螅ā耙苫蟆备臑椤安幻靼住备?。)她為什么要推薦這本書給我。后來,我看到梅勒妮之死以及白瑞德的離開,不禁憤怒道:“為什么斯嘉麗不懂得珍惜!”驀地,我明白了,她是想告訴我這個?。ㄟ@一段筆鋒一轉,寫自己的頓悟,但有點太快了)
我想起了傷心時她給予我的安慰,想起了孤獨時她主動與我交談,想起了她望向我時的眼神……(這一段補筆很有必要,讓“我”的頓悟有了依托)
第二天到學校后,我微笑著坐到她的身邊,主動與她說起了話。課間,我問道:“一起去打水吧?”她露出了欣喜的表情,點了點頭。我們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
從回憶中醒來,我走進房間,那本《飄》正筆直地立在書架中間。
哦,只是因為那本書,我才感受到了你的友情。只是因為《飄》?。。ㄕ諔_頭,點明題旨)
總評:小作者因為《飄》這本書感受到了朋友間的情誼,學會了珍惜友情?!讹h》中的斯嘉麗不懂得珍惜,這讓小作者幡然醒悟,理解了朋友推薦這本書的目的:“我想起了傷心時她給予我的安慰,想起了孤獨時她主動與我交談,想起了她望向我時的眼神……”文章整體是切題的,語言基本功也不錯,但是,真實感不強,有點為寫而寫甚至編造的感覺,感情自然也就不夠真切了。
【新題預測】
題一:請以“漸聞書香”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②文中不得出現(xiàn)(或暗示)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題二:請以“________我歷歷在目”為題,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現(xiàn)(或暗示)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②不少于600字。
王躍平,中學高級教師,南京市中學語文學科帶頭人,南京市初中語文中心組成員。先后發(fā)表教學論文(案例)近百篇,其中,有十幾篇文章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教學通訊》等中文核心刊物上發(fā)表?,F(xiàn)任教于南京市科利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