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民
摘 要: 文章從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和諧發(fā)展人才這一現代教育的首要任務和根本目的出發(fā),通過對素質教育的外在表現和內涵的闡述,揭示素質教育在學校體育改革中的現實意義,旨在促進學校體育的改革。
關鍵詞: 素質教育 學校體育改革 現實意義
國家教委主任朱開軒同志指出:“素質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素質教育是為實現教育方針規(guī)定的目標,著眼于受教育者群體和社會長遠發(fā)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注重開發(fā)受教育者的潛能、促進受教育者德智體諸方面發(fā)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也就是說,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面向少數學生;要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而不是單純應付考試;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發(fā)展能力,而不是讓學生被動地、機械地接受知識。”
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和諧發(fā)展的人才,是現代教育的首要任務和根本目的,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觀,體現了教育的本質。學校體育作為教育的一個分支,應站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高度審視教學工作,充分發(fā)揮學校體育教育的學科功能,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以培養(yǎng)社會所需要的多層次復合型人才。
1.素質教育的內涵和外在表現
1.1素質教育的內涵
要跟上當今這個科技迅速發(fā)展、人才輩出的時代,隨著“快樂體育”、“成功體育”、“和諧教育”等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出現,體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也在不斷優(yōu)化調整、充實完善,具有現實意義和教育價值。
1.1.1體育教師的素質決定了素質教育的貫徹
新時代需要新的教學理念,體育教師是素質教育的執(zhí)行者,“有思想、會思考”不應該僅僅是文化課老師的特權。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頭腦里應有符合教育規(guī)律、順應時代要求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應積極思考如何使教學的各要素和諧統一、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以及教學過程與教學環(huán)境之間如何達到最佳發(fā)展狀態(tài)。
1.1.2和諧發(fā)展是素質教育的最高境界
和諧是一種完美狀態(tài),發(fā)展是一個優(yōu)化過程。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目標在于培養(yǎng)“和諧發(fā)展的人”。在教學過程中,影響教學進行的各種要素總是在不斷變化,由不和諧到相對統一再到不和諧,如此循環(huán)往復。只有通過教師準確把握教學要素和環(huán)境的變化規(guī)律,適時調整,才能使整個教學過程處在一種動態(tài)的平衡狀態(tài)下。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帶領學生共同參與到教學中,實現“和諧”這一終極目標。和諧發(fā)展是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是整個教學過程不斷優(yōu)化所產生的最大合力。由此可見,教學的目的,不僅是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還是培養(yǎng)他們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因此,和諧發(fā)展是素質教育的最高境界。
1.2素質教育的外在表現
1.2.1新型的師生關系
不同時代的不同教育觀念對教師的要求不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教育國際化的趨勢和終身學習觀念的確立,社會對教師角色進行了重新定位。《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一書指出:“教師的工作并非只是傳授信息,甚至也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以陳述問題的方式介紹這些知識,把它們置于某種條件中,并把各種問題置于其未來情境中,從而使學生能在其答案和更廣泛的問題之間建立一種聯系?!睅熒P系旨在本著尊重學生自主性的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尊重,創(chuàng)造力得到充分發(fā)展,使教學過程由傳統被動的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主動學習轉變。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轉變教師角色,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并不斷完善自己,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適應者和促進者。
1.2.2教學過程的發(fā)展
一種新的教學目標體系在新的自然觀、社會觀和發(fā)展觀的指導下,必然要求變革舊的教學方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統的目標單一、形式固定的體育教學,使學生完全處于“跟著做”的模式下,沒有獨立學習思考的機會,依賴性自然形成。發(fā)展后的教學過程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與能動性,遵循“開放、協作、爭先、快樂”的教學原則,實現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合理搭配,做到“亦靜亦動、能放能收”,促使教學心理、氛圍、行為、評價和諧發(fā)展。
1.2.3學生個體素質的提高
自素質教育提出以來,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全面發(fā)展與個體發(fā)展并進一直是體育教育的核心。素質教育對學生的要求是全面的、全方位的。對學生來說,既要提高身體素質,有全面性,又要允許他們有重點地發(fā)展個人優(yōu)勢項目。這就對整個體育教育體系的建設提出新挑戰(zhàn)。但是,全面發(fā)展不等于每個學生都得到均衡或整齊劃一的發(fā)展,而是每個人最優(yōu)化地充分發(fā)展。即在外部環(huán)境提供的條件基礎上,得到最大的自我發(fā)展空間。也就是說使學生在體育學科知識、生理心理、團隊合作、社會適應等方面得到提升,增強適應性,進而達到學生個體與社會協調發(fā)展。
2.素質教育在學校體育教育改革中的現實意義
2.1體育教學目標的多元性
學校體育教學目標是指通過體育學習和活動所要達到的預期學習效果。它決定體育學習的方向和過程,是評估體育教學的重要依據,對體育課程的實施起導向作用。它面向全體學生,是絕大多數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夠達到的教學目標。具體地說,體育教學目標就是通過體育學習和活動,使學生在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心健康、社會適應等方面得到發(fā)展。體育教學追求育體和育人的有機統一,體育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提高身體素質,而且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社會適應性。
2.2教學內容的多樣性
體育教學內容是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手段。體育課程目標的多元性增加了體育課程內容選擇與組織的難度。在選擇和組織體育課程內容時不僅要考慮到體育課程的目標,而且要考慮體育課程內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體育場館和器材的實際性及不同教學單位的客觀性。既要改變以往單一、固定、統一的模式,體現出體育課程內容的多元性,又要充分考慮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的具體情況,使體育課程內容的選擇與安排有充分的彈性。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及需求,對體育課程內容給予學生一定的選擇權,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2.3體育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
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運用系統理論,從整體上分析體育教學過程,追求體育教學過程設計與效果優(yōu)化?,F在的體育教學過程設計中,將體育教學目標、學生的特點與需求、課程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有機融合,力求目標、對象、內容、過程、評價的整體優(yōu)化。在具體教學實施過程中,力求體育教師與學生、認知與情感、體能與技能、目標與效果的有機統一。體育教學過程的設計從重視體育教師向重視學生轉變,從重視體育知識技能的傳授向重視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轉變。
2.4體育教學方法手段的綜合化
體育教學方法手段是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媒介。在制定體育課程目標、選擇體育課程內容后,體育教學方法手段是否合理有效就顯得特別重要。體育教學方法手段的多樣性,一是根據體育課程目標多元化的要求,采用相應方法,力求知、情、意、行過程的協調統一;二是充分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和指導,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三是強調體育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的有機結合、和諧統一。
2.5體育教學評價的發(fā)展性
為了真正達到通過體育教學評價促進學生體育學習和提高體育教師教學水平的目的,體育教學評價從過于重視結果性評價向重視過程性評價轉變;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從單純的體育知識、技能、體能的評價向知識、技能、體能、態(tài)度、情感等綜合評價轉變;體育學習評價標準從絕對性評價向個體差異性評價轉變;體育學習評價形式從單一的體育教師外部評價向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體育教師評價等方面相結合轉變,促進教學主體之間的和諧發(fā)展。
3.結語
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人才,是現代教育的首要任務和根本目的。學校體育教育在素質教育中擔任著重要角色。要實現體育課程目標,促進學生個體全面發(fā)展,就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優(yōu)化組合,形成合力,發(fā)揮整體功能,實現學生個體與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希,梁竟文.近十年我國普通高校體育學科發(fā)展探析[J].體育科學,2005,25(12).
[2]張瑞林,邵桂華.學校體育與教學目的[J].體育文化導刊,2005,23(3).