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建英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和進取精神?!蔽覀冊谡Z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必須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為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提供機會和條件,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感受到積極主動參與的滿足,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一、誘發(fā)主動參與的欲望
從信息論的觀點來看,課堂教學信息系統(tǒng)是由語言信息、行為信息和情感信息三個要素共同構成的。
學生對學習興趣不濃,缺乏主動學習的精神,甚至產生厭學情緒,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偏重于語言信息和行為信息的傳遞,而忽視了情感信息在教學系統(tǒng)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學中順應兒童的心理,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發(fā)揮其積極作用,才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從而實現課堂教學信息系統(tǒng)的整體優(yōu)化。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中的情緒與教學效果有直接關系,而教學的情境又是影響學生情緒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依據教材特點,盡量優(yōu)化運用各種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寓教于趣,以趣促思,使學生以良好的認知情緒和濃厚的興趣投入到學習中去。如教學毛澤東《長征》一詩,由于學生受時空的限制,很難領會詩情,尤其是對“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中的“暖”和“寒”兩字的理解。我在教學時,課前布置學生去查閱有關紅軍長征“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的故事,上課時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了這兩個情境,引導學生想象并體會紅軍戰(zhàn)士當時順利過江后的心情,感受奪橋激戰(zhàn)的驚心動魄,這樣一來,通過形象地再現詩的意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讓學生理解詩意,領悟詩情,并品味詩歌遣詞造句的準確性、生動性,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巧設疑問,引發(fā)探索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睂W生在學習過程中時常會有疑惑,教師于疑難點處設問,能給學生指明思維方向,創(chuàng)設思維情境,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思考,獨立探索,讓學生進入探索學習的情境。當學生的思維成果得到肯定,探索精神得到贊許,便會感受到積極主動參與的滿足,產生了自主參與的熱情。
例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我提出以下問題:假如故事發(fā)生的時間不在大年夜,課文的內容要作怎樣的變動?可換上什么內容?作者為什么特意安排在大年夜?假如課文只寫現實,不寫幻想,那你認為要怎么寫?問題提出后,學生議論紛紛,大膽推測,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較好的發(fā)揮,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一位特級教師教學《草船借箭》,問學生:課文寫諸葛亮的話共有11處,只有一處有提示語(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聯(lián)系課文想想諸葛亮此時在“笑”誰?為什么而“笑”?學生對這一問題很感興趣,積極參與,多角度地感悟和表達“笑”的意蘊。
二、創(chuàng)造主動參與的條件
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動機,而且要想方設法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動眼,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
1.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參與口語表達
口語表達能力是現代人最基本的素質之一?!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課堂教學應切實加強口語交際訓練。每節(jié)課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參與朗讀、討論、回答問題。把教材中的“交流平臺”“口語交際”落到實處。語文源自于生活,語文運用于生活,我們還可以設計多種靈活生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說話形式。如讀了《迷人的張家界》《索溪峪的“野”》等寫景文章,讓學生說說導游詞;學習《新型玻璃》,讓學生當推銷員;學習《北京的春節(jié)》可以鏈接生活,讓學生說說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等??傊M可能為學生提供參與口語表達的機會,學生口語能力才能不斷得到提高。
2.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參與語文活動
語文教材內容極其豐富,涉及的范圍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至宏觀宇宙,小至微觀粒子,幾乎無所不包。同時,課文的體裁形式多樣,有童話、寓言、詩歌、小說等,這為學生學好語文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在教學中,教師應高度重視課堂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
例如,課本劇表演,把課文內容通過玩玩演演的形式再現出來,就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想象,在輕松愉快中獲得知識,備受學生喜愛。如《晏子使楚》《陶罐和鐵罐》等課文,都適宜編排個課本劇進行教學;學習《向命運挑戰(zhàn)》《跨越百年的美麗》等文章,可以讓學生當當小記者,來個“走近名人”的專訪,寫“頒獎詞”等;學習《只有一個地球》等文章,讓學生設計公益廣告,呼吁人們保護地球。此外,語文知識競賽、語言文字游戲、朗讀比賽、辯論會、辦語文小報等,都是極好的語文實踐活動。
三、增強主動參與的信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蔽覀冊诮虒W中不僅要激發(fā)學生心靈深處這種強烈的探求欲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而且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因為學生只有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成功,才會有內在的高層次的愉悅而產生更強大的學習內驅力。
1.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克布森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實驗充分證明:教師對學生抱有期望,并通過態(tài)度、表情、體驗與行為方式將期望傳遞給學生,學生就會受到鼓舞,從而更加信賴教師,給教師以積極的反饋。因此,在課堂教學這一特定的群體活動中,教師應力求營造一個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教師的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減輕學習上的精神負擔,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從而主動地學習探索。
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要求教師與學生之間應建立一種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教師應把微笑帶進課堂,盡量與學生保持近距離,打消師生之間的情感隔閡,讓學生感到師生之間親密融洽的親情。教學中還應該看到每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充分信任他們,防止“光暈效應”,充分發(fā)揮皮格馬利翁效應。
2.善于運用激勵的教學評價手段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勵?!泵總€學生都有一種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贊許。當學生的這種需要得到滿足,就能引起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引發(fā)學習的興趣,并轉化為學生內部的學習動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面向全體的教學評價手段,對每位學生的思維成果都給予恰當的評價,或在熱情中給予褒獎,或在委婉中道出其不足,正確的評價能幫助學生樹立成功者的“自我意象”,喚起學習的自信心。例如,學生對作文有畏懼感,他們非??释约旱牧曌髂艿玫嚼蠋煹南矏酆秃迷u,作為語文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寫作熱情,用情感去激發(fā)其寫作的興趣,習作教學中的評價和寫好作文評語顯得尤為重要。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在習作教學中只要學生有一個好句就給予很高的評價,加5分、10分不等,學生的作文常常是超百分的,學生的寫作熱情很高。在給學生作文寫評語時,要欣賞學生的個性習作,讓評語充滿激勵性,蘊含人文性,富有藝術性。
(福建省松溪縣實驗小學 ? 35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