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一、英語從一種思想變成一種知識庫
人類最初的交流靠自己本國的語言,然而,現(xiàn)在人類多了一種交流,那就是外語交流,隨著社會和科學的發(fā)展,人類彼此之間又多了一種語言,那就是互聯(lián)網(wǎng)交流。人類彼此之間的交往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而越來越方便,越來越頻繁,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科技交流、技能交流和信息交流已成為人類生活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外語學習、外語教學,特別是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學習外語是一個國家進步的象征。語言的本質是交際工具,但人類在進步,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外語已從一種工具變?yōu)橐环N思想、一種知識庫。沒有掌握外語猶如缺乏一種思想,缺少一個重要的知識源泉一樣,多學一種外語,等于在本來沒有窗的墻上開了一窗,你可以領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風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學會一門外語不但是多了一雙眼睛、一對耳朵和一條舌頭,還多了一個頭腦。
掌握一門外語是非常重要的,掌握一種語言也即掌握一種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和習慣。在當前人們津津樂道于素質教育的話題時,我們更應當看到外語教學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必然產生重大影響?,F(xiàn)代英語教學不僅僅局限于教學生課本上的東西,還要通過課本上的知識讓學生了解這個世界發(fā)生過什么,正在發(fā)生什么?學生不僅僅是會幾個單詞、會幾篇課文、考試過關就意味著學了英語,更是通過對英語的學習,讓他們擁有更多知識。我們可以通過學習英語了解更多外國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人文地理等,英語已經從一種單純的工具變成一種思想、一種資源庫。
從學習者的認知角度來看,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工具、認識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種語言也即掌握一種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和習慣,學習另外一種語言就意味著學習另外一種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和習慣。
二、新課程下的英語教育
實施新課程改革后,教材上發(fā)生很大的變化,讓學生思考的方面也很多。例如題材涉及面廣,不僅涉及藝術、科技、音樂、天文地理的知識,還涉及許多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例如急救、健康飲食、肢體語言、文化遺產和未來生活等。這些課程的設置正好反映了課程和教學這個問題。
教育對于每個人都非常重要,然而到底什么是教育?教育是謀求學生發(fā)展的;人的發(fā)展是通過實踐和認識活動,主體化和客觀化的統(tǒng)一實現(xiàn)過程?!队⒄Z課程標準》指出:“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边M而解釋道:“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p>
三、教學的主要工作就是將知識打開、內化、外化
教師應盡量在日常教學中設法給學生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便于學生在口頭上和筆頭上運用所學語言,交際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對話課教學中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教育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J.S. Bruner)認為,人的認知過程是對進入感官進入感官進行選擇、轉化、儲存和應用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應全方位地對學生的感官進行刺激,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利用試聽效果增強情景的真實性和趣味性
課文中的許多的情景(如地震等),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親身經歷或體驗,而文字的抽象描述又難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讓學生觀看地震片段,學生便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就能夠比較容易地理解和體驗“quake”和“shake”等詞的意義,也能夠比較容易地掌握“cut off”和“fall down”等詞組的用法。
2.利用多媒體效果拓寬學生的思維領域
多媒體是一個現(xiàn)代化的工具,教師可以利用它給學生授課,讓學生仔細觀看,并有機會相互交流。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課文,了解外國的文化知識。再與我們國家的文化相比較,讓學生深入全面了解中西文化差異。
新課程改革對于教師的要求更高,教師的工作不僅僅是簡單地傳授知識,什么樣的知識、怎樣去教,這些問題都要求教師去推敲、去思考。教師要注重研究,注重分析,注重不斷地興利去弊,推陳出新,注重不斷改革、改善。那么英語教師應該怎樣做呢?
首先,確立目標。《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規(guī)定:“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逼浯?,可以根據(jù)英語新課標的理念,將3P模式發(fā)展為5P模式:Preparation,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和Progress。
(1)Preparation的功能是承前啟后,導入新話題或新內容,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和經驗,啟發(fā)想象或預測等。新編英語教材中基本上都有“Warm up”環(huán)節(jié),可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教學活動,逐步導入新內容的學習,比如復習、預習、討論、頭腦風暴等。
(2)Presentation的功能是呈現(xiàn)新的語言知識。教師可以運用不同的形式或創(chuàng)造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介紹新的語言知識,比如用實物、動作、圖畫、簡筆畫、英語解釋、漢語解釋等。
(3)Practice的功能是對新語言知識的操練和練習。這種練習通常是控制性的,包括從非交際性語言活動到有意義的各種操練,再到各種具有一定交際性的語言活動。
(4)Production的功能是真實運用語言。這一步的功能是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要求比Progress更高,主要活動形式是通過讓學生完成真實的交際任務或項目等。
(5)Progess的功能是檢測和鞏固。通過小結和檢查等評價方式,檢測和鞏固學生在評價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
新教材要求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質和量要一起抓,一個不能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關鍵是讓學生“學會學習”,這個過程要經過“要我學—我要學—我能學”的階段。多用鼓勵性語言,多給他們語言實踐的機會,少用命令式的語言,多用建議性語言。實施教材改革后,需要適應的不僅是學生,老師也需要適應。我們還要不斷學習,因為我們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這樣學生的成績才能夠有更大的進步。新課程下的英語教學,不但要深化教師對于自身主導作用的認識和理解,而且要在逐步提升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培養(yǎng),并且引導學生掌握獨立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英語學習中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